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龙骧专利>正文

数控弯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3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弯箍机,包括机架、数控装置以及在机架上依次安装的校直送料装置、剪切装置、弯曲装置,数控装置分别与校直送料装置、弯曲装置、剪切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直送料装置(200)之前,还设置有钢筋拉伸装置(100),其与数控装置(500)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数控弯箍机能够对钢筋进行拉伸,以提高筋箍强度和节省材料,能弯制各种多边形、圆形和螺旋箍筋,可以同时弯两根钢筋,并且将拉伸、调直、折弯、切断四道工序同步进行。(*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弯箍机,尤其是--种自动数控折弯成形混凝 土浇注中所使用钢箍的弯箍机,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4^ hiEBa ^t21 ,Jt、胃繁孜不箍筋是建筑物的梁、柱中不可缺少的钢筋构件,它和主筋共同组成梁、 柱的骨架,进而形成钢筋水泥的混凝土结构。以前钢筋构件的制作都是在 施工现场进行,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建筑 工地现场加工钢筋的做法行不通了,因其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并且 难以控制质量,而且不经济,不能进行机械化生产,因而必然会采取集中 进行加工,再配送到工地的方式以克服上述弊端。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已出现了不少加工中心,多数采用半机械化生 产,即先将钢筋拉伸、调直,根据需要定长切断,然后人工搬到另一工作 台上弯曲成形。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噪音严重,占用场地 较多,现场混乱,难以实现高效、文明生产,而且质量控制也不甚理想。 有的加工中心使用进口弯箍机(如意大利的施奈尔)或国内厂家生产的 类似弯箍机,但其体积庞大,使用和搬运很不方便,并且结构复杂,故障 较多,而且造价较高,--般单位难以应用。专利号为95234734. 2和01216968. 4的中国专利,其分别公开了一种 自动弯折钢箍成形的钢箍机,均能够高效、精确、自动化的弯折钢箍,具 有矫直、自动切断功能,并且能够生产螺旋钢箍。尤其后者,其钢箍机带 有出料车,其自动切断采用斜切方法。但是,该钢箍机不能对钢筋进行拉伸,起不到提高筋雜强度和节省材料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弯箍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该弯箍机能够对钢筋进行拉伸,以提高筋箍强 度和节省材料,能弯制各种多边形、圆形和螺旋箍筋,可以同时弯两根钢 筋,并且将拉伸、调直、折弯、切断四道工序同步进行。本技术的数控弯箍机,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机架、数 控装置以及在机架上依次安装的校直送料装置、剪切装置、弯曲装置,数控装置分别与校直送料装置、弯曲装置、剪切装置相连接;在所述校直送 料装置前面,还设置有钢筋拉伸装置,其与数控装置相连接。上述的数控弯箍机,其所述拉伸装置,由安装在机架上的拉伸模、拉 伸轮、拉紧装置、减速机和电机构成,拉伸轮在拉伸模和拉紧装置之间; 电机与数控装置电连接,减速机设置在电机和拉伸轮之间,并与电机和拉 伸轮传动连接;拉伸轮与拉紧装置传动连接。在拉伸装置中可以设置一个 或者两个拉伸模。上述的数控弯箍机,其所述拉紧装置由上、下夹持辊和门形框架构成; 下夹持辊的轴通过轴承与门形框架固定连接,轴上设置有小链轮;上夹持 辊的轴通过-对螺旋压簧和门形框架固定连接。上述的数控弯箍机,其装在夹持辊轴上的小链轮通过链条与拉伸轮上 的大链轮传动连接,夹持辊线速度与拉伸轮同歩。上述的数控弯摘机,其在校直送料装置和拉伸装置之间设置导向模。 导向模和拉伸装置之间设置10 15米的间距。上述的数控弯箍机,其所述校直送料装置设置有水平校直、垂直校直 两套装置,水平校直装置位于导向模与进料轮之间,垂直校直装置位于进 料轮之后;还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数控装置电连接,与进料轮传 动连接。也就是说,其校直送料装置,由安装在机架上的导向模、水平校 直装置、进料轮、垂直校直装置、伺服电机组成。上述的数控弯箍机,其所述弯曲装置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数 控装置电连接,与弯曲器中心轴传动连接。也就是说,弯曲装置由弯曲器 和伺服电机构成;弯曲器由弯曲轮、弯曲销、中心轴构成,中心轴突出于 弯曲轮平面并与之同定连接,弯曲销圃定连接于弯曲轮上,中心轴与弯曲 销之间有间距。本技术数控弯箍机拉伸装置的工作是连续性的,而弯曲装置的进料是间断进行的,在弯曲和切断钢筋时进料是停止的。为使两者同步协调 运行,自拉伸装置出来的钢筋在进入弯曲剪切装置之前,始终保持一定垂 度,使待折弯的钢筋有一定裕度,有存量,调节余缺。上述一系列的动作 由数控装置分别控制各装置的电机得以完成,使整个机器同步协调工作。 