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中的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防滑套设置于轮箍的外围,防滑钉设置防滑套外侧和防滑刀之间,防滑刀设置于防滑套外侧,固定件包括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后锥锁设置于后锁杆外侧,后锁杆设置于后箍圈断面两端,前拉条设置于防滑套与前箍圈之间,后拉条设置于防滑套与后箍圈之间,前箍圈设置于前拉条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后箍圈设置于后拉条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前锁杆设置于前箍圈断面两端,前锥锁设置于前锁杆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技术结构精巧、性能优越、多能广用、操作便捷、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久耐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箍,特别是一种防滑破冰安全轮箍。
技术介绍
在城乡交通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安全行车尤其是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道路安全行车,早已成为交通管理者与交通参与者极为重视和难以切实解决的大问题,目前一直沿用的防滑链等防滑辅助物虽可一定程度地解决了防滑问题,但由于防滑链等技术结构和使用性能的局限性,其尚存在装卸不便、驱动性较低、防滑效果差、安全系数低、功能较单一、实用性不广、行车慢能耗大等弊端。为此,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观察与反复研究,专利技术出一种综合技术更先进和性能更优越的防滑破冰安全轮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相关技术缺陷和社会需求问题,提供一种设计精巧、多能广用、优质高效、安用简捷、可靠便利、驱动性强、节能环保、便于维护、成本较低、经久耐用,即综合性价比极高的防滑破冰安全轮箍。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套体包括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所述防滑套设置于轮箍的外围,,所述防滑钉设置防滑套外侧和防滑刀之间,所述防滑刀设置于防滑套外侧; 所述固定件包括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所述后锥锁设置于后锁杆外侧,所述后锁杆设置于后箍圈断面两端,所述前拉条设置于防滑套与前箍圈之间,所述后拉条设置于防滑套与后箍圈之间,所述前箍圈设置于前拉条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设置于后拉条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锁杆设置于前箍圈断面两端,所述前锥锁设置于前锁杆外侧。其中所述防滑套体技术可用于生产与普通轮毂匹配的特种轮胎,所用主材质可为高性能橡胶、纳米、金属等。其中所述后锥锁设有锥形螺纹状锁槽通过下旋与后锁杆上的螺纹状锁槽匹配锁紧。其中所述后锁杆为两对称半圆杆(相合成圆杆)和杆的弧形外侧开有与后锥锁内侧锥形螺纹状锁槽相匹配的螺纹状锁槽。其中所述前拉条与前箍圈相接的一端和后拉条与后箍圈相接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同的箍圈穿孔或套槽。其中所述前后拉条、箍圈、锥锁等既可用金属材质制作亦可用纳米纤维等制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结构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性能优越、安全实用本专利技术采用创新设计理念与独创技术设计出由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构成的防滑破冰安全轮箍,轮套体包括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防滑套作用是把持固定件和设置防滑钉、防滑刀,防滑钉作用是凿穿覆盖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稳定轮体,防滑刀作用刨破覆盖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防止轮体滑移,固定件包括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后锥锁作用是拉紧锁定后锁杆,后锁杆作用是配合后锥锁拉紧锁定后箍圈,前拉条作用是拉紧和固定防滑套一侧,后拉条作用是拉紧和固定防滑套一侧,前箍圈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条,后箍圈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条,前锁杆作用是配合前锥锁拉紧锁定前箍圈,前锥锁作用是拉紧锁定前锁杆。