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换热器及其套管连接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722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换热器及其套管连接架,套管换热器内设有两个套管,所述套管连接架的本体的两个相对面为与所述套管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向所述本体内凹陷的弧形面,两个套管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面套接,将两个套管层叠放置。通过所述套管连接架将两个套管能够上下设置而成为一个整体,节省了套管所占用的面积;使两个套管相对位置固定无偏差;节省了部分用于安装套管的安装梁、两个套管之间的连接管路;并且在运输及安装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ー种套管换热器及其套管连接架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技术的进步,体积小、安装方便的空调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体积小的套管换热器成为家用型中央空调比较喜欢受消费者喜欢使用的换热器之一。但是现有技术的套管换热器冷水机组空调,一般都是将蒸发器和冷凝器分开单独放置,分别需要有支撑梁或接水盘来支撑,机组也必须是分层安装的结构,如果换热器自身体积因换热面积的关系无法减小,机组也就无法随之从根本上减小所占用空间;而且分开的蒸发器、冷凝器相连接的制冷剂进出管路较长,还需要考虑安装得是否牢靠、管路振动是否满足要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套管连接架,其结构简単,能够将两个套管上下设置,节省套管所占用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高ー种套管换热器,其能够缩小套管所占面积,使套管换热器内部结构更紧凑,且安装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套管连接架,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面为与所述套管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向所述本体内凹陷的弧形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有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及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面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及所述连接板为钢板。—种套管换热器,其包括有第一套管及第ニ套管,所述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有套管连接架,所述套管连接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面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向所述本体内凹陷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ニ套管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面套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面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第一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盘绕后长度的1/3-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分别为冷凝器、蒸发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分别与所述配合面焊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有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及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面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边及所述连接板为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有垫脚支架,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及所述套管连接架上下设置,所述垫脚支架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套管或第二套管连接。本技术套管换热器及其套管连接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套管连接架将两个套管能够上下设置而成为ー个整体,节省了套管所占用的面积;使两个套管的相对位置固定无偏差;节省了部分用于安装套管的安装梁、两个套管之间的连接管路;并且在运输及安装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套管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ー; 图3为本技术套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套管换热器,其包括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位于所述第一套管11及所述第二套管12之间的两个套管连接架13,两个所述套管连接架13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套管12的上端,所述第一套管11的最下端及所述第二套管12的最上端分别与所述套管连接架13焊接连接,使所述第一套管11及所述第二套管12上下设置并成为ー个整体。所述套管换热器还包括垫脚支架16,所述垫脚支架16与所述第二套管12的下端固定,通过所述垫脚支架16将所述第一套管11及所述第二套管12固定于套管换热器内。实际上,亦可将所述第一套管11固定于套管连接架13的下方,相应地,所述垫脚支架16与所述第一套管11的下端固定。如图I所示,所述套管连接架13包括有本体21,所述本体21的两个相对面为与所述第一套管11、所述第二套管12配合的配合面22、23,所述配合面22、23为向所述本体21内凹陷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套管11、所述第二套管12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面22、23套接,使所述第一套管11的最下端、所述第二套管12的最上端能够恰位于所述配合面22、23内,从而使所述第一套管11及所述第二套管12能够上下设置,节省占地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1包括有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211、212及三块连接板213、214、215,三块所述连接板213、214、215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211、212面连接,所述连接板213、214、215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面22、23,两块所述侧板211、212平行设置、并均为为4_厚的钢板,三块所述连接板213、214、215平行设置、并均为为4mm厚的钢板,所述侧板211、212及所述连接板213、214、215焊接连接。为了加强所述配合面22、23与所述第一套管11、所述第二套管12的固定效果,优选采用焊接技术将所述配合面22、23与所述第一套管11、所述第二套管12进行无缝隙重合焊接,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套管11或所述第二套管12掉落。优选所述弧形面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第一套管11及所述第二套管12盘绕后长度的1/3-1/2。在设置所述套管连接架13时,将两个所述套管连接架13分别置于所述第二套管12的相对侧,井居中设置;选择好设置位置后,再通过焊接将第二套管12与所述配合面23焊接、将第一套管11与所述配合面22焊接。在本实施例套管换热器中,所述第一套管11、所述第二套管12分别为冷凝器、蒸发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ー种套管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面为与所述套管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向所述本体内凹陷的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管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有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及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面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及所述连接板为钢板。4.ー种套管换热器,其包括有第一套管及第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有套管连接架,所述套管连接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面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向所述本体内凹陷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面套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第ー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盘绕后长度的1/3-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分别为冷凝器、蒸发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分别与所述配合面焊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干,所述主体包括有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及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面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侧边及所述连接板为钢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面为与所述套管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向所述本体内凹陷的弧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宗伟王严杰周江峰尹永存徐美俊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