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204 阅读:7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主体模板支撑体,它还包括格构柱支撑体,格构柱支撑体包括分别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两组格构柱,各格构柱包括立杆和连接于立杆之间的水平杆形成的柱体、固定于柱体上端的可调顶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体模板支撑体和格构柱支撑体单独设置,便于统一设置和整体布局,主体模板支撑体搭设好后,梁板的底模板铺设时,将后浇带处空着不安装,在格构柱处独立铺设底模板,使施工速度加快;还可以对主体模板支撑体的整体模板进行拆除,只剩下格构柱支撑,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周转材料;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前,该区域的清理工作方便彻底,有利于保证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超长混凝土结构不断出现,为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沉降差异和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温度应カ等问题,根据规范要求,每隔30 40m设置一道后浇带。由于后浇带部位支模体系严禁回顶,传统施工方法在施工时将整个梁板模板(包括后浇带位置)支设为ー个整体或在后浇带两侧2 3米范围内单独设置支撑体系,其它部位支撑体系拆除后保留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不拆除,从而保证结构安全。在规定时间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达到拆模要求后,再拆除后浇带模板。此方法的弊端是在后浇带两侧周转材料积压过多,导致成本増加;其次拆模难以控制,稍有控制不严,后浇带处模板被拆除,或拆后再回顶,导致主体结构开裂并存在·净,导致后浇带处混凝土浇捣不密实或存有夹渣,今后存在渗水隐患;第四,地下室因后浇带处支模架未拆除,导致地下室交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安全的具有后浇带的顶板支撑体系。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主体模板支撑体,它还包括格构柱支撑体,格构柱支撑体包括分别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主体模板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格构柱支撑体,格构柱支撑体包括分别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两组格构柱,各格构柱包括立杆和连接于立杆之间的水平杆形成的柱体、安装于柱体上端的可调顶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仁清陈富仲阳晓辉刘琦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