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红亮专利>正文

连接式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19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式建筑模板,属于建筑领域,主要解决现有连接式建筑模板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它包括主平板;所述主平板的正面为平面,用于与浇筑物接触;所述主平板的背面上设有支撑平板的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分为水平框架、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在每一水平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连接孔;在每一垂直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水平连接孔;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螺纹盲孔。它不但拼装灵活、拼装和拆模方便,而且尺寸可调,能适应异型墙/柱体的浇筑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具体是一种可根据需要连接组合的连接式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墙/柱体浇筑时,大都使用钢模板、木胶模板、竹胶模板。木胶模板、竹胶模板承压性能差,需要额外增加支撑架,施工繁琐且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容易损坏、重复使用率低,浪费木材;而钢模板虽然承压性能好,但大都是框架式,拼装时受限制;且钢模板、木胶模板、竹胶模板拆模都很困难,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为此,申请人对现有的建筑模板进行了改造,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661068U,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连接式建筑模板,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正面为平面,用于·与浇筑墙/柱体接触;其特征是所述平板的背面上设有水平框架,所述水平框架两端处设有与所述平板的正面垂直的螺纹盲孔;所述水平框架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平板的正面平行的连接孔。该很好地解决了建筑模板承压性、重量、按装和拆卸的便利性,以及成本的问题,但是,其使用时灵活性差,尺寸不具有可调性,不能适应异型墙/柱体的浇筑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式建筑模板,它不但拼装灵活、拼装和拆模方便,而且尺寸可调,能适应异型墙/柱体的浇筑需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连接式建筑模板,包括主平板;所述主平板的正面为平面,用于与浇筑物接触;所述主平板的背面上设有支撑平板的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分为水平框架、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在每一水平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连接孔;在每一垂直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水平连接孔;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螺纹盲孔。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螺纹盲孔在上下方向形成两行。所述的主平板在一侧具有主平板延伸部分;一半矩形辅助框架的辅助平板正面与主平板正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搭接平板与辅助平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搭接在主平板延伸部分的背面,与中部垂直框架平行的辅助框架支撑设置在搭接平板的背面,在辅助框架上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辅助框架螺纹盲孔,在辅助框架支撑上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搭接螺纹盲孔,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辅助框架螺纹盲孔和搭接螺纹盲孔与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螺纹盲孔在上下方向形成两行。在每一垂直框架上设有五个水平连接孔。水平框架、垂直框架、中部垂直框架、辅助框架和辅助框架支撑均具有矩形或正方形的横截面。所述主平板延伸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搭接平板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它拼装灵活、不易损坏;拼装和拆模操作都很方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施工成本。2、它由于尺寸可调,能适用于各种墙/柱体,也可用于浇筑异型墙体。3、由于设置了水平框架、垂直框架、中部垂直框架、辅助框架、辅助框架支撑和加强板,因此可承受来自水平和垂直的压力。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标准模板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标准模板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标准模板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标准模板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可变|旲板最长搭接时的结构不意图; 图7为图6中的B-B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可变|旲板最短搭接时的结构不意图;图中I主平板,11主平板延伸部分,2水平框架,21垂直连接孔,3垂直框架,31水平连接孔,32螺纹盲孔,33中部垂直框架,4加强板,41连接件,43垫片,44螺栓,5辅助平板,51辅助框架,52辅助框架螺纹盲孔,6搭接平板,61辅助框架支撑,62搭接螺纹盲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连接式建筑模板,包括钢质主平板I ;所述主平板I的正面为平面,用于与浇筑物接触,所述主平板的背面上设有支撑平板的框架。所述框架分为水平框架2、垂直框架3和中部垂直框架33。水平框架2和垂直框架3组成方形框架结构,中部垂直框架33位于方形框架结构内并组成一体。在每一水平框架2上设有两个垂直连接孔21,也可为两个以上,用以连接上下模板;在每一垂直框架3上设有五个水平连接孔31,用以连接左右模板。在垂直框架3和中部垂直框架33的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加强板4的螺纹盲孔32,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螺纹盲孔在上下方向形成两行。如图4,相邻的模板用加强板4连为一体,通过螺纹盲孔32和螺栓将加强板4与模板连为一体,从而使模板在高度上和宽度上得到调整,满足浇筑的需要。加强板4可采用两个,通过垫片43、螺栓44将加强板4固定在模板上,为提高可靠性,在两个加强板之间用连接件41加固。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另一实施结构。主平板I在一侧具有主平板延伸部分11。一半矩形辅助框架51的辅助平板5正面与主平板I正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搭接平板6与辅助平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搭接在主平板延伸部分11的背面,辅助框架51的移动,可通过辅助平板5带动搭接平板6,使搭接平板6在主平板延伸部分11的背面移动。与中部垂直框架33平行的辅助框架支撑61设置在搭接平板6的背面,在辅助框架51上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辅助框架螺纹盲孔52,在辅助框架支撑61上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搭接螺纹盲孔62,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辅助框架螺纹盲孔和搭接螺纹盲孔与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螺纹盲孔在上下方向形成两行。水平框架、垂直框架、中部垂直框架、辅助框架和辅助框架支撑均具有矩形或正方形的横截面。所述主平板延伸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搭接平板的宽度,使得辅助框架51移动方便。当墙体剩余的宽度不足以使用两个模板时,就可以使用上述连接式建筑模板了,根据剩余墙体的宽度,调节主平板I与搭接平板6的搭接幅度即可,其余技术同实施例一。图6和图7为主平板I与搭接平板6展开时的状态图;图8为主平板I与搭接平板6合并时的状态图。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 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连接式建筑模板,包括主平板;所述主平板的正面为平面,用于与浇筑物接触;所述主平板的背面上设有支撑平板的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分为水平框架、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在每一水平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连接孔;在每一垂直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水平连接孔;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螺纹盲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式建筑模板,其特征是,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螺纹盲孔在上下方向形成两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式建筑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平板在一侧具有主平板延伸部分;一半矩形辅助框架的辅助平板正面与主平板正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搭接平板与辅助平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搭接在主平板延伸部分的背面,与中部垂直框架平行的辅助框架支撑设置在搭接平板的背面,在辅助框架上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辅助框架螺纹盲孔,在辅助框架支撑上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搭接螺纹盲孔,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辅助框架螺纹盲孔和搭接螺纹盲孔与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螺纹盲孔在上下方向形成两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式建筑模板,其特征是,在每一垂直框架上设有五个水平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接式建筑模板,包括主平板;所述主平板的正面为平面,用于与浇筑物接触;所述主平板的背面上设有支撑平板的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分为水平框架、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在每一水平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连接孔;在每一垂直框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水平连接孔;在垂直框架和中部垂直框架的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螺纹盲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