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由侧面板、后背板、底座、上面板、下面板和顶盖构成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往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口内供风的供风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结构,所述导风板结构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供风装置之间,且所述导风板结构的导风面相对于从所述供风装置的出风口往所述蒸发器进风口输送的风的流向倾斜迎风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导风板结构安装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供风装置之间,能够通过所述导风板的导风作用,使进入蒸发器的风场更为均衡,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属于空调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调器是用来调节房间温度和洁净度的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低碳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们除了对空调的外观和本身的洁净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之外,对空调本身的能耗方面又有了新的要求,比较偏向能耗较低的节能产品。为了降低空调的能耗,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高能效压缩机、增加换热器表面积以及优化系统配件等方面加以改进,除此之外,由于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能够明显地降低能耗,这是空调
内的公知常识,因此,此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也尝试从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这一方面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中国专利CN2859333Y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器,此技术公开的柜式空调器在室内机壳体顶板与后板的夹角处设置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分别连接固定在壳体的顶板和后板上,该导风板具有一内凹的圆弧形导风面,该导风面朝向出风口设置。通过该导风面可将空气引向出风口一侧,从而减小弱流动区域,提高空气流经蒸发器时的速度分布均匀度,提高蒸发器表面的热交换效率,从而降低能耗。但是,由于此技术中导风板设置在空调的蒸发器出风口处的顶板与后板之间,而从进风口处进入空调内部的空气在经过供风装置之后、进入蒸发器之前得不到所述导风板的引导作用,导致进入蒸发器表面的风场不够均衡,从而使蒸发器换热不够充分,能源消耗还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蒸发器表面的风场不够均衡,从而导致蒸发器换热不够充分,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在蒸发器与供风装置之间设置导风板,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的空调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由侧面板、后背板、底座、上面板、下面板和顶盖构成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往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口内供风的供风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结构,所述导风板结构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供风装置之间,且所述导风板结构的导风面相对于从所述供风装置的出风口往所述蒸发器进风口输送的风的流向倾斜迎风设置。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板结构设置在所述供风装置的出风口处。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板结构固设在所述后背板的相应位置上。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板结构包括导风板,以及将导风板安装在所述后背板上的安装架。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板结构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架包括分别将所述导风板上、下端固定在所述后背板上的导风板上端固定脚和下端固定脚,所述导风板下端固定脚为一直接与所述导风板下端连接的,与所述后背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平板;所述导风板上端固定脚包括与所述后背板平行的的第二平板,以及将所述导风板上端与所述第二平板过渡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上均设有孔,所述后背板的相应处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孔和螺纹孔将所述导风板结构固定在所述后背板上。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面为平面。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面与所述后背板的夹角为15-45度。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面与所述后背板的夹角为16. 5度。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壳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侧面板的下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上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可拆卸的进风格栅,所述壳体进风口处和所述格栅上均设置有装配结构,通过所述两种装配结构的配合将所述进风格栅固定在所述壳体 进风口处。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壳体进风口处的装配结构为成型在所述壳体进风口内壁上的凹缘;所述进风格栅的装配结构为成型于所述进风格栅侧壁四周的弹性凸缘,通过将所述弹性凸缘卡入所述凹缘的方式将所述进风格栅安装在所述壳体进风口处。上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可拆卸的进风过滤网,所述进风格栅上设置有装配结构,通过所述装配结构把所述进风过滤网安装在所述进风格栅上。