手持式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100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14
一种手持式壳体,包括一机身以及一按键。机身包括一上框部、一前框部、一左侧框部、一右侧框部以及一中框部。上框部、左侧框部以及右侧框部相连而成一后框。中框部位于后框与前框部之间。中框部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一凸状体。第一侧边邻接于前框部。第二侧边邻接于上框部。凸状体具有一弧凸表面,邻近于上框部、前框部以及左侧框部的交会处。弧凸表面由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向上隆起。按键配置于上框部,并邻近于弧凸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体,且特别涉及一种有助于双手或单手操作的手持式壳体
技术介绍
数码相机是常见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现代人常以数码相继来记录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以留下美好的回忆。数码相机体积小、携带方便,且其尺寸恰当,刚好适合使用者以双手或单手操作。因此,在外观功能上,不滑手,且手指可轻易地操控任何按键及部位或转换手指握持的方向等,让拍照时手部不会过度疲劳,并能长时间握持等人体工学设计,也是消费者选购时会考虑的特点。 以一般四方造型的数码相机而言,相机的快门、镜头、功能键以及显示屏幕等均与机身的设计有关,使用者在选购相机时,常会考虑双手或单手操作时的稳定度以及操控性,尤其在寻找对焦点或旋转拍摄的角度时,单靠大拇指与中指夹持机身仍不够,还必须靠食指的扣压才能使机身保持稳定。然而,食指扣压的表面若过于平滑,容易滑脱。因此,如何让机身保有流线的造型,又能兼顾实用性,实为设计相机时着重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壳体,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并能靠食指扣压以保持机身稳定,适合使用者以双手或单手操作,以增加手部握持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手持式壳体,包括一机身以及一按键。机身包括一上框部、一前框部、一左侧框部、一右侧框部以及一中框部。上框部、左侧框部以及右侧框部相连而成一后框。中框部位于后框架与前框部之间。中框部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一凸状体。第一侧边邻接于前框部。第二侧边邻接于上框部。凸状体具有一弧凸表面,邻近于上框部、前框部以及左侧框部的交会处。弧凸表面由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向上隆起。按键配置于上框部,并邻近于弧凸表面。本专利技术揭示的手持式壳体,依据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并能靠食指扣压以保持机身稳定,适合使用者以双手或单手操作,以增加手部握持的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A及图IB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壳体的左侧等角视图以及右侧等角视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壳体的俯视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壳体的左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以相机为例,本实施例的手持式壳体,可供使用者以双手或单手握持拍照。手持式壳体的机身侧缘以中框部环绕,并以弧凸表面来增加食指扣压时的稳定性。弧凸表面邻近于快门按键的周围,当旋转拍摄的角度时,例如直立拍摄与横向拍摄的转换时,主要是靠食指的指肉抵压弧凸表面,并找到符合人体工学的接触角度或接触区,避免滑手,以增加双手或单手操作时的稳定度以及操控性。因此,不管是直立拍摄时以食指侧压,或是横向拍摄时以单个食指平压或以左右两食指平压,使用者均能在快门按键周围的弧凸表面上找到较理想的按压点,使得相机的操作更方便。以下为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IA及图1B,其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壳体的左侧等角视图以及右侧等角视图。手持式壳体100包括一机身110以及一按键120。