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410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该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0);芯管(214),固定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空腔中;以及螺旋折流板(211),螺旋折流板(211)有多个,多个螺旋折流板(211)相互串接地套设在芯管(214)上;螺旋折流板(211)包括中心套管(2112),中心套管(2112)的至少一个端部为串接端部,串接端部具有周向定位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管式换热器,可以在取消定距管、拉杆的组装工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中换热器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制冷设备中,壳管式换热器的性能直接影响中央空调风冷/水冷机组的能效比、制冷量以及制造成本。壳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壳体、折流板组件、管板、管箱、换热管以及接管组件等。其中折流板组件由多个折流板以及其他配件如拉杆、定距管、紧固螺栓等组成。折流板包括弓形折流板、环形折流板、螺旋折流板等,螺旋折流板为新兴的折流板结构。螺旋折流板的原理是迫使壳程流体按螺旋或近似螺旋的方式流动,螺旋折流板具 有壳程压降低,污垢不易形成的优点,近年来被逐渐推广应用到化工、制药等领域。如图I所示,现有的螺旋折流板211’包括中心套管2112’以及与中心套管2112’固定连接的螺旋板体2111’,在螺旋板体2111’的板面上还固定设置有定距管2117’。采用螺旋折流板211’的干式蒸发器在组装时,需要用芯管依次穿过多个螺旋折流板211’,以便将其依次串联;再用拉杆依次穿过各个螺旋板体2111’上的定距管2117’,使多个螺旋折流板211’周向定位,防止其发生相对的周向位移。这种连接结构造成了螺旋折流板211’组装工序的增加,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去掉定距管2117’和拉杆后,螺旋折流,211’之间又不能实现准确、稳固的定位,且两相邻的螺旋折流板211’之间易产生相对周向位移,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可以在取消定距管、拉杆的组装工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芯管,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腔中;以及螺旋折流板,螺旋折流板有多个,多个螺旋折流板相互串接地套设在芯管上;螺旋折流板包括中心套管,中心套管的至少一个端部为串接端部,串接端部具有周向定位部。进一步地,周向定位部包括定位台阶,定位台阶具有沿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定位侧面,定位侧面与中心套管的中心轴线共面。进一步地,中心套管的两个端部均为串接端部,两个端部具有对应设置的定位台阶,中心套管的两端部的定位台阶相对于中心套管的中间径向截面对称设置。进一步地,中心套管的两个端部均为串接端部,两个端部具有对应设置的定位台阶,中心套管的两端部的定位台阶沿周向方向错开180°设置。进一步地,螺旋折流板还包括螺旋板体,螺旋板体与中心套管的外壁面固定连接,且沿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进一步地,螺旋板体包括第一侧壁,与中心套管的第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且向远离中心套管的方向延伸,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定位卡扣;以及第二侧壁,与中心套管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且向远离中心套管的方向延伸,第二侧壁具有与第一侧壁的第一定位卡扣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扣。进一步地,螺旋板体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垂直于中心套管的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的夹角为α,中心套管的长度为α/360°个螺距,α为可以整除360的自然数。进一步地,螺旋板体具有多个换热管通孔,其中任意三个相邻的换热管通孔的中心连线为等边三角形。进一步地,螺旋板体的换热管通孔包括扩口段以及等径段,扩口段以及等径段沿换热管穿入到穿出的方向依次设置,扩口段的径向截面沿换热管穿入到穿出的方向逐渐减小,等径段的径向截面与扩口段的最小径向截面相等。进一步地,螺旋板体与中心套管为一体加工成型。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螺旋折流板的中心套管两端部设置相对应的 周向定位部,使得每两个相邻的中心套管能够通过该周向定位部准确、快速的定位,使螺旋折流板即使不与定距管和拉杆配套组装也不容易产生周向位移,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取消了定距管和拉杆的生产、组装工序,可以使螺旋折流板的组装更加简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螺旋折流板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螺旋折流板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螺旋折流板的左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螺旋折流板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管通孔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螺旋折流板的主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螺旋折流板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六个实施例的螺旋折流板组件的主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螺旋折流板组件的仰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个实施例的螺旋折流板组件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个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个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部示意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三个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三个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部示意图;以及图15示出了根据图14的换热部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折流板211,包括中心套管2112和螺旋板体2111,其中螺旋板体2111与中心套管2112的外壁面固定连接,且沿中心套管2112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中心套管2112为中空结构,多个中心套管2112可以沿轴向方向串接。中心套管2112的两端部为串接端部,两个串接端部相对应的设置有周向定位部,并通过周向定位部实现定位,防止两相邻中心套管2112之间发生相对周向位移。该周向定位部包括定位台阶2116。定位台阶2116具有与中心套管2112的中心轴线共面的定位侧面。位于中心套管2112两相对端的定位台阶2116相对设置,且两个定位台阶2116相对于中心套管2112的中间径向截面对称设置,使中心套管2112两相对端形成两个对应的用于拼接的缺口结构。当两个中心套管2112串接时,一个连接端部的定位台阶2116与另一个连接端部的缺口相对应,使两个中心套管2112能够拼接在一起,防止两中心套管2112之间发生相对周向位移。螺旋板体2111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外周螺旋侧壁以及内周螺旋侧壁。其中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中心套管2112的第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且向远离中心套管2112的方向延伸。第二侧壁的第一端与中心套管2112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且向远离中心套管2112的方向延伸。外周螺旋侧壁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侧壁的延伸端以及第二侧壁的延伸端连接,且沿中心套管2112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内周螺旋侧壁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侧壁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内周螺旋侧壁还与中心套管2112的外壁面固定连接,且沿中心套管2112的轴向方向延伸。螺旋板体2111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垂直于中心套管2112的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20°,中心套管2112轴向方向的长度为1/3个螺距。当多个螺旋折流板211之间进行拼接定位时,为了使定位效果更快、更稳固,在每个螺旋折流板211的螺旋板体2111上都设置有定位卡扣,其中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定位卡扣2113,第二侧壁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0);芯管(214),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腔中;以及螺旋折流板(211),所述螺旋折流板(211)有多个,多个所述螺旋折流板(211)相互串接地套设在所述芯管(21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折流板(211)包括中心套管(2112),所述中心套管(2112)的至少一个端部为串接端部,所述串接端部具有周向定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桂成黎观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