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镜头模块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860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接镜头模块及摄像装置,该转接镜头模块装设于一相机本体上,该相机本体具有一对焦伸缩镜头,该转接镜头模块包含一第一磁吸单元、一转接座,一镜头。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该相机本体上。转接座具有一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二磁吸单元,以及一供该对焦伸缩镜头穿伸的穿孔部。镜头设置于该转接座上且光学连通该对焦伸缩镜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由该第一磁吸单元,对应连接至转接座上的第二磁吸单元,可使得连接过程迅速简便,更可使得相机本体上无需设置任何其它复杂的固定机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ー种转接镜头模块,尤指一种用以装设于ー数码相机上的转接镜头模块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数码相机具有即拍即看,以及易于输出至计算机相关设备的特点,使其迅速取代传统使用底片的相机,而成为现今相机市场的主流。一般数码相机的倍率调整,至多大约为十数倍,仅能用于拍摄一般景物,难以大幅度地放大或缩小以对景物进行拍摄。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利用外挂方式将高倍率镜·头或显微镜头连接至数码相机上。然而,常见的外挂式转接镜头模块通常需要在数码相机上设置对应的固定机构,以便将外挂式转接镜头模块固定至数码相机上。这些固定机构不仅具有一定体积,在卸除外挂式转接镜头模块后,更可能破坏数码相机原有的外观以及使用便利性。因此,如何提供ー种转接镜头模块,可以有效减小上述固定机构所占的体积,并且不会破坏数码相机原有的外观及使用便利性,已成为此类转接镜头模块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小上述固定机构所占的体积,并且不会破坏数码相机原有的外观及使用便利性的转接镜头模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转接镜头模块,其装设于ー相机本体上,该相机本体具有一对焦伸缩镜头,该转接镜头模块包含一第一磁吸单元、ー转接座,一镜头。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该相机本体上。转接座具有一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二磁吸单元,以及ー供该对焦伸缩镜头穿伸的穿孔部。镜头设置于该转接座上且光学连通该对焦伸縮镜头。所述第一磁吸单元为ー磁铁,所述第二磁吸单元为另ー极性与该第一磁吸单元相反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此外,本技术更提供另ー种转接镜头模块,其装设于ー相机本体,该转接镜头模块包含一第一磁吸单元,以及ー镜头。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该相机本体上。镜头具有一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二磁吸单元。所述第一磁吸单元为ー磁铁,所述第二磁吸单元为另ー极性与所述第一磁吸单元相反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并且,本技术更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接镜头模块的摄像装置,其对一外界景物进行取像,该摄像装置包含一相机本体,具有ー对焦伸縮镜头,以及ー第一磁吸单元;ー转接座,具有一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二磁吸单元,以及一供该对焦伸缩镜头穿伸的穿孔部;以及ー镜头,设置于该转接座上且光学连通该对焦伸縮镜头。所述第一磁吸单元为ー磁铁,所述第二磁吸单元为另ー极性与该第一磁吸单元相反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对ー外界景物进行取像,该摄像装置包含一相机本体,具有一第一磁吸单元;以及一镜头,具有一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二磁吸单元。所述第一磁吸单元为ー磁铁,所述第二磁吸单元为另ー极性与该第一磁吸单元相反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且所述第二磁吸单元具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本技术借由该第一磁吸单元,对应连接至转接座上的第二磁吸单元,可有效将转接座连接至该相机本体上,不仅在使用上使得连接过程迅速简便,更可使得相机本体上无需设置任何其它复杂的固定机构,可保留数码相机原有的外观及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I的摄像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相机10相机本体11对焦伸缩镜头12第一磁吸单元13磁铁131磁铁132转接座 15穿孔部151螺接部 153第二磁吸单元16磁铁 161磁铁162镜头 20螺接部211中空管 21镜片22相机本体31第一磁吸单元33镜头 40第二磁吸单元41。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參阅图I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用以对ー外界景物 进行取像,该摄像装置主要包含一相机10,以及ー转接镜头模块。转接镜头模块主要包含一第一磁吸单元13、一转接座15,以及ー镜头20。该相机10用以纪录该外界景物的影像,在本实施例中,该相机10以ー小型数码相机(compact digital camera)为例,其具有一相机本体11,以及一由该相机本体11延伸的对焦伸缩镜头12,用以对该外界景物进行光学对焦。该第一磁吸单元13设置于该相机本体10上的ー侧,更具体的说,是位于该对焦伸缩镜头12的同一侧。该转接座15具有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13的第二磁吸单元16,以及ー供该对焦伸缩镜头12穿伸的穿孔部151。该穿孔部151于远离该相机本体10的内壁面上更形成有一螺接部153。具体来说,该第一磁吸单元13为ー磁铁,该第二磁吸单元16为另ー极性与该第一磁吸单元13相反的磁铁,但实施时则不以此为限。该第一磁吸单元13可以是设置在相机本体10上,也可以是埋设在相机本体10内。该镜头20装设于该转接座15上,用以对通过该镜头20的外界景物的影像进行光学倍率变换,其包含一中空管21以及至少ー个设置于该中空管21内的镜片单元22。该中空管21连接于该转接座15,其邻近该转接座15的一端具有一螺接部211,用以对应螺合至该转接座15的螺接部153。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磁吸单元13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且该第ニ磁吸单元16也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且其中一具有不同极性的磁铁。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磁吸单元13包含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其中位于下方的ー磁铁131的极性,与其它两磁铁132相反。对应地,该第二磁吸单元16也包含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磁铁,其中位于下方的ー磁铁161的极性,与其它两磁铁162相反。并且,该磁铁131的极性与磁铁161的极性相反,且该磁铁132的极性与磁铁162的极性相反。借此,在将第一磁吸单元13对应连接至第二磁吸单元16吋,由于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可准确地诱导第一磁吸单元13对应连接至该第二磁吸单元16上,在借磁吸提供连接功能之外,更借磁吸进ー步达到准确定位的效果。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相机10为一单眼数码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DSLR),且不包含有图I的用以将该镜头20转接至该相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接镜头模块,其装设于一相机本体上,该相机本体具有一对焦伸缩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转接镜头模块包含:一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该相机本体上;一转接座,具有一可拆卸地对应磁性连接至该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二磁吸单元,以及一供该对焦伸缩镜头穿伸的穿孔部;以及一镜头,设置于该转接座上且光学连通该对焦伸缩镜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之逸
申请(专利权)人: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