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中子照相用荧光转换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8144 阅读:28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12-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子荧光转换屏,具体涉及一种中子照相用荧光转换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多个具有波长变换功能的光纤并排粘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平接收面的光纤束。将其和荧光产生部分的平面紧密地粘接在一起,光纤束另一端面作为观察面。其他部分要用遮光层严格遮光。在荧光产生部分内部产生的荧光,一部分入射到光纤束,将入射的荧光放大并变换为易于在光纤内部传输的激发光,传输到观察面。波长变换光纤放置于同快中子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所传输的光相当于图像的一个像素,沿光纤轴线方向光强得到累积,使观察面图像的亮度加强,而且有效避免了杂散光及相邻像素的影响,这种荧光转换屏,使图像的对比度、亮度、清晰度均得到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子荧光转换屏,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快中子照相用荧光转换屏
技术介绍
以往的快中子照相用荧光转换屏,一般都是利用快中子和氢原子发生核反应产生反冲质子,使荧光体发光的原理,将含氢量高的树脂和发光效率高的ZnS(Ag)材料经过混合、压制、成型过程,最终完成转换屏的制作。为了增加发光量,就要增加转换器中快中子和氢的反应量,因而需要增加转换屏的厚度,以延长中子行进的路径,增加快中子和氢的碰撞几率。与此相反,随着转换器厚度的增加,荧光物质的含量增 加,由此产生的光的散射增加,转换器的透光性能会变差,结果造成转换器内部发光量增加,而透射面即观察面接收到的光强趋于饱和这一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将荧光产生部分和荧光输送部分分离的方案。在转换器比较厚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荧光在内部被放大和变换,传输到观察面的荧光强度得到有效提闻。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多个具有波长变换功能的光纤并排粘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平接收面的光纤束。将此光纤束平面和荧光产生部分的平面紧密地粘接在一起,光纤束另一端面作为观察面。除观察面外,其他部分要用遮光层严格遮光。在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中子照相用荧光转换屏,其特征是为圆形或正方形,将多个具有波长变换功能的光纤并排粘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平接收面的光纤束,将此光纤束和荧光产生部分的平面、反射面用透明粘接剂紧密地粘接在一起,光纤束另一端面作为观察面,除观察面外,其他部分用遮光层包裹严格遮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双张宝学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02日 14:01
    核反应中未经过慢化剂慢化的中子将它们命名为快中子可以将其区别于于低能的热中子以及通常在宇宙射线或者加速器中产生的高能中子快中子通常由核反应例如核裂变产生[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