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028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1:56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端子及电路板,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端子突出于第一配合面,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端子突出于第二配合面,电路板位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这样简化了端子结构,生产过程较为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 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产业的产品也朝着低成本、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为配合电子产业小型化、低成本化的趋势,相关电子组件也有体积减小、成本降低的趋势。习知之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覆盖于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外侧的遮蔽壳体,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围成上下排列的两个对接腔,导电端子包括突伸于对接腔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垂直延伸的安装部。在制造过程中,导电端子需要经过多次弯折成型,制程复杂。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前述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端子及电路板,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端子突出于第一配合面,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端子突出于第二配合面,电路板位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有如下有益效果这样简化了端子结构,生产过程较为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图I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路板的平面图;图6是图I沿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端子之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實施例一图I至图6揭示了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100是一种立式电连接器,是垂直安装至外部装备,比如印刷电路板(未图示)。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20、第二绝缘本体30、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端子40、遮蔽第一、第二端子的遮蔽壳体50及与第一、第二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60。第一绝缘本体10包括基座11及舌板12,两者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两者分离制造再组装成一体(本实施例),从工艺角度来说,分离制造较为简单方便。第一端子20安装于舌板上,而将其第一连接部21裸露于基部后端,其接触部22则突伸于舌板12,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未图示)。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形成于基部后端的第一配合面101,亦即第一连接部21突出于第一配合面101。第二绝缘本体30呈矩形,其具有与第一配合面101相对的第二配合面301。第二端子40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且其具有突出于第二配合面的第二连接部41及突出于其下端面的焊接脚42。电路板60位于第一配合面101及第二配合面301之间,其设有若干第一插接孔61、若干第二插接孔62及位于其中心的定位孔63。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端子呈垂直排布,所以第一、第二插接孔61、62也呈垂直排布,且均包括两组插接孔,两组第二插接孔呈对称排布在电路板的上下边缘处,这样第二端子40还可以旋转180度再安装于该电路板。由于第一、第二端子是符合USB3. O传输协议,所以每组插接孔均包括9个通孔。第二插接孔62则排布在第一插接孔61的两侧,两者由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一一电性连接。接地插接孔之间本身就是由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相互连接的,不需要另外的导电线路来连接。定位孔63则与设置于第一配合面101上的定位柱102相配合来实现电路板60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固定。第一连接部21及第二连接部41分别插设于第一、第二插接孔内,再将其进行焊接。与传统的立式电连接器相比,端子结构不需要经过多次弯折,端子成型的工艺简单,也降低了对模具的要求。遮蔽壳体50包括外壳体51、内壳体52及安装于外壳体后端的后盖53。外壳体51套设第一绝缘本体10及第二绝缘本体30的外侧,内壳体52则夹持于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的隔板13,该隔板位于两舌板之间。实施例二参看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二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30’具有贯穿其后端面及下端面的切口 31’,第二端子的焊接脚42’部分位于该切口内,且经由该切口突出于第二绝缘本体30’。这样电连接器可以实现沉板功能,沉板深度则可以由切口的上下高度来控制。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端子及电路板,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端子突出于第一配合面,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端子突出于第二配合面,电路板位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若干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具有突出于第一、第二配合面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插接孔,且第一、第二插接孔由电路板上设有的导电线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呈垂直排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包括互相对称的两组插接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焊接于第一、第二插接孔。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切口,焊接脚经由该切口突出于第二绝缘本体。7.如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是垂直安装至外部装备。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端子及电路板,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端子突出于第一配合面,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端子突出于第二配合面,电路板位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这样简化了端子结构,生产过程较为简单方便。文档编号H01R27/00GK202633699SQ20112028145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余宏基, 徐国峻, 陈又旭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端子及电路板,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端子突出于第一配合面,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端子突出于第二配合面,电路板位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宏基徐国峻陈又旭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