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5935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能可靠地防止在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产生打滑的构造的带轮装置。使外圈(7f)的滚花花纹(19a)的各凹部(17a)的两侧的内侧面(23)的交叉角度(θ)为45度≤θ≤120度,将凹部形成为梯形状。此外,凹部(17a)的径向深度(h)与凸部(18a)的顶端面(22)的外接圆的直径(D)满足0.004D≤h≤0.015D的关系,且将凹部(17a)的底面(21)的周向长度(L)限制为0.01D≤L≤0.03D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入利用环形带驱动汽车用的空气调节装置所使用的压缩器等辅机的机构、利用同步带在固定于曲柄轴的端部的曲柄带轮和固定于凸轮轴的端部的凸轮带轮之间传递旋转力的机构等带传动机构而使用的导向带轮、张紧带轮等带轮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装入带传动机构而使用的导向带轮、张紧带轮等带轮装置,为了谋求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以往以来一直使用在由轴承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的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带轮的带轮装置。图9表示装入有日本特开平10 - 122339号公报所公开的合成树脂制的带轮的带轮装置的构造。带轮装置I由用于在外周面架设带的合成树脂制的带轮2、和用于将该带轮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支承轴等上的、作为单列深槽型的径向滚珠 轴承的滚动轴承3构成。其中该滚动轴承3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单列的内圈轨道4的内圈5;在内周面具有单列的外圈轨道6的外圈7 ;以及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4与外圈轨道6之间的多个滚动体8。此外,在内圈5的两端部外周面与外圈7的两端部内周面之间设置密封板9,防止填充于设置有滚动体8的内部空间的润滑脂向外部泄漏,并且防止外部的尘埃等进入内部空间内。在这样地构成的滚动轴承3的外圈7的外周面固定设置有带轮2。带轮2具有彼此同心地设置的内径侧圆筒部10和外径侧圆筒部11。内径侧圆筒部10的中间部外周面与外径侧圆筒部11的中间部内周面由圆环状的连结部12连结,在连结部12的两侧面,分别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各多个加强肋13。通过注射成形,将这样的带轮2的内径侧圆筒部10固定设置于构成滚动轴承3的外圈7的周围。S卩,带轮装置I通过以下的步骤而获得,即,在将外圈7的靠近外周部分模制于带轮2的内周侧的状态下,在具有与设于模具内的带轮2的外形相对应的内形的模腔内,注入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在该热塑性树脂冷却并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带轮2与滚动轴承3 —起,从模腔内取出。这样地构成的带轮装置I被使用为装入驱动汽车的辅机等的带传动机构的导向带轮、张紧带轮。即,在固定设置于发动机的缸体等固定的部分的支承轴上,外嵌固定构成滚动轴承3的内圈5。然后,在带轮2的外周面架设环形带。随着该环形带的移动,带轮2旋转,从而确保环形带卷绕角度、张力。在外圈7的外周面固定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带轮2的带轮装置I的情况下,由于外圈7是轴承钢等金属材料制,所以外圈7与带轮2的线膨账系数不同。因而,由于使用时的温度上升,外圈7与带轮2的贴紧性降低,有时在外圈7与带轮2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打滑)。为了防止这样的打滑的技术被公开于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 一 148550号公报。在其中的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所公开的带轮装置中,如图10所示,在外圈7a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压花(锯齿形突起)14,在合成树脂制的带轮外嵌于外圈7a的状态下,通过使压花14陷入带轮的内周面,防止打滑的产生。此外,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所公开的带轮装置中,如图11所示,在外圈7b (7c)的外周面形成在圆周方向上轴向的宽度不同的凹槽15a (15b),并且在外圈7b(7c)的外周面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带轮。在该注射成形时,在凹槽15a(15b)内填充有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由于凹槽15a (15b)的轴向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不同,所以通过凹槽15a (15b)的内侧面与在凹槽15a (15b)内固化的合成树脂的啮合,防止在外圈7b (7c)与带轮之间的打滑的产生。此外,在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公开的带轮装置中,如图12所示,在外圈7d的外周面,以互相不平行的方式,遍及整周地形成相对于轴向倾斜的I对凹槽15c,并且在外圈7d的外周面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有合成 树脂制的带轮。由于I对凹槽15c相对于轴向倾斜,所以防止在外圈7d与带轮之间的打滑的产生。