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0859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包括外围电路模块、光耦隔离模块、稳压器控制模块和比较器控制模块;外围电路模块与光耦隔离模块连接,稳压器控制模块通过比较器控制模块与比较器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在延用稳压器和光耦隔离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器LM339,使得光耦的第三引脚的电位上升,光耦的第四引脚的电位下降,使导通程度下降,UC3844芯片的第一引脚的反馈信号增大,使得输出占空比增大;对反馈电路进行改进,使开关电源具有高动态响应,能快速调节占空比、具有高负载调整率、高反应灵敏度及更适合感性、动态性负载的场合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技术是一门运用半导体功率器件实现电能的高效率变换,将粗电变换成精电,以满足供电质量要求的技术,由于开关电源中的半导体率器件是工作在高频开关,因此要求它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特性。但是,现有的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是基于UC3844传统反馈方式为原边反馈方式和采用TL431基准配合光耦反馈方式等,这种结构在负载变化大和在输出电压大的情况下,响应慢,不适合精度要求高和负载变化大的场合,造成反馈电路的负载调整率低,反应灵敏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调节占空比、负载调整率高及反应灵敏度高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包括外围电路模块、光耦隔离模块、稳压器控制模块和比较器控制模块;所述外围电路模块与所述光耦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稳压器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比较器控制模块与所述比较器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比较器控制模块包括两个LM339比较器、五个电容和四个电阻;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的共同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电源电压(VCC)通过所述第十一电容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电源电压(VCC)和第四电容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地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共同端连接所述光耦隔离模块,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其中,所述稳压器控制模块包括TL431稳压器(T)、四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所述稳压器(T)包括六个引脚;所述稳压器(T)的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⑴的第二引脚、稳压器⑴的第三引脚、稳压器⑴的第四引脚和稳压器⑴的第五引脚分别接地,所述稳压器⑴的第六引脚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稳压器(T)的第六引脚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接地。其中,光耦隔离模块包括光耦(V)、两个电阻;所述光耦(V)具有四个引脚,所述光耦(V)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光耦(V)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光耦(V)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九电阻接电源电压(VCC),所述光耦(V)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所述光耦(V)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地。其中,所述外围电路模块包括UC3844芯片、五个电容、两个二极管三个电阻;所述UC3844芯片包括八个引脚,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芯片的第二引脚通过第八电容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芯片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九电容接地,所述芯片的第四引脚通过第十电容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所述芯片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芯片的第七引脚通过串联的电源电压(VCCl)和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七电容连接,所述芯片的第八引脚通过所述第六电容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在延用稳压器产生基准参考电压和隔离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器(LI、L2),使得光耦的第三引脚的电位上升,光耦的第四引脚的电位下降,使导通程度下降,芯片的第一引脚(Ul)的反馈信号增大,使得输出占空比增大;对反馈电路进行改进,使得开关电源具有闻动态响应,能快速调节占空比,具有闻负载调整率、闻反应灵敏度及更适合感性动态性负载的场合的效果。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的方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包括外围电路模块I、光耦隔离模块2、稳压器控制模块3和比较器控制模块4 ;外围电路模块I与光耦隔离模块2连接,稳压器控制模块3通过比较器控制模块4与比较器控制模块2相连接。请进一步参阅图2,比较器控制模块4包括两个LM339比较器、五个电容和四个电阻;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共同端连接第一比较器LI的正输入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VCC,电源电压VCC通过第^ 第一电容Cll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LI的负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电源电压VCC和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一比较器LI的地连接第七电阻R7 ;第二比较器L2的正输入端连接稳压器控制模块,第二比较器L2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共同端连接光耦隔离模块,第八电阻R8与第三电容C3串联;稳压器控制模块3包括TL431稳压器T、四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稳压器T包括六个引脚;稳压器的第一引脚Tl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比较器L2的正输入端连接;稳压器的第二引脚T2、稳压器的第三引脚T3、稳压器的第四引脚T4和稳压器的第五引脚T5分别接地,稳压器的第六引脚T6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稳压器的第六引脚T6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一电容Cl接地;光耦隔离模块2包括光耦V、两个电阻;光耦V具有四个引脚,光耦的第一引脚Vl与UC3844芯片U连接,光耦的第二引脚V2接地;光耦的第三引脚V3通过第九电阻R9接电源电压VCC,光耦的第三引脚V3连接第九电阻R9,光耦的第四引脚V4连接第二比较器L2的地;外围电路模块I包括UC3844芯片、五个电容、两个ニ极管三个电阻;UC3844芯片包括八个引脚,第一第十三电阻R13与芯片的第一引脚Ul连接,芯片的第一引脚Ul连接串联的第一ニ极管Dl和第二ニ极管D2,芯片的第二引脚U2通过第八电容CS连接第二ニ极管D2的正扱,芯片的第三引脚U3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芯片的第四引脚U4通过第一第十电容ClO连接第一第十二电阻R12,芯片的第五引脚U5接地,芯片的第七引脚U7通过串联的电源电压VCCl和第五电容C5接地,第一第i^一电阻Rll与第七电容C7连接,芯片的第八引脚U8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输出电压通过控制器T产生基准參考电压与输出取样电压通过比较器(LI、L2),控制光耦V的导通程度,从而调节占空比,若因负载加重,电压VCC下降,第二比较器L2的正输入端为控制器T的基准电压,不发生变化,而第二比较器L2的负输入端电压因VCC下降而减小。那么光耦的第四引脚V4电位下降,光耦的第三引脚V3电位上升,使导通程度下降。芯片第一引脚Ul的反馈信号増大,输出占空比増大,使VCC电压上升,反之,工作相反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在延用稳压器产生基准參考电压和隔离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器(L1、L2),使得光耦的第三引脚的电位上升,光耦的第四引脚的电位下降,使导通程度下降,芯片的第一引脚的反馈信号増大,使得输出占空比増大;对反馈电路进行改进,使得开关电源具有高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UC3844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围电路模块、光耦隔离模块、稳压器控制模块和比较器控制模块;所述外围电路模块与所述光耦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稳压器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比较器控制模块与所述比较器控制模块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伟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