按键120例如 为快门按键或一功能控制键。机身110包括一上框部111、一前框部112、一左侧框部113、一右侧框部114以及一中框部115。上框部111、左侧框部113以及右侧框部114相连而成一后框116。中框部115位于后框116与前框部112之间。请配合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壳体的俯视图。在图2中,为了使中框部115更为清楚,中框部115以加粗的实线表示,其余的轮廓线则以虚线表面,并省略按键120,以显露出凹槽。中框部115具有一第一侧边SI、一第二侧边S2及一凸状体115a。第一侧边SI邻接于前框部112。第二侧边S2邻接于上框部111。凸状体115a具有一弧凸表面(弧状外凸表面)C,邻近于上框部111、前框部112以及左侧框部113的交会处。弧凸表面C由第一侧边SI以及第二侧边S2向上隆起。当使用者握持相机时,以大拇指抵住壳体100的后框116,并以中指的侧腹抵住壳体100的前框部112,利用大拇指以及食指夹持机身110,再以食指扣压弧凸表面C,以保持机身110稳定。此外,按键120配置于上框部111,并邻近于弧凸表面C。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20之前,可先以食指扣压在弧凸表面C上,寻找对焦点或旋转拍摄的角度,等到确认要拍摄之时,只要将食指略微移动至按键120的上方,即可进行拍摄。在一实施例中,弧凸表面C可由点、线或面的组合产生形状上的变化,例如以凸状点铺陈或以棱线为顶端的弧面,再搭配机身110外观的流线设计,不仅能避免手滑,更可符合外观的设计需求。以下是以棱线为例做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1A,在本实施例中,凸状体115a的顶端具有一第一棱线LI (部分为条状)。第一棱线LI由按键120延伸至上框部111、前框部112以及左侧框部113的交会处。此外,在图IB中,中框部115还具有一第二棱线L2,第二棱线L2由按键120延伸至上框部111、前框部112以及右侧框部114的交会处。请配合参照图IA及图2,第一棱线LI与第一侧边SI之间具有一第一侧表面P1。第一侧表面Pl以一倾斜角延伸至前框部112的侧边。此外,第一棱线LI与第二侧边S2之间具有一第二侧表面P2。第二侧表面P2以一倾斜角延伸至左侧框部113。从俯视图来看,第一侧表面Pl相对于X方向的倾斜角(即切线Al的角度)约为66. 5 76. 5度,而第二侦_面P2相对于X方向的倾斜角(即切线A2的角度)约8. 5 11. 5度。另外,第一棱线LI到第一侧边SI的距离dl约5. 5mm,而第一棱线LI到第二侧边S2的距离d2约2. 7 3. 2mm,以符合食指可按压的宽度来设计。当使用者选择直立拍摄时,可用食指侧压第一侧表面P1,而当使用者选择横向拍摄时,可用食指平压第二侧表面P2,以保持机身110稳定。请配合参照图IB及图2,第二棱线L2与第一侧边SI之间具有一第三侧表面P3。第三侧表面P3以一倾斜角延伸至右侧框部114。此外,第二棱线L2与第二侧边S2之间具有一第四侧表面P4。第四侧表面P4以一倾斜角延伸至右侧框部114。从俯视图来看,第三侧表面P3相对于X方向的倾斜角(即切线A3的角度)约为32. 5 37. 5度,而第四侧表面P4相对于X方向的倾斜角(即切线A4的角度)约13. 5 18. 5度。当使用者选择直立拍摄时,可用食指侧压第三侧表面P3,而当使用者选择横向拍摄时,可用食指平压第四侧表面P4,以保持机身110稳定。此外,当使用者以双手握持时,右食指可平压第二侧表面P2,左食指可平压第四侧表面P4,以保持机身110稳定。因此,无论是双手或单手握持机身110,均以中框部115的弧凸表面来增加食指扣压时的稳定性。另外,中框部115具有一凹槽117,邻近于凸状体115a,用以容纳按键120。凹槽117位于第一棱线LI与第二棱线L2之间的交会处。在一实施例中,按键120的面积大约为食指前端的面积。当使用者以手指滑过第一棱线LI、按键120以及第二棱线L2时,可感受到按键120的高度约略高于第一棱线LI与第二棱线L2的高度(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按下此按键120时,按键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身,包括一上框部、一前框部、一左侧框部、一右侧框部以及一中框部,该上框部、该左侧框部以及该右侧框部相连而成一后框,该中框部位于该后框与该前框部之间;该中框部具有:一第一侧边,邻接于该前框部;一第二侧边,邻接于该上框部;及一凸状体,具有一弧凸表面,邻近于该上框部、该前框部以及该左侧框部的交会处,该弧凸表面由该第一侧边以及该第二侧边向上隆起;以及一按键,配置于该上框部,并邻近于该弧凸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家铭王承逸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