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最小B磁场的超导混合磁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951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六极磁铁和螺旋管线包的超导混合磁体结构,主要应用于产生高电荷态离子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最小B磁场结构的超导磁体系统。一种用于产生最小B磁场的超导混合磁体装置,包括有多极磁铁线包和螺旋管线包,其主要特点在于第一螺旋管线包嵌于所述的多极磁铁线包内注入端处;在所述的多极磁铁线包的外侧同轴设有数个螺旋管线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一个一体绕制,端部段电流均同向的多极磁铁与几个置于多级磁铁内外的同向电流螺旋管线包一起构成一个产生高磁镜比场强的最小B磁场结构。与现有结构最大区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中的多极磁铁线包的端部段和螺旋管线包排列在同一轴向位置的内层或外层,其同向电流使它们之间只有吸力,没有斥力,由此所需的机械捆绑固定可相当地简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六极磁铁线包和螺旋管线包超导混合磁体结构,主要应用于产生高电荷态离子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最小B磁场结构的超导磁体系统。
技术介绍
由数个螺旋管线包和六极磁铁组成的超导混合磁体是当今世界上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超导混合磁体产生一个高磁场强度的最小B磁场结构以约束等离子体,电子沿着最小B磁场中的磁力线不断地来回旋转并在特定区域与馈入的高频微波发生共振吸收能量后,与离子和中性原子进行不断的碰撞电离,产生高电离态离子,经高电压形成的电场引出系统引出后产生高流强的离子束。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四十年发展历史证明,最小B磁场结构的磁场峰值和微波的工作频率越高,产生的等离子 体密度就越高,离子源产生高电荷态离子束的性能就更好,即离子源能产生更高电荷态和更高的束流强度。现代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磁场最高强度已由早期的O. 5特斯拉增加到4特斯拉,微波工作频率也相应地由早期的5 6GHz增至28GHz。如今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学者还在继续探索提高这种离子源的性能,以满足科研和工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最直接的方法是进一步提高磁场的场强和微波的频率。建造磁场强度达几个特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产生最小B磁场的超导混合磁体装置,包括有多极磁铁线包和螺旋管线包,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管线包嵌于所述的多极磁铁线包内注入端处;在所述的多极磁铁线包的外侧同轴设有数个螺旋管线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祖祺赵红卫卢旺张雪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