上述的空调器,所述进风格栅上的装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侧壁上的卡扣部件,所述卡扣部件和所述进风格栅内壁之间预留空间,所述进风过滤网的边缘有弹性,所述进风过滤网通过弹性变形进入所述预留空间,所述卡扣部件卡住所述进风过滤网从而把所述进风过滤网固定在所述进风格栅上。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卡扣部件为勾卡或者凸起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包括导风板结构,所述导风板结构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供风装置之间,且所述导风板结构的导风面相对于从所述供风装置的出风口往所述蒸发器进风口输送的风的流向倾斜迎风设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在蒸发器与供风装置之间设置导风板,能够使从供风装置的出风口的风经过所述导风板结构的导风面的阻挡之后,再沿不同的方向折射到蒸发器上,使进入蒸发器的风场形成稳流,改变了现有每段蒸发器表面风场不均衡的现状,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能耗。本专利技术优选把所述导风板结构安装在所述供风装置的出风口处,这样进风在进入所述蒸发器之前就做了最大程度的平衡分配,使得进入蒸发器的风场较均衡。(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所述导风面与所述后背板的夹角为15-45度。本专利技术把导风面与所述后背板的夹角优选为15-45度。是因为在此角度范围之内,经导风面折射回来的风的风向范围值最大,能够使进入到蒸发器表面的风场的面积较大,从而使进入蒸发器的风场较为均匀。(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壳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侧面板的下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侧面板的下部,使空调从侧面下部进风,避免了与出风的风场造成冲突,使进风更顺畅,优化了进风气流的速度场,减小进风风道死角处产生的涡流,降低涡流噪音与涡流风阻;而且提高风扇进风区气压,增加风扇进出风压差,增大空调机的风量,减少整机的噪音,使气流通过风扇的阻力最小。(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可拆卸的进风格栅,所述壳体进风口处和所述格栅上均设置有装配结构,通过所述两种装配结构的配合将所述进风格栅固定在所述壳体进风口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格栅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对所述格栅进行定期清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可拆卸的进风过滤网,所述进风过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格栅上,方便格栅和进风过滤网的整体拆卸、维修和清理。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位置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器的进风格栅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器的进风格栅和进风过滤网的一体图;图6是图5的进风格栅和进风过滤网沿A-A方向上的视图;图7是图5的进风格栅和进风过滤网沿B-B方向上的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I-侧面板,2_后背板,3_底座,4_上面板,5_下面板,6_顶盖,7-蒸发器,8-供风装置、9-导风板结构、10-导风板、11-安装架、12-连接板、13-螺纹孔、14-第一平板、15-第二平板、16-进风格栅、17-进风过滤网、18-勾卡、19-凸起、20-离心风扇、21-涡壳。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的一种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其包括由侧面板I、后背板2、底座3、上面板4、下面板5和顶盖6构成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7以及往所述蒸发器7的进风口内供风的供风装置8,所述供风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由侧面板(1)、后背板(2)、底座(3)、上面板(4)、下面板(5)和顶盖(6)构成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7),往所述蒸发器(7)的进风口内供风的供风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结构(9),所述导风板结构(9)设置在所述蒸发器(7)与所述供风装置(8)之间,且所述导风板结构(9)的导风面相对于从所述供风装置(8)的出风口往所述蒸发器(7)进风口输送的风的流向倾斜迎风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由侧面板(I)、后背板(2)、底座(3)、上面板(4)、下面板(5)和顶盖(6)构成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7),往所述蒸发器(7)的进风口内供风的供风装置(8),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结构(9),所述导风板结构(9)设置在所述蒸发器(7)与所述供风装置(8)之间,且所述导风板结构(9)的导风面相对于从所述供风装置(8 )的出风口往所述蒸发器(7 )进风口输送的风的流向倾斜迎风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9)设置在所述供风装置(8)的出风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9)固设在所述后背板(2)的相应位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9)包括导风板(10),以及将导风板(10)安装在所述后背板(2)上的安装架(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9)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架(11)包括分别将所述导风板(10)上、下端固定在所述后背板(2)上的导风板上端固定脚和下端固定脚,所述导风板(10)下端固定脚为一直接与所述导风板(10)下端连接的,与所述后背板(2)平行设置的第一平板(14);所述导风板(10)上端固定脚包括与所述后背板(2)平行的的第二平板(15),以及将所述导风板(10)上端与所述第二平板(15)过渡连接的连接板(12),所述第一平板(14)与所述第二平板(15)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平板(14)与所述第二平板(15)上均设有孔,所述后背板(2)的相应处设有螺纹孔(13),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孔和螺纹孔(13)将所述导风板结构(9)固定在所述后背板(2)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华平,李世麟,栾爱东,陈劲,邢海斌,常虎银,李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