由于采取上述的套装、锁紧、固定、防滑、破冰和安全、便利、实用及可制造特殊轮胎等综合技术,形成该专利技术结构严谨、技术先进、多能广用、操作便利、节能环保、经久耐用、制用成本低等优势,使其综合性能优越和安全实用; 2、性价比高、效益明显 本专利技术以创新和发展理念把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中的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等进行有机构设,使轮箍具有安全可靠、有效实用、装卸便捷、经久耐用、制用成本低等综合效能,极大地拓展和克服了恶劣气候和不利路况下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高难度技术要求,使其综合性价比高和效益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防滑破冰安全轮箍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防滑破冰安全轮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防滑破冰安全轮箍的防滑套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防滑套,2-防滑钉,3-防滑刀,4-后锥锁,5-后锁杆,6-前拉条,7-后拉条,8-前箍圈,9-后箍圈,10-前锁杆,11-前锥锁。实施方式 如1-2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所述轮套体包括防滑套I、防滑钉2、防滑刀3,所述防滑套I设置于轮箍的外围,其作用是把持固定件和设置防滑钉2、防滑刀3,所述防滑钉2设置防滑套I外侧和防滑刀之间,其作用是凿穿覆盖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稳定轮体,所述防滑刀3设置于防滑套外侧,其作用刨破覆盖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防止轮体滑移。所述固定件包括后维锁4、后锁杆5、IU拉条6、后拉条7、如植圈8、后植圈9、如锁杆10、前锥锁11,所述后锥锁4设置于后锁杆5外侧,其作用是拉紧锁定后锁杆5,所述后锁杆5设置于后箍圈9断面两端,其作用是配合后锥锁4拉紧锁定后箍圈9,所述前拉条6设置于防滑套I与前箍圈8之间,其作用是拉紧和固定防滑套I 一侧,所述后拉条7设置于防滑套I与后箍圈9之间,其作用是拉紧和固定防滑套I 一侧,所述前箍圈8设置于前拉条6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其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条6,所述后箍圈9设置于后拉条7 —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其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条7,所述前锁杆10设置于前箍圈8断面两端,其作用是配合前锥锁11拉紧锁定前箍圈8,所述前锥锁11设置于前锁杆10外侧,其作用是拉紧锁定前锁杆10。其中所述防滑套体技术可用于生产与普通轮毂匹配的特种轮胎,所用主材质可为高性能橡胶、纳米、金属等。其中所述后锥锁4设有锥形螺纹状锁槽通过下旋与后锁杆5上的螺纹状锁槽匹配锁紧。其中所述后锁杆5为两对称半圆杆(相合成圆杆)和杆的弧形外侧开有与后锥锁4内侧锥形螺纹状锁槽相匹配的螺纹状锁槽。其中所述如拉条6与如植圈9相接的一端和后拉条7与后植圈9相接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同的箍圈穿孔或套槽。其中所述前后拉条、箍圈、锥锁等既可用金属材质制作亦可用纳米纤维等制作。实施过程将本专利技术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套置于相关车辆轮胎外侧上,先将后箍圈9穿过后拉条7 —端上的箍圈孔或套入套槽中,并拉拢后锁杆5将后锥锁4对准其套旋至紧固,再以同样方式将前箍圈8穿过后拉条7—端上的箍圈孔或套入套槽中,并拉拢前锁杆 10将前锥锁11对准其套旋至紧固。若前后箍圈、拉条为纳米等软质材料,只需穿套好并拉紧和扎紧前后箍圈及拉条即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和简要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和技术结构范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套体包括防滑套(I)、防滑钉(2)、防滑刀(3),所述防滑套(I)设置于轮箍的外围,所述防滑钉(2)设置防滑套(I)外侧和防滑刀之间,所述防滑刀(3)设置于防滑套外侧;所述固定件包括后维锁(4)、后锁杆(5)、如拉条(6)、后拉条(7)、如植圈(8)、后植圈(9)、前锁杆(10)、前锥锁(11),所述后锥锁(4)设置于后锁杆(5)外侧,所述后锁杆(5)设置于后箍圈(9)断面两端,所述前拉条(6)设置于防滑套(I)与前箍圈(8)之间,所述后拉条(7)设置于防滑套(I)与后箍圈(9)之间,所述前箍圈(8)设置于前拉条(6)—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9)设置于后拉条(7) —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锁杆(10)设置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套体包括防滑套(1)、防滑钉(2)、防滑刀(3),所述防滑套(1)设置于轮箍的外围,所述防滑钉(2)设置防滑套(1)外侧和防滑刀之间,所述防滑刀(3)设置于防滑套外侧;所述固定件包括后锥锁(4)、后锁杆(5)、前拉条(6)、后拉条(7)、前箍圈(8)、后箍圈(9)、前锁杆(10)、前锥锁(11),所述后锥锁(4)设置于后锁杆(5)外侧,所述后锁杆(5)设置于后箍圈?(9)断面两端,所述前拉条(6)设置于防滑套(1)与前箍圈(8)之间,所述后拉条(7)设置于防滑套(1)与后箍圈(9)之间,所述前箍圈(8)设置于前拉条(6)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9)设置于后拉条?(7)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锁杆(10)设置于前箍圈(8)断面两端,所述前锥锁(11)设置于前锁杆(10)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战,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