在该构造中,通过使I对凹槽15c的倾斜方向互相相反,使随着带轮的旋转而产生的轴向载荷互相抵消,防止使带轮装置产生扭转的力矩载荷产生于外圈7d。在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能防止在带轮与外圈7a 7d之间产生打滑,但是分别存在尚要解决的问题。即,在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遍及外圈7a的整个外周面形成压花14,所以形成了压花14之后,在对外圈7a实施热处理时,有时由于残留应力,夕卜圈7a变形。此外,在外圈7a的内周面形成外圈轨道6时,难以高精度地支承外圈7a的外周面。因此,有时外圈轨道6的加工性和加工精度降低。另一方面,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在外圈7b 7d的外周面残留有圆筒面,所以外圈轨道的加工性和加工精度不会降低。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汽车的高性能化,存在架设于带轮的带的张力、带轮的转速增大,在带轮与外圈之间欲产生打滑的力增大的倾向。在欲产生打滑的力增大的情况下,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需要增大凹槽15a (15b)的轴向的宽度尺寸的差地形成,在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需要增大凹槽15c的倾斜角度地形成。这样,在增大凹槽15a 15c的宽度尺寸的差或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在外圈7b 7d的外周面上的加工区域变大。此外,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残留在外圈7b 7d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的宽度方向的形状遍及圆周方向地变化。因此,形成了凹槽15a 15c之后,在对外圈7b 7d实施热处理时,由于残留应力,外圈7b 7d有可能变形。图13和图14表示日本特开平11 - 14855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构成滚动轴承3a的外圈7e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上设置卡定槽16,在该卡定槽16的底面,设置通过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由滚花加工形成的凹部17和凸部18而构成的、平纹的滚花花纹19。然后,使构成带轮2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形成于外圈7e的卡定槽16的底面的凹部17,在带轮2a的内周面,分别形成在轴向上较长的突条20。通过这些突条20与外圈7e的滚花花纹19的卡合,防止在带轮2a与外圈7e之间产生打滑。在日本特开平11 - 14855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残留在外圈7e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的宽度方向的形状遍及圆周方向是相同的,所以在外圈7e的外周面形成了滚花花纹19之后,即使对外圈7e实施热处理,也能够防止外圈7e因残留应力而变形。可是,对于该构造,滚花花纹19的凹部17和凸部18的数量、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因此,若凹部17的底面的周向长度过短、或凹部17的径向深度过深,则构成带轮2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有可能不遍及整个凹部17内地在带轮2a的内周面与外圈7e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空隙)。特别是凹部17的周向长度变短(实质上为0),突条20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带轮2a的内周面与外圈7e的外周面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其结果,有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轮装置,包括:滚动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该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该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该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以及带轮,具有用于架设带的外周面和用于外嵌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设有至少1个具有该外圈的宽度的1/20~1/2的范围的宽度的卡定槽,在该卡定槽的底面形成有滚花花纹,该滚花花纹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有由滚花加工形成的沿宽度方向伸长的凹部与凸部,这些凹部分别包括底面和在该底面的周向两侧,与邻接的凸部的顶端面连续的2个内侧面,通过该内侧面彼此的交叉角度θ被限制为45度~120度的范围内,凹部成为梯形状,并且,在上述凸部的顶端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D,上述凹部的径向深度为h,这些凹部的底面的周向长度为L的情况下,满足0.004D≤h≤0.015D且0.01D≤L≤0.03D的关系,在上述带轮的内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沿宽度方向伸长并与上述凹部卡合的多个梯形状的突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智也田原稔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