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电工程泄水建筑物领域,具体为一种狭窄河谷拱坝大泄量高效消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条件下,一般狭窄河谷混凝土拱坝均采用坝身泄洪、挑流消能型式,通常采用表孔、中孔、深孔,设置挑流鼻坎将水流高高挑起,抛向下游远离大坝坝脚,或在空中碰撞消能,这种结构在洪水流量不大的峡谷地区运用情况良好;对于洪水流量大的,则远离大坝在岸边设置泄洪隧洞、岸边溢洪道等泄水建筑物,但这种结构需要岸边具备布置泄水建筑物的条件,且工程投资较高。如果在大流量狭窄河谷直接采用传统的挑流消能型式,就会造成坝下游严重的冲刷破坏,危及两岸边坡稳定,甚至造成大坝的失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工程狭窄河谷、超大洪水的情况,容易造成坝下游严重的冲刷破坏,危及两岸边坡稳定,甚至造成大坝的失稳破坏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狭窄河谷拱坝大泄量高效消能工结构,该泄洪消能工结构,具有泄放超大洪水能力,同时具有很好的消能功能;既可解决安全泄洪的要求,同时较好的解决了下游消能的难题,又可确保工程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狭窄河谷拱坝大泄量高效消能工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狭窄河谷拱坝大泄量高效消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河床部位拱坝(1)坝身的泄洪表孔(2)和深孔(3),以及位于拱坝(1)下游的水垫塘(4),其中表孔(2)和深孔(3)均采用宽尾墩(5),所述表孔(2)和深孔(3)的孔口底部连接有挑坎(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朱雄,冯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