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三厢轿车变两厢轿车用闭锁,设计一种普通三厢轿车变为两厢轿车变形时使用的锁具。是由闭锁组件与锁销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闭锁组件的壳体盖上加工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装有牵引销及半圆柱形运动件;半圆柱形运动件通过圆柱形连接件与弓形架的一端相连接;牵引销通过弹簧与装在弓形架上的圆柱销相连接;在壳体与壳体盖的下部通过销轴装有内鹰嘴钩与外鹰嘴钩,在内鹰嘴钩的下部壳体盖上装有单向锁,单向锁的解锁拉绳置于壳体外;壳体内装有电机,电机轴上装有齿轮与销轴中部装有的齿轮相啮合。锁销装于车身侧壁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改造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可对现有三厢轿车进行改造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述的三厢轿车变两厢轿车用闭锁,设计一种普通三厢轿车变为两厢轿车变形时使用的锁具。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轿车,然而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拥有一辆轿车,而是对轿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比较 受欢迎的三厢轿车而言,其外形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然而三厢轿车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车尾箱储物空间小,当货物较大或较多时,不能满足装载需求,其车尾箱不能满足容积多变性需求,因而使用范围比较局限。可变型后备厢轿车可根据不同的装载需求改变后备厢的形式。正常使用过程中,后备箱盖可单独开合;当需要额外增加后备箱容积时,可将后车窗与后备厢箱盖一起抬高到车顶上方的一个位置,方便货物装入后备箱,然后调整车顶、后车窗及后备箱盖位于同一平面,三厢车变形为两厢车。为实现上述需求,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后车窗与车身必须能够闭锁,后备箱盖可自由开合,当需额外增加后备箱容积时,后车窗与车身解锁,后车窗与后备箱盖闭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三厢轿车变两厢轿车用闭锁,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三厢轿车变两厢轿车用闭锁置。用以来对车身、后车窗及后备箱盖进行各种闭锁而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三厢轿车变两厢轿车用闭锁,是由闭锁组件与锁销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闭锁组件包括壳体、壳体盖、T型滑槽、牵引销、半圆柱形运动件、外鹰嘴钩、内鹰嘴钩、单向锁、销轴、电机及解锁拉绳;壳体盖上加工有T型滑槽;τ型滑槽内装有牵引销及半圆柱形运动件;半圆柱形运动件通过圆柱形连接件与弓形架的一端相连接;牵引销通过弹簧与装在弓形架上的圆柱销相连接;在壳体与壳体盖的下部通过销轴装有内鹰嘴钩与外鹰嘴钩,在内鹰嘴钩的下部壳体盖上装有单向锁,单向锁的解锁拉绳置于壳体外;壳体内装有电机,电机轴上装有齿轮与销轴中部装有的齿轮相啮合。锁销装于车身侧壁的内壁上。本技术所述的T型滑槽的横槽的高度略大于半圆柱形运动件的直径,竖槽的宽度略大于半圆柱形运动件的半径。本技术所述的本技术所述的牵引销与半圆柱形运动件接触的一端加工为圆弧形。本技术所述的内鹰嘴钩与外鹰嘴钩反向安装于销轴的两端,使两个鹰嘴钩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所述的单向锁的锁舌伸出后与内鹰嘴钩相吻合。本技术所述的锁销装于车身侧壁的位置与外鹰嘴钩相吻合。安装首先在后车窗内侧面下端两侧各安装一个闭锁组件,将锁销装在与之相对应的车身侧壁上,锁销与闭锁组件上的外鹰嘴钩相配合;闭锁组件上的半圆柱形运动件通过圆柱形连接件与车后备箱上弓形架的一端相连接;牵引销通过弹簧与装在弓形架上焊有的圆柱销相连接。还要在后车窗内侧加工一个能够滑入后备箱盖的夹层。在后备 箱的底部加工一个能够滑动立起的后箱锁板。使用步骤I、正常使用过程中,此三厢轿车如普通三厢轿车一样,后备箱盖可单独开合;此时靠近车身侧壁的外鹰嘴钩,与车身侧壁上装有的锁销相结合锁紧,使后车窗与车身侧壁闭锁;半圆柱形运动件在T型滑槽的竖槽中的位置不同,后备箱盖的开合程度不同,半圆柱形运动件直立于矩形槽中时,后备箱盖开到最大,其他开合状态下,半圆柱形运动件在矩形竖槽中有一定的倾斜角度。2、当需额外增加车尾箱容积时,启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销轴旋转,销轴的旋转带动靠近弓形架一侧的内鹰嘴钩旋转,直至其将弓形架上的圆柱销钩住,连接两个鹰嘴钩的销轴是与闭锁组件壳体固定在一起的,且闭锁组件是安装在后车窗上的,所以此时后车窗与后备箱盖闭锁;两个鹰嘴钩是联动旋转的,且安装时满足一定的错位关系,所以内鹰嘴钩旋转的同时外鹰嘴钩也随之旋转,从而与车身侧壁上的锁销脱离结合,解除后车窗与车身侧壁的闭锁状态;将后备箱盖与后车窗一起抬高到车顶平面上方的一个位置,单向锁锁头将鹰嘴钩端口堵住;此时后备箱盖与后车窗一起抬高到车顶平面上方的一个位置,有较大的打开空间,既提供了更大的载物空间,又方便了货物的取放。