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3552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拉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索桥梁施工用穿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用于连接塔顶及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单元,所述穿索板还包括用于固接拉索钢绞线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为两个以上且固定口与相应钢绞线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单根输送钢绞线的工作方式,通过设置多个固定单元,从而实现其一次多根的输送目的,相较老式的效率低下的输送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显然更为有效的提高了钢绞线的输送效率,其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拉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索桥梁施工用穿索板
技术介绍
斜拉索桥是现代大跨桥梁的重要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的地方架设大跨径的特大桥梁时,往往都选择悬索桥和斜拉桥的桥型。斜拉索桥由拉索、索塔、主梁、和桥面组成,桥面荷载经主梁传给拉索、再由拉索传到索塔。在桥梁施工时,如何将构成拉索的钢绞线由桥面准确拉送至位于塔顶的外套管内塔柱处,这就需要穿索板来实现钢绞线在其两者间的往复输送功能。现有的穿索板结构如图I所 示,包括弧形板a,弧形板a的一侧内弧面处设置有用于连接塔顶卷扬机拉绳的连接管b,其另一侧内弧面处则相应设置有用于连接拉索钢绞线的单根连接套管c且在其端部另设有用于连接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部d,其中连接管b、连接套管c的轴线均与弧形板a的母线呈平行状态;在使用时,固定好各卷扬机拉绳后,通过在连接套管c上穿设固定钢绞线,塔顶卷扬机开始动作,牵引穿索板上升并止于塔顶处,位于塔顶的工作人员此时则取下该钢绞线;之后,桥面卷扬机在连接部d的作用下再开始回拉穿索板,穿索板回至桥面部分并重新在连接套管c处穿设钢绞线,周而复始,即可实现其穿索工作。现有的上述结构往往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拉索通常都为多根钢绞线集束而成,而由于现有穿索板上的单根连接套管c在其一次工作时只能穿索一根钢绞线,从而导致其重复往复现象频发,工作人员不但要重复的机械式的穿索及卸索,导致操作繁琐而劳动强度大,同时也极大的延长了其施工周期,从而给建设者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穿索板,可有效提高钢绞线的输送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穿索板,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用于连接塔顶及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单元,所述穿索板还包括用于固接拉索钢绞线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为两个以上且固定口与相应钢绞线一一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摒弃了传统的单根输送钢绞线的工作方式,通过设置多个固定单元,从而实现其一次多根的输送目的,相较老式的效率低下的输送方式而言,本技术显然更为有效的提高了钢绞线的输送效率,其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穿索板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固定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穿索板,包括连接板10以及设置于连接板10上的用于连接塔顶及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单元,所述穿索板还包括用于固接拉索钢绞线的固定单元20,所述固定单元20为两个以上且固定口与相应钢绞线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结构如图2-6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单元20外形呈条槽状且其槽长方向平行穿索板运动方向设置,其上凹槽构成用于固置单根钢绞线的固定槽21,固定单元20在其一侧或两侧槽壁处贯穿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绞线的螺钉孔24 ;所述螺钉孔24为两道以上且沿固定单元20槽长方向布置。这样,固定单元20的径向截面可理解为构成类似“C”·字状;在实际工作时,通过将单根钢绞线直接放置于固定单元20上的固定槽21槽口(也即“C”字状口部)内,并同时通过设置于固定槽21边侧的螺钉孔24内的卡位螺钉22实现对于拉索钢绞线的限位紧固,如图2-4所示;之后,通过设置于连接板10上的用于连接塔顶及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单元对其整个穿索板实现上下拉动牵引,最终完成其钢绞线的输送目的。