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风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导流圈、电机和轴流风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圆形出风圈,导流圈设置于顶盖的下侧,电机设置于导流圈内并位于导流圈的中部,轴流风叶设置于电机的转轴上,所述顶盖上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面积小于所述顶盖的底面积;所述圆形出风圈顶部与所述顶盖的凸起部平齐,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高度大于所述顶盖的厚度;所述圆形出风圈与所述导流圈相配合。还涉及一种装有该导风顶盖组件的空调机组。出风圈与导流圈相配合,形成导流区,防止风机在顶盖和导流圈中间区域产生流体扩散,从而降低了风量损失和风机噪音,而且凸起的顶盖使外形更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顶盖组件及装有该导风顶盖组件的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随着直流变频多联机组逐渐进入家用中央空调领域,人们对控制室外机组低噪音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室外机组,顶盖均为平顶结构,风量大,但风量损失大,噪音也大,外观也不美观。因此需要设计ー种既能够优化风机的噪音和风量,又美观的顶至JHL 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拆装的导风顶盖组件,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风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导流圈、电机和轴流风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ー个或多个圆形出风圈,所述导流圈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下侧,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导流圈内并位于所述导流圈的中部,所述轴流风叶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顶盖上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顶盖的底面积;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顶部与所述顶盖的凸起部平齐,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高度大于所述顶盖的厚度;所述圆形出风圈与所述导流圈相配合。较优地,所述圆形出风圈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圈的外径;所述圆形出风圈的内壁与所述导流圈的外壁的间距小于所述导流圈的内表面面积的10%。较优地,所述圆形出风圈内壁与所述导流圈外壁之间的间距为2 6mm。较优地,所述圆形出风圈的数量为两个。较优地,所述顶盖上位于所述圆形出风圈的周侧设置有沉槽。较优地,所述导流圈的顶部低于所述出风圈的顶部。较优地,所述导流圈的顶部到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顶部的距离为15 40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上述任ー项技术特征的导风顶盖组件。较优地,所述导风顶盖组件与所述室外机的外壳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有吸音材料。较优地,在所述导风顶盖组件的圆形出风圈处设置有风机防护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出风圈与导流圈相配合,形成导流区,防止风机在顶盖和导流圈中间区域产生流体扩散,从而降低了风量损失和风机噪音,而且凸起的顶盖使外形更美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导风顶盖组件一实施例的顶盖的俯视图;图2为图I所示的顶盖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顶盖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顶盖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空调机组一实施例的室外机组的上半部立体示意图。其中,I顶盖;2圆形出风圈;3导流圈;4导流圈内表面;5螺孔;·6沉槽;7螺孔;8轴流风叶;9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以圆形出风圈的数量为两个的空调室外机组为例,对本技术的导风顶盖组件及装有该导风顶盖组件的空调机组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所描述的导风顶盖组件的圆形出风圈数量为两个。參照图I至图4,顶盖I上部凸起,底部敞开,呈盒状结构,顶盖I上部凸起部分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分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顶盖I的底面积,顶盖I上设置有两个相邻的圆形出风圈2,两圆形出风圈2的边距为30±5mm,圆形出风圈2的顶部与顶盖I的上部凸起部分的上表面平齐,圆形出风圈2的高度大于顶盖I的材料厚度,即从顶盖底部方向看,圆形出风圈2如同一个凸起的筒状空心圆柱;圆形出风圈2用于与导流圈相配合。顶盖I的上部位于圆形出风圈2的周侧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沉槽6,沉槽6用于固定防护罩。如图4和图5所示,顶盖组件位于室外机组顶部,采用螺钉紧固在室外机组的侧板和上盖板上。顶盖组件包括顶盖I、导流圈3、电机和轴流风叶8,其中导流圈3设置于顶盖I的下側,电机设置于导流圈3内并位于导流圈3的中部,轴流风叶8设置于电机的转轴上,导流圈3与圆形出风圈2同心,导流圈3与圆形出风圈2相配合形成过风通道,导流圈3的顶部低于圆形出风圈2的顶部,圆形出风圈2的内径大于导流圈3的外径,圆形出风圈2的内壁与导流圈3的外壁的间距小于导流圈3的内表面面积的10%。优选的,圆形出风圈2的内壁与导流圈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为2 6mm。优选的,导流圈3的顶部到所述圆形出风圈2的顶部的距离为15 40mm。导风顶盖组件与所述室外机组的外壳之间形成空腔9,从空腔9区域出的高速空气,经过导流圈3上缘,向外发散的极小部分流体,冲击到顶盖组件出风圈内表面上,并通过该内表面排出室外机组。顶盖组件的圆形出风圈2的内壁与导流圈3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导流圈3内表面面积的10%,有效防止了风机噪音从这个间隙泄露,使噪音被阻隔在空腔9中。空腔9中设置有吸音材料,对空腔9内噪音进行吸收,从而降低了噪音。为了安全起见,在导风顶盖组件的圆形出风圈2处设置有风机防护罩,风机防护罩固定于圆形出风圈2的周侧的四个均匀分布的沉槽6中。出风圈与导流圈相配合,形成导流区,防止风机在顶盖和导流圈中间区域产生流体扩散,从而降低了风量损失和风机噪音,而且凸起的顶盖使外形更美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 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导风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导流圈、电机和轴流风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ー个或多个圆形出风圈,所述导流圈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下侧,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导流圈内并位于所述导流圈的中部,所述轴流风叶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上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顶盖的底面积; 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顶部与所述顶盖的凸起部平齐,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高度大于所述顶盖的厚度; 所述圆形出风圈与所述导流圈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出风圈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圈的外径; 所述圆形出风圈的内壁与所述导流圈的外壁的间距小于所述导流圈的内表面面积的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其特征在干 所述圆形出风圈内壁与所述导流圈外壁之间的间距为2 6mm。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出风圈的数量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上位于所述圆形出风圈的周侧设置有沉槽。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圈的顶部低于所述出风圈的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圈的顶部到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顶部的距离为15 40mm。8.ー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包括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顶盖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顶盖组件与所述室外机的外壳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有吸音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顶盖组件的圆形出风圈处设置有风机防护罩。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导风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导流圈、电机和轴流风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圆形出风圈,导流圈设置于顶盖的下侧,电机设置于导流圈内并位于导流圈的中部,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风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导流圈、电机和轴流风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圆形出风圈,所述导流圈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下侧,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导流圈内并位于所述导流圈的中部,所述轴流风叶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顶盖的底面积;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顶部与所述顶盖的凸起部平齐,所述圆形出风圈的高度大于所述顶盖的厚度;所述圆形出风圈与所述导流圈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雷,黄浪彬,薛寒冬,熊建国,刘煜,余凯,李普良,王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