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62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在工作台上设有两定位块,两定位块上设有用于放置轴类零件的V型槽,两定位块V型槽连线相对的两侧设有驱动轮和压轮;在工作台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两导向柱上端固定设有支架,支架下设有横梁,横梁两端套在导向柱上;支架上设有驱动横梁沿导向柱上下滑动的直线驱动机构;在横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每个位移传感器对应于待检测轴类零件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与自动上料和下料机构对接,检测效率提高。采用两组或以上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既避免了误差问题,又保证了检测效率。由步进电机通过驱动轮驱动工件转动,比两端夹持和驱动方式结构更简单,实现也更容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类零件检测技术,具体涉及ー种轴类零件的卧式检测装置,属于检测エ装

技术介绍
跟几乎所有的エ业产品/零件一祥,轴类零件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測,才能确定是否加工合格,并通过检测找出不合格项并分析原因。轴类零件的检测主要涉及直径、圆度、圆跳动等项目,检测装置主要由エ件装夹、エ件驱动和エ件检测三大部分构成,エ件装夹的目的是将エ件进行有效的夹持,防止其跳动或轴向窜动,要求夹持方便、快捷,便于取放。目前的エ件装夹主要有エ件呈卧式和立式两种设置方式,但它们都存在上料和下料慢的不足,难以适应エ件百分百检测的需要,也不能适应エ件的自动上料和下料。另 夕卜,现有的エ件检测主要是利用百分表和分度头进行的,精度不高,需要人为读数,也影响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检测效率高、方便エ件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有两定位块,两定位块上设有用于放置轴类零件的V型槽,两定位块V型槽连线相対的两侧设有驱动待检测轴类零件转动的驱动轮和用于将待检测轴类零件压靠在两定位块V型槽中的压轮;在工作台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两导向柱上端固定设有支架,支架下设有横梁,横梁两端套在导向柱上,两定位块上V型槽连线位于横梁正下方;支架上设有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与横梁连接可驱动横梁沿导向柱上下滑动;在横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所有位移传感器间隔设置并形成ー排,每个位移传感器对应于待检测轴类零件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进ー步地,所述定位块通过工作台上的滑槽或滑轨安装在工作台上,并可沿滑槽或滑轨滑动,从而可以改变两定位块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轴类零件。进ー步地,所述横梁上设有压板,压板和横梁之间设有缓冲垫,直线驱动机构通过压板与横梁连接,可以避免刚性接触对测量带来的影响。所述横梁上设有安装位移传感器的通孔,位移传感器套装在弹簧胀夹头中并通过螺母结构的弹簧胀夹头套使弹簧胀夹头将位移传感器抱紧,弹簧胀夹头安装在通孔中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于通孔中。本结构便于传感器可靠地安装在横梁上,且安装和取下都比较方便。传感器安装准确、到位,可以很好地避免因设备安装不到位带来的检测误差。所述通孔为螺纹孔,弹簧胀夹头具有外螺纹并旋接于通孔中。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エ件水平卧放在定位块上,并通过压轮下压防止跳动,上下料方便,比两端夹持和驱动方式更能实现エ件快装快下,利干与自动上料和下料机构对接,检测效率提高。2、采用两组或以上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每组位移传感器检测エ件的ー个截面,多个截面检测数据同时输出到处理单元,避免了単一传感器只能检测ー个截面所存在的误差问题,或者为了避免误差问题,単一传感器检测完一个截面后需要沿轴线移动到另外截面检测所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既避免了误差问题,又保证了检测效率。3、由步进电机通过驱动轮(利用摩擦力)驱动エ件转动,比两端夹持和驱动方式结构更简单,实现也更容易。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I左视图。 