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螺旋折流板单元,包括中心套管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管外圆柱面上的沿螺旋方向延伸的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在所述螺旋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螺旋板上设置有供换热管穿过的穿管孔,所述中心套管与所述螺旋板整体注塑成型,在所述中心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螺旋折流板单元具有成本低、成型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螺旋折流板单元的螺旋折流板,及使用该螺旋折流板的换热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折流板单元,由该螺旋折流板单元组装而成的螺旋折流板,及使用该螺旋折流板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折流板是中央空调制冷用干式蒸发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弓形折流板和螺旋折流板两种。弓形折流板存在以下缺点(I)加工时间长,效率低下,制冷设备中央空调,特别是小型壳管多为批量生产制造,生产效率难以提高;(2)弓形折流板多采用碳钢制造,成本高,加工易变形、产生毛刺。制冷设备特别是中央空调换热器设备多使用小径薄壁铜管,易被刮伤、刮穿;(3)折流板弓易在高速流体下震动,影响换热效果和换热管的使用寿命。而目前螺旋折流板的材料为钢材,其存在钻孔困难,加工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其组合方式多为周期性搭接焊接,其制造成本高,效率低。·成本低、成型简单、组装方便的螺旋折流板单元。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螺旋折流板单元的螺旋折流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螺旋折流板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折流板单元,包括中心套管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管外圆柱面上的沿螺旋方向延伸的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在所述螺旋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螺旋板上设置有供换热管穿过的穿管孔,所述中心套管与所述螺旋板整体注塑成型,在所述中心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自所述中心套管端部轴向向外延伸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插头和形成于所述插头一侧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卡扣本体和设置在第一卡扣本体端部的向所述螺旋板一侧突出的第一钩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二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卡扣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扣本体端部的向所述螺旋板另一侧突出的第二钩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且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所述第一钩部的突出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四连接部,两个所述第四连接部的所述第二钩部的突出方向相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卡扣容纳在所述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管孔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管孔包括等直径段和扩口段,且所述扩口段靠近换热管穿入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套管轴心线的投影面上的夹角为90度、120度或180度。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折流板,其由至少两个上述的螺旋折流板单元组装而成。 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螺旋折流板和换热管,所述螺旋折流板上述的螺旋折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螺旋折流板单元,其中心套管与螺旋板整体注塑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的制造;而且,组装时,相邻两个螺旋折流板单元的中心套管和螺旋板通过连接部连接,无定距管、拉杆结构,无焊接,易于组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的螺旋折流板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螺旋折流板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螺旋折流板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P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螺旋折流板单元的穿管孔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I所示螺旋折流板单元组装在一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I所示螺旋折流板单元组装在一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I所示螺旋折流板单元组装时螺旋板与螺旋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螺旋折流板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螺旋折流板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00-螺旋折流板单元,110-中心套管,111-第一连接部,11 Ia-插头,Illb-缺口,112-第二连接部,112a-插头,112b-缺口,120-螺旋板,121-穿管孔,121a-等直径段,121b-扩口段,122-第三连接部,122a-凹槽,122b_第一卡扣本体,122c_第一钩部,123-第四连接部,123a-第二卡扣本体,123b-第二钩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I参见图I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螺旋折流板单元100包括中心套管110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管Iio外圆柱面上的沿螺旋方向延伸的螺旋板120,所述中心套管110与所述螺旋板120整体注塑成型,在所述中心套管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均包括自所述中心套管110端部轴向向外延伸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插头11 la、112a和形成于所述插头一侧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缺口 lllb、112b。为了便于描述,将所述螺旋板120在所述螺旋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定义为第一侧面A和第二侧面B,在所述第一侧面A和所述第二侧面B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22和第四连接部123。参见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122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面A向外延伸的第—^扣,所述第—^扣包括第—扣本体122b和设置在第—扣本体122b端部的向所述螺旋板120 —侧突出的第一钩部122c,所述第四连接部123包括自所述第二侧面B向外延伸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卡扣本体123a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扣本体123a端部的向所述螺旋板120另一侧突出的第二钩部123b。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侧面A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122,且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122的所述第一钩部122c的突出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二侧面B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四连接部123,两个所述第 四连接部123的所述第二钩部123b的突出方向相反。螺旋板120与螺旋板120之间通过两个第三连接部122和两个第四连接部123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侧面A上设置有凹槽122a,所述第一卡扣容纳在所述凹槽122a内,这样,第三连接部122与第四连接部123连接后,两个螺旋板120之间的缝隙较小。在所述螺旋板120上设置有多个供换热管穿过的穿管孔121,优选地,所述穿管孔121按等边三角形布置,等边三角形布管多,有效换热面积比四边形布管高,可以增大有效换热面积。进一步优选地,参见图5,所述穿管孔121包括等直径段121a和扩口段121b,且所述扩口段121b靠近换热管穿入的一侧,方便穿换热管,且可以对换热管形成有效的保护,免刮花、刮伤。优选地,所述螺旋板120的升程小于其螺距,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板120的升程为1/3螺距,因此三个螺旋板120可组成一个螺距,所述第一侧面A和所述第二侧面B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套管110轴心线的投影面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折流板单元,包括中心套管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管外圆柱面上的沿螺旋方向延伸的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在所述螺旋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螺旋板上设置有供换热管穿过的穿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管与所述螺旋板整体注塑成型,在所述中心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桂成,黎观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