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拾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15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安装领域的金属拾取器,包括拾取管(3),以及设置在拾取管(3)顶部的提升球(1),提升球(1)通过连接的连接绳(4)与设置在拾取管(3)内部的磁石(5)连接;所述的拾取管(3)的上端管壁上设置有防滑槽(2),下端的管壁上开有吸取孔(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无需蹲下拾取,便于普及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建筑安装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拾取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已经是各个行业生存的一个法则。在建筑安装领域,将金属质的螺丝钉、螺丝帽等掉到地上的事情经常发生,而在高处工作的施工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可能掉下一个都去弯身拾取,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等手工时一起拾取。但是,忙碌了一体的施工人员不仅仅身体疲惫,更是忘记了所掉金属钉等的具体位置,而如果要弯身下去认真寻找,不仅仅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寻找到所丢金属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寻找、并无需长时间弯腰拾取的金属拾取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金属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拾取管3,以及设置在拾取管3顶部的提升球1,提升球I通过连接的连接绳4与设置在拾取管3内部的磁石5连接。所述的拾取管3的上端管壁上设置有防滑槽2,下端的管壁上开有吸取孔6。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无需蹲下拾取,便于普及推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提升球I、防滑槽2、拾取管3、连接绳4、磁石5、吸取孔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金属拾取器,包括拾取管3,以及设置在拾取管3顶部的提升球1,提升球I通过连接的连接绳4与设置在拾取管3内部的磁石5连接。所述的拾取管3的上端管壁上设置有防滑槽2,下端的管壁上开有吸取孔6。使用时,手握住拾取管3的上端防滑槽2处,然后将通过提升球I将连接绳4下放,直到让位于拾取管3内的磁石5下到拾取管3的最低部,此时在金属钉等丢放的区域开始来回移动拾取管3,磁石5通过吸取孔6将金属钉等吸附在拾取管3的下端管壁外,然后将吸附金属钉等被拾取物的一端举到存放器的上方时,拉升提升球1,磁石5被与提升器I连接的连接绳4向上提取,当磁石完全脱离开有吸取孔的一端时,被吸附的金属物因拾取被吸附力而被落入存放器内。 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无需蹲下拾取,便于普及推广。权利要求1.金属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拾取管(3),以及设置在拾取管(3)顶部的提升球Cl),提升球(I)通过连接的连接绳(4 )与设置在拾取管(3 )内部的磁石(5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拾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取管(3)的上端管壁上设置有防滑槽(2),下端的管壁上开有吸取孔(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安装领域的金属拾取器,包括拾取管(3),以及设置在拾取管(3)顶部的提升球(1),提升球(1)通过连接的连接绳(4)与设置在拾取管(3)内部的磁石(5)连接;所述的拾取管(3)的上端管壁上设置有防滑槽(2),下端的管壁上开有吸取孔(6)。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无需蹲下拾取,便于普及推广。文档编号E04F21/00GK202627449SQ20122019517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张建新, 闫亚召, 李阳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金属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拾取管(3),以及设置在拾取管(3)顶部的提升球(1),提升球(1)通过连接的连接绳(4)与设置在拾取管(3)内部的磁石(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新闫亚召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