ト工作台;2_导向柱;3-位移传感器;4_横梁;5_缓冲垫;6-压板;7_支架;8_直线驱动机构;9_锁紧螺母;10-弹簧胀夹头;11-弹簧胀夹头套;12_压轮;13-驱动轮;14-待检测轴类零件;15_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參见图I和图2,本技术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I上设有两定位块15,两定位块15上设有用于放置轴类零件的V型槽,两定位块V型槽连线相对的两侧设有驱动待检测轴类零件14转动的驱动轮13和用于将待检测轴类零件压靠在两定位块V型槽中的压轮12,驱动轮13和压轮12均位于两定位块15内側。实施例中,驱动轮位于待检测轴类零件下方,压轮位于待检测轴类零件上方,这样方便待检测轴类零件上下料。在工作台I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2,两导向柱2位于定位块15外侧,两导向柱2上端固定设有支架7,支架7下设有横梁4,横梁4两端套在导向柱2上,两定位块上V型槽连线位于横梁正下方。支架7上设有直线驱动机构8 (如气缸或液缸),直线驱动机构8与横梁4 (通过气缸或液缸的活塞杆)连接以驱动横梁沿导向柱上下滑动。在横梁4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3 (图上标示为三个),所有位移传感器3等间距间隔设置并形成ー排,每个位移传感器对应于待检测轴类零件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即每个位移传感器检测エ件不同的横截面,以避免检测误差并提高检测效率。所述定位块通过工作台上的滑槽或滑轨安装在工作台上,并可沿滑槽或滑轨滑动,从而可以改变两定位块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轴类零件,使本装置具有检测通用性。所述横梁4上设有压板6,压板6和横梁4之间设有缓冲垫5,直线驱动机构8通过压板6与横梁4连接,可以避免刚性接触对测量带来的影响。作为ー个具体的安装方式,在横梁4上设有安装位移传感器的通孔,位移传感器3套装在弹簧胀夹头10中并通过螺母结构的弹簧胀夹头套11使弹簧胀夹头10将位移传感器3抱紧,再将弹簧胀夹头10安装在通孔中并通过锁紧螺母9锁紧于通孔中。通孔可以是螺纹孔,弹簧胀夹头具有匹配的外螺纹结构并通过外螺纹旋接于通孔中。本结构便于传感器可靠地安装在横梁上,且安装和取下都比较方便。传感器安装准确、到位,可以很好地避免因设备安装问题带来的检测误差。本装置主要由エ件装夹、エ件检测和エ件驱动三部分组成。エ件装夹部分利用两个带V形槽的定位块对エ件(即待检测轴类零件)进行定位。在图中没有画出轴向定位,而在进行跳动检测时,是需要对其进行定位的,这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エ件被エ件驱动装置中压轮压紧后,不会存在轴向串动。エ件卧放是轴类零件检测时常用的定位方式。它是用外圆柱面体现其基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实现自动上料和送料。但因为可能涉及细长轴零件,卧放时会因エ件的自重而产生变形,当其旋转后形成鼓状。不过,只要调节好两个定位块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エ件检测部分是利用直线驱动机构(比如液压缸)驱动固定在横梁上的传感器,使其在导向柱上作上下运动,实现传感器到达检测位置后进行读数操作,并在测量完成后使传感器离开检测位置,方便エ件的取放。采用的測量方法是3S90°,此时须知道被测轴的棱边数,这里棱边数是通过测量时出现的正弦波的个数来确定的。エ件驱动是用驱动轮驱动エ件旋转,以实现对轴截面的測量,而驱动轮又由步进电机驱动。驱动轮放在定位块内侧,且可浮动。在エ件上方设有压轮对エ件施加一定的力(作用在定位块上),这个カ不宣多大,只要使エ件与驱动轮可靠接触即可。与一般的驱动方式相比,驱动轮为圆柱体,加工简单、精度高,可以无间隙地实现正反向传动,可以在动カ连续传递情况下无级地调节传动比,当驱动轮之ー为非金属材料时,噪声低。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g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轴类零件卧式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1)上设有两定位块(15),两定位块上设有用于放置轴类零件的V型槽,两定位块V型槽连线相对的两侧设有驱动待检测轴类零件转动的驱动轮(13)和用于将待检测轴类零件压靠在两定位块V型槽中的压轮(12);在工作台(1)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2),两导向柱(2)上端固定设有支架(7),支架(7)下设有横梁(4),横梁(4)两端套在导向柱(2)上,两定位块上V型槽连线位于横梁正下方;支架上设有直线驱动机构(8),直线驱动机构与横梁连接可驱动横梁沿导向柱上下滑动;在横梁(4)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3),所有位移传感器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排,每个位移传感器对应于待检测轴类零件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