本技术数控弯箍机能够对钢筋进行拉伸,以提高筋箍强度和节省材料, 能弯制各种多边形、圆形和螺旋箍筋,可以同时弯两根钢筋,并且将拉伸、 调直、折弯、切断四道工序同步进行。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数控弯箍机实施例的结构框图2是本技术数控弯箍机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数控弯箍机校直送料装置、剪切装置、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4是拉伸装置中拉伸模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5是导向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控弯箍机由数控装置500和安装在机架上 的钢筋拉伸装置100、校直送料装置200、剪切装置300、弯曲装置400组 成;数控装置500分别与拉伸装置100、校直送料装置200、剪切装置300、 弯曲装覽400相连接并对其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控弯箍机工作时,钢筋1通过拉伸模3后 由拉伸轮4牵引拉伸前进,拉伸轮4由电机2通过减速机8减速后进行驱 动,钢筋1在拉伸模3和拉伸轮4的共同作用下被拉伸,拉伸后的钢筋l 进入上夹持辊9和下夹持辊10之间被弹性夹紧。两夹持辊通过轴14、 15 和轴承16、 17分别装在门形框架18上。轴15和门框18之间,通过一对 螺旋压簧27连接,轴14的外端装有小链轮11。两辊之间间隙可以弹性变 化以适应不同直径钢筋的需要。夹持辊是由装在拉伸轮4上的大链轮13和链条12及装在轴14上的 小链轮11带动的,其线速度与拉伸轮同歩。钢筋1需要通过夹持辊以及夹 持辊要与拉伸轮同步,其目的是使钢筋l绷紧,能够紧密缠绕在拉伸轮4上,拉伸时不致松动打滑。如图2所示,钢筋l自夹持辊出来后即进入导向模19内,导向模19 和夹持辊之间有10 15米的间距。这是为了在导向模19和夹持辊之间使 待折弯的钢筋l可以下垂,保持-一定裕度,有存量,能够调节余缺。如图3所示,钢筋l自导向模19出来后依次进入水平校直装置20和 进料轮21,该进料轮21由伺服电机22通过一系列齿轮23进行驱动,对 钢筋1进行水平方向校直,然后进入垂直校直装置24进行垂直方向校直。 经过两个方向校直后,钢筋1进入剪切装置300的刀片之间,然后再进入 弯曲装置400的弯曲轮29上面的弯曲销27与中心轴28之间。当接到数控 装置500的指令后,在伺服电机30的带动下,弯曲轮29按照指令做一定 角度转动,将钢筋1弯成相应角度后问到原位。伺服电机22接到数控装置 500的相应指令后,驱动进料轮21使钢筋2按数控装置的指令前进一定长 度,然后弯曲轮29按照指令再进行弯曲,如此依次进行。在弯完一个箍筋 所需的各个边、角后,剪切装置300就会接到数控装置500的指令,使动 刀片向定刀片移动,切断钢筋。这样就得到了符合指令要求的完整的箍筋, 弯箍机就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数控弯箍机拉伸装置100的工作是连续性的,而其弯曲装置400的进 料是间断进行的,在弯曲和切断钢筋时进料是停止的。为使两者同步协调 运行,如图2所示,在校直送料装置200的导向模19和拉伸装置100之间 设置10 15米的间距,使得拉伸的钢筋1在进入弯曲装置400之前,在校 直送料装置200和拉伸装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弯箍机,包括机架、数控装置以及在机架上依次安装的校直送料装置、剪切装置、弯曲装置,数控装置分别与校直送料装置、弯曲装置、剪切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直送料装置(200)之前,还设置有钢筋拉伸装置(100),其与数控装置(500)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弯箍机,包括机架、数控装置以及在机架上依次安装的校直送料装置、剪切装置、弯曲装置,数控装置分别与校直送料装置、弯曲装置、剪切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直送料装置(200)之前,还设置有钢筋拉伸装置(100),其与数控装置(500)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弯箍机,其特征在于其所述拉伸装置 (100),由安装在机架上的拉伸模(3)、拉伸轮(4)、拉紧装置、减速机 (8)和电机(2)构成,拉伸轮U)在拉伸模(3)和拉紧装置之间;电机(2)与数控装置(500)电连接,减速机(8)设置在电机(2)和拉伸 轮(4)之间,并与电机(2)和拉伸轮(4)传动连接;拉伸轮(4)与拉 紧装置传动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弯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伸装置 (100)中设置--个或两个拉伸模(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弯箍机,其特征在于其所述拉紧装 置由上夹持辊(9)、下夹持辊(10)和门形框架(18)构成下夹持辊(10) 的轴(H)通过轴承(16)与门形框架(18)固定连接,轴(14)上设置 有小链轮(11);上夹持辊(9)的轴(15)通过一对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龙骧
申请(专利权)人:孙龙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