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包括:与试验机立柱相适配的一阶反力架横梁、二阶反力架立柱、二阶反力架横梁、卡箍、螺栓、锚具。用一阶反力架横梁替换原有试验机横梁,并在横梁顶部锚固试样,可以增加试验机空间约300mm,如果再增加二阶反力架横梁,试验机的有效空间可以增加1m以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大试验机的有效空间,还可以进行筋材与混凝土的锚固性能试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伸试验设备,尤其是是一种能用行程较小的拉伸机拉伸超出其拉伸极限长度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获得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需要借助试验设备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关于拉伸试验机,国内外都有很多型号的设备,不同型号的产品,试验机整体框架结构均是类似的,均由承载反力架和加载动力部分组成。而拉伸性能试验多是针对标准试样进行,因此试验机的承载反力架空间以满足标准试样大小为主,通常不超过I米。但是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或者工程应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常需要对一些 非标准试样进行锚固或拉伸承载试验,对于非标准试验,已有的试压机设备往往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针对非标准试样重新定制试验机设备将产生大额的费用,因此可以在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拉伸试验机无法满足超出其极限长度的试样要求,而重新购置新的试验设备会导致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设计一种能扩大其试验长度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它包括用来代替原有拉伸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以及卡箍2和锚具3,其特征是所述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由上翼板101、下翼板102和起支撑作用的腹板103组成,腹板103位于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在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试样孔104和供拉伸试验机立柱穿过的立柱孔105,所述的卡箍2卡装在拉伸试验机的立柱4上以防止一阶反力架横梁I下滑,所述的锚具3固定在试样5的上端并与上翼板101的表面相抵。所述的上翼板101上设有安装二阶反力架立柱的二阶反力架立柱安装孔1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它至少包括一个用来代替原有拉伸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和至少一个二阶反力架横梁6,其特征是所述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套装在拉伸试验机立柱4上并用能防止其下滑的卡箍2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的二阶反力架横梁6套装在二阶反力架立柱7的上端上,在二阶反力架立柱7上卡装有防止二阶反力架横梁6下滑实现轴向定位的二阶反力架上卡箍8,二阶反力架立柱7的下端安装在一阶反力架横梁I上并用二阶反力架下卡箍9定位,所述的试样5的上端穿过一阶反力架横梁I和二阶反力架横梁6后通过锚具3固定;所述的一阶反力架I由上翼板101、下翼板102和起支撑作用的腹板103组成,腹板103位于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在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试样孔104、供拉伸试验机立柱穿过的立柱孔105和供二阶反力架立柱7插装的二阶反力架立柱孔106 ;所述的二阶反力架横梁6由二阶上翼板601、二阶下翼板602和起支撑作用的二阶腹板603组成,二阶腹板603位于二阶上翼板601和二阶下翼板602之间,在二阶上翼板601和二阶下翼板6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二阶试样孔604和供二阶反力架立柱7穿过的二阶立柱孔605。所述的二阶上翼板601上还设有供三阶反力架立柱穿过的三阶反力架立柱安装孔。所述的二阶反力架立柱7上至少设有二个用于调整二阶反力架安装高度的与二阶反力架上卡箍8相配的卡槽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替换原有拉伸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从而大幅度提高原有试验机的有效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试验机设备的使用范围。本技术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本技术可节约试验成本,降低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I是本现有的拉伸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阶反力架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安装了本技术的一阶反力架横梁的拉伸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利用本技术一阶反力架进行筋材与混凝土锚固试验示意图的示意图,试验时直接利用混凝土 11代替锚具3。图7是本技术的二阶反力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7的俯视图。图10是安装了本技术的一阶反力架横梁和二阶反力架横梁的拉伸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二阶反力架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5所示。一种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它包括用来代替原有拉伸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以及卡箍2和锚具3,如图5所示,所述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由上翼板101、下翼板102和起支撑作用的腹板103组成,如图2、3所示,腹板103位于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在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试样孔104和供拉伸试验机立柱穿过的立柱孔105,如图4所示,所述的卡箍2卡装在拉伸试验机的立柱4上以防止一阶反力架横梁I下滑,所述的锚具3固定在试样5的上端并与上翼板101的表面相抵,如图5所示。为了适应安装二阶反力架横梁的要求,具体实施时最好是在所述的上翼板101上设有安装二阶反力架立柱的二阶反力架立柱安装孔106。具体实施时根据试样的不同,锚具可用其它等效部件来代替,如图6所示,就是利用混凝土来代替锚具进行试样的固定的。实施例二。如图2、3、4、7、8、9、10、11 所示。一种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它至少包括一个用来代替原有拉伸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和至少一个二阶反力架横梁6,如图10所示,所述的一阶反力架横梁I套装在拉伸试验机立柱4上并用能防止其下滑的卡箍2实 现轴向定位,所述的二阶反力架横梁6套装在二阶反力架立柱7的上端上,在二阶反力架立柱7上卡装有防止二阶反力架横梁6下滑实现轴向定位的二阶反力架上卡箍8,二阶反力架立柱7的下端安装在一阶反力架横梁I上并用二阶反力架下卡箍9定位,所述的试样5的上端穿过一阶反力架横梁I和二阶反力架横梁6后通过锚具3固定;所述的一阶反力架I如图2-4所示,它由上翼板101、下翼板102和起支撑作用的腹板103组成,腹板103位于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在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试样孔104、供拉伸试验机立柱穿过的立柱孔105和供二阶反力架立柱7插装的二阶反力架立柱孔106。所述的二阶反力架横梁6如图7-9所示,它由二阶上翼板601、二阶下翼板602和起支撑作用的二阶腹板603组成,二阶腹板603位于二阶上翼板601和二阶下翼板602之间,在二阶上翼板601和二阶下翼板6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二阶试样孔604和供二阶反力架立柱穿过的二阶立柱孔605。为了适应进一步拓展拉伸试验空间的要求,保证强度,二阶反力架立柱的高度不能太高,为此可能还需要增设三阶反力架横梁,因此,具体实施时还应在所述的二阶上翼板601上设置三阶反力架立柱穿过的三阶反力架立柱安装孔,以此类推。所述的二阶反力架立柱7上至少设有二个用于调整二阶反力架安装高度的与二阶反力架上卡箍8相配的卡槽10。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试样的试验要求,二阶反力架立柱7可间隔加工有多个卡槽段,包括调节高度的多个中间段卡槽10、一个安装上卡箍8的卡槽和一个安装下卡箍9的卡槽(如图11)。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首先,将原有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拆卸,由于试验机横梁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大拉伸试验机有效工作空间的装置,它包括用来代替原有拉伸试验机的反力架横梁的一阶反力架横梁(1)以及卡箍(2)和锚具(3),其特征是所述的一阶反力架横梁(1)由上翼板(101)、下翼板(102)和起支撑作用的腹板(103)组成,腹板(103)位于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在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供试样通过的试样孔(104)和供拉伸试验机立柱穿过的立柱孔(105),所述的卡箍(2)卡装在拉伸试验机的立柱(4)上以防止一阶反力架横梁(1)下滑,所述的锚具(3)固定在试样(5)的上端并与上翼板(101)的表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志,陈晓洪,王焰,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