其卡位螺钉22的定位方式,或为直接开设于固定单元20 —侧槽壁处的紧钉方式,使用时依靠螺钉端部压迫拉索钢绞线而实现两者定位目的;或采用在固定单元20两侧开设螺钉孔24,如图6所示,从而实现螺钉穿透固接等固接方式,其实现方式为多种,可依现场环境而定,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考虑到在实际使用时的各种复杂工作环境,为保证固定单元20对于拉索钢绞线的可靠固定,所述固定单元20在其临近塔顶卷扬机的一侧槽端沿其槽长方向内凹设置有沉孔部23,其结构如图2所示,此时,其固定单元10凹槽处即构成了阶梯槽,相应的,所述拉索钢绞线的相应配合端也设置有阶梯轴状配合部e,两者间构成轴向挡位配合。这样,拉索钢绞线上的阶梯轴状配合部e,可理解为此时在拉索钢绞线端部形成了缩颈部,该缩颈部的前端与固定单元的沉孔部23及固定槽21的形成的阶梯槽内壁外形轮廓一致,如图3-4所示;使用时依靠上述阶梯轴状配合部与固定单元20间构成卡嵌配合关系,从而形成初步卡位固定,之后再通过卡位螺钉22对于拉索钢绞线端部缩颈处的二次紧钉固定,实现其最终卡位作用。此处的卡位螺钉22的定位方式,即为如图2-5所示的在固定单元20的两侧槽壁均开设螺钉孔24的方式,当拉索钢绞线的端部放置于固定槽21内时,依靠沉孔部23与拉索钢绞线端部间的卡位配合实现拉索钢绞线的轴向单方向限位目的,同时在槽口处穿设卡位螺钉22,从而实现对于拉索钢绞线周向方向的限位目的;本技术通过上述双重定位,一方面保证了拉索钢绞线在输送过程中的与固定单元20间的稳固配合,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其在输送至塔顶时,工作人员只需拧松卡位螺钉22再拔出拉索钢绞线即可,拆卸起来尤为方便快捷。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10外形呈弯弧面形板状,其母线方向平行固定单元20槽长方向设置,连接单元包括用于连接塔顶卷扬机拉绳的第一连接单元31以及用于接桥面卷扬机拉绳的第二连接单元32,所述两连接单元分置于连接板10上的临近其两端部的内弧面处,其两连接单元长度方向均平行固定单元10槽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为连接套管,所述固定单元10为两根且分置于第一连接单元31管体两侧设置。实际使用时,其固定单元20与连接板10间的配合方式或为直接焊接,或为螺栓固接等,只需实现其两者固接目的即可。本技术通过对称设置的双根固定单元10,从而实现了一次即可牵引两根拉索钢绞线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单根牵引而言,其输送效率更高;此外,通过其独特的双重定 位固接配合方式,也保证了固定单元10相对于拉索钢绞线的稳定固接性和便于拆卸性,使用起来方便可靠,市场前景广阔。权利要求1.一种穿索板,包括连接板(10)以及设置于连接板(10)上的用于连接塔顶及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索板还包括用于固接拉索钢绞线的固定単元(20),所述固定単元(20)为两个以上且固定ロ与相应钢绞线一一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穿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単元(20)外形呈条槽状且其槽长方向平行穿索板运动方向设置,其上凹槽构成用于固置单根钢绞线的固定槽(21),固定单元(20)在其ー侧或两侧槽壁处贯穿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绞线的螺钉孔(24)。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単元(20)在其临近塔顶卷扬机的一侧槽端沿其槽长方向内凹设置有沉孔部(23),所述拉索钢绞线的相应配合端设置有阶梯轴状配合部,两者间构成轴向挡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穿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孔(24)为两道以上且沿固定単元(20)槽长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穿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外形呈弯弧面形板状,其母线方向平行固定単元(20)槽长方向设置,连接单元包括用于连接塔顶卷扬机拉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索板,包括连接板(10)以及设置于连接板(10)上的用于连接塔顶及桥面卷扬机拉绳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索板还包括用于固接拉索钢绞线的固定单元(20),所述固定单元(20)为两个以上且固定口与相应钢绞线一一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祥胜刘征宇李广勇陈登凯张松杨明柏国清王泽永陈道权鲁政来邓元峰徐先鹏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