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首大学专利>正文

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683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包括灶膛、风室和燃烧室,所述灶膛由耐火砖炉体围成,所述风室设于灶膛下端,风室与灶膛之间设有炉桥,所述燃烧室设于灶膛上端,燃烧室上部设有炉颈,所述耐火砖炉体底部设有尾气室,耐火砖炉体周边设有环状水套,所述环状水套内设有多根连通燃烧室与尾气室的换热烟管,所述环状水套连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余热回收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煤灶,尤其涉及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
技术介绍
燃煤灶是现有灶具中非常常见的ー种,常用于烧水、煮饭、炖汤、炒菜等。在使用燃煤灶时经常需要较大火力,如快速烧开水、大火炖汤、猛火炒菜,在上述情况下,现有的普通燃煤灶煤耗很大,排气温度很高,大量的热能未加利用就被释放,能源利用率低,据实际测算,连续炒菜平均燃煤发热功率为30KW,而实际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这显然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余热回收率高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包括灶膛、风室和燃烧室,所述灶膛由耐火砖炉体围成,所述风室设于灶膛下端,风室与灶膛之间设有炉桥,所述燃烧室设于灶膛上端,燃烧室上部设有炉颈,所述耐火砖炉体底部设有尾气室,耐火砖炉体周边设有环状水套,所述环状水套内设有多根连通燃烧室与尾气室的换热烟管,所述环状水套连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燃烧室上部绕炉颈设有环形水箱,所述环形水箱连有连接管和热水供水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设于环状水套的下部,所述出水管设于环状水套的上部。所述尾气室设有排气管。所述风室经进风管连接有鼓风机。所述尾气室底部设有灶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用灶膛盛放燃煤,燃煤燃烧时火焰将延伸至燃烧室,对放置于炉颈上的炒锅加热,燃烧产生的烟气大部分将从换热烟管送至尾气室,再从尾气室集中排放,环状水套从进水管通入冷水,冷水将包覆于换热烟管周边,并通过与换热烟管中的烟气热交换而升温,升温后的热水经出水管送出,送出的热水可以用保温水箱存储,也可用于餐饮供水、空调热水循环、浴室洗浴等等;通过冷水与烟气的热交换实现对燃煤灶尾气的余热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经实际测算,连续炒菜平均燃煤发热功率为30KW,被水吸收的功率可达到20KW,余热回收率达到65%以上;通过控制水流量可以获得适温热水,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卸下鼓风机、进风管和灶脚)。图2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中各标号表不:I、灶膛;2、风室;3、燃烧室;4、炉桥;5、尾气室;6、换热烟管;7、环状水套;8、环形水箱;9、灶脚;10、炒锅;11、耐火砖炉体;21、鼓风机;22、进风管;31、炉颈;51、排气管;71、进水管;72、出水管;81、连接管、82、热水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图I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实施例,该燃煤灶包括灶膛I、风室2和燃烧室3,灶膛I由耐火砖炉体11围成,风室2设于灶膛I下端,风室2与灶膛I之间设有炉桥4,燃烧室3设于灶膛I上端,燃烧室3上部设有炉颈31,耐火砖炉体11底部设有尾气室5,耐火砖炉体11周边设有环状水套7,环状水套7内设有多根连通燃烧 室3与尾气室5的换热烟管6,环状水套7连有进水管71和出水管72,用灶膛I盛放燃煤,燃煤燃烧时火焰将延伸至燃烧室3,对放置于炉颈31上的炒锅10加热,燃烧产生的烟气大部分将从换热烟管6送至尾气室5,再从尾气室5集中排放(气流如图2中箭头所示),环状水套7从进水管71通入冷水,冷水将包覆于换热烟管6周边,并通过与换热烟管6中的烟气热交换而升温,升温后的热水经出水管72送出,送出的热水可以用保温水箱存储,也可用于餐饮供水、空调热水循环、浴室洗浴等等;通过冷水与烟气的热交换实现对燃煤灶尾气的余热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经实际测算,连续炒菜平均燃煤发热功率为30KW,被水吸收的功率可达到20KW,余热回收率达到65%以上;通过控制水流量可以获得适温热水,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进ー步在燃烧室3上部绕炉颈31设有环形水箱8,环形水箱8连有连接管81和热水供水管82,连接管81与出水管72连接,从环状水套7送出的热水依次经出水管72、连接管81进入环形水箱8,环形水箱8中的热水可直接与燃烧室3进行热交換,进一步提升水温,提高燃煤灶的能源利用率,最終,完成热交换的热水通过热水供水管82送至存储设备或用水设备;通过环形水箱8和环状水套7中的水对尾气余热的两次热吸收,排出的烟气的温度降至80°C以下,充分利用了燃煤灶的尾气余热。本实施例中,进水管71设于环状水套7的下部,出水管72设于环状水套7的上部,这使得进入环状水套7的冷水可充分与换热烟管6进行热交換,确保能够有效提高热交換率;尾气室5设有排气管51,用于集中排放烟气;风室2经进风管22连接有鼓风机21,通过鼓风机21和进风管22可以自动向风室2供应助燃风;尾气室5底部设有灶脚9,用于支撑整个燃煤灶;还可进一步在风室2开设排渣门(图中未示),用于集中排放燃煤燃烧后剩下的煤渣,同时,还可进ー步在尾气室5开设排灰门(图中未示),用于清理烟气带到尾气室5的微尘。上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包括灶膛(I)、风室(2)和燃烧室(3),所述灶膛(I)由耐火砖炉体(11)围成,所述风室(2)设于灶膛(I)下端,风室(2)与灶膛(I)之间设有炉桥(4),所述燃烧室(3)设于灶膛(I)上端,燃烧室(3)上部设有炉颈(31),其特征在干所述耐火砖炉体(11)底部设有尾气室(5 ),耐火砖炉体(11)周边设有环状水套(7 ),所述环状水套(7)内设有多根连通燃烧室(3)与尾气室(5)的换热烟管(6),所述环状水套(7)连有进水管(71)和出水管(7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3)上部绕炉颈(31)设有环形水箱(8),所述环形水箱(8)连有连接管(81)和热水供水管(82),所述连接管(81)与所述出水管(7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1)设于环状水套(7)的下部,所述出水管(72)设于环状水套(7)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室(5)设有排气管(5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室(5)设有排气管(51)。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2)经进风管(22)连接有鼓风机(2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2)经进风管(22)连接有鼓风机(21)。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室(5)底部设有灶脚(9)。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室(5)底部设有灶脚(9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包括灶膛、风室和燃烧室,所述灶膛由耐火砖炉体围成,所述风室设于灶膛下端,风室与灶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燃煤灶,包括灶膛(1)、风室(2)和燃烧室(3),所述灶膛(1)由耐火砖炉体(11)围成,所述风室(2)设于灶膛(1)下端,风室(2)与灶膛(1)之间设有炉桥(4),所述燃烧室(3)设于灶膛(1)上端,燃烧室(3)上部设有炉颈(3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砖炉体(11)底部设有尾气室(5),耐火砖炉体(11)周边设有环状水套(7),所述环状水套(7)内设有多根连通燃烧室(3)与尾气室(5)的换热烟管(6),所述环状水套(7)连有进水管(71)和出水管(7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永忠张永康欧阳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首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