3、货物放完后解锁单向锁,从而解除对弓形架伸出的圆柱销的约束;在调整车顶、后车窗及后备箱盖处于同一平面的过程中,弓形架转动带动半圆柱形运动件绕轴线旋转,直至半圆柱形运动件中心面与滑道下端面重合,此时弹簧处于最大拉伸状态;然后推动后备箱盖在后车窗内侧面的夹层内运动,弓形架随之做同种方向的平移运动,从而带动半圆柱形运动件在滑槽内移动,由于此时弹簧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所以弹簧的拉力带动牵引销在滑槽内沿相同方向移动,直至半圆柱形运动件卡在滑槽最里端;此时后车窗与后备箱盖调整到同一平面,并且后备箱盖有一部分位于后车窗内侧面的夹层内,即后车窗与后备箱盖有一定的重叠部分,以便实现车尾箱的封闭状态;再将车尾箱底部的后箱锁板立起与后备箱盖竖盖锁起即可。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I、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三厢轿车转变为两厢车,既大大地增加了载物空间,又满足外形美观大方;2、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现有三厢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经济又实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改造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可对现有三厢轿车进行改造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幅附图,其中附图I为本技术的内侧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外侧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左侧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右侧示意图;附图7本技术装于车体上的位置示意图;附图8后备箱盖正常关闭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后备箱盖正常打开最大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后备箱盖与后车窗同时打开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1后备箱盖与后车窗调整到同一平面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2后备箱盖插入到后车窗内后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3本技术装于三厢轿车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三厢轿车后备箱盖正常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5三厢轿车后备箱盖与后车窗同时打开时的结构不意图;附图16三厢轿车后备箱盖与后车窗调整到同一平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闭锁组件I. I、壳体I. 2、壳体盖I. 3、滑槽I. 4、牵引销I. 5、半圆柱形运动件I. 6、外鹰嘴钩I. 7、鹰嘴钩I. 8、单向锁I. 9、销轴I. 10、电机I. 11、解锁拉绳2、锁销3、圆柱形连接件4、弓形架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是由闭锁组件I与锁销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闭锁组件I包括壳体I. I、壳体盖I. 2、τ型滑槽I. 3、牵引销I. 4、半圆柱形运动件I. 5、外鹰嘴钩I. 6、内鹰嘴钩I. 7、单向锁I. 8、销轴I. 9、电机I. 10及解锁拉绳I. 11 ;壳体盖I. 2上加工有T型滑槽I. 3 ;Τ型滑槽I. 3内装有牵引销I. 4及半圆柱形运动件I. 5 ;半圆柱形运动件I. 5通过圆柱形连接件3与弓形架4的一端相连接;牵引销I. 4通过弹簧5与装在弓形架4上的圆柱销4. I相连接;在壳体I. I与壳体盖I. 2的下部通过销轴I. 9装有内鹰嘴钩I. 7与外鹰嘴钩I. 6,在内鹰嘴钩I. 7的下部壳体盖I. 2上装有单向锁I. 8,单向锁I. 8的解锁拉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厢轿车变两厢轿车用闭锁,是由闭锁组件(1)与锁销(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闭锁组件(1)包括壳体(1.1)、壳体盖(1.2)、滑槽(1.3)、牵引销(1.4)、半圆柱形运动件(1.5)、外鹰嘴钩(1.6)、内鹰嘴钩(1.7)、单向锁(1.8)、销轴(1.9)、电机(1.10)及解锁拉绳(1.11);壳体盖(1.2)上加工有T型滑槽(1.3);T型滑槽(1.3)内装有牵引销(1.4)及半圆柱形运动件(1.5);半圆柱形运动件(1.5)通过圆柱形连接件(3)与弓形架(4)的一端相连接;牵引销(1.4)通过弹簧(5)与装在弓形架(4)上的圆柱销相连接;在壳体(1.1)与壳体盖(1.2)的下部通过销轴(1.9)装有内鹰嘴钩(1.7)与外鹰嘴钩(1.6),在内鹰嘴钩(1.7)的下部壳体盖(1.2)上装有单向锁(1.8),单向锁(1.8)的解锁拉绳(1.11)置于壳体(1.1)外;壳体(1.1)内装有电机(1.10),电机轴上装有齿轮与销轴(1.9)中部装有的齿轮相啮合,锁销(2)装于车身侧壁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平,张明恒,韩小强,郑雨,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