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跨度不断得到超越,桥塔高度也随跨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高,钢混叠合塔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钢混叠合塔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的性能,改善结构受力,抵抗变形。对钢混结构来说,钢结构与混凝土的过渡段(即叠合段)受力较为复杂,通常采用在钢结构与混凝土间设置预应力来传递拉力,采用埋 入式钢结构来传递压力,如南京三桥所采用的埋入式叠合方式。当采用由叠合面即钢结构与混凝土接触面直接传递压力时,混凝土顶面与钢结构底面的良好接触是保证压力传递的关键,也时叠合段施工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日本曾经在桥梁工程上采用过钢结构与混凝土接触面直接传递压力的实例,但该实例中钢混叠合塔的截面相对较小,结构也较简单,当时采用机械打磨混凝土顶面的方式保证混凝土与钢结构的密贴,而当叠合段面积较大,设置的预应力束较多时,通过打磨保证混凝土与钢结构密贴的方式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钢混叠合塔的叠合段无法通过打磨方式保证混凝土与钢结构密贴而传递压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钢混叠合塔的叠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叠合段的钢结构底座定位安装在塔墩中的下塔柱顶面上;安装预应力系统和叠合段钢筋并设置叠合段侧模板;?将叠合段的浇筑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钢结构底座上对应每个分区分别设置有多个浇筑孔、注浆孔和排气孔,每个注浆孔上均设置一根注浆管,注浆管的底面与钢结构底座上的底板的顶面之间紧密贴合;在叠合段侧模板上开设多个出浆孔并连接出浆管,每根出浆管通过软管与砂浆桶连接,出浆孔所处的高度超过钢结构底座板的顶面;通过浇筑孔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至距钢结构底座的底面10cm以内时,通过注浆管循环压注高强度砂浆,利用砂浆的循环流动带出气泡。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混叠合塔的叠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叠合段的钢结构底座定位安装在塔墩中的下塔柱顶面上; 安装预应力系统和叠合段钢筋并设置叠合段侧模板; 将叠合段的浇筑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钢结构底座上对应每个分区分别设置有多个浇筑孔、注浆孔和排气孔,每个注浆孔上均设置一根注浆管,注浆管的底面与钢结构底座上的底板的顶面之间紧密贴合; 在叠合段侧模板上开设多个出浆孔并连接出浆管,每根出浆管通过软管与砂浆桶连接,出浆孔所处的高度超过钢结构底座板的顶面; 通过浇筑孔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至距钢结构底座的底面IOcm以内时,通过注浆管循环压注高强度砂浆,利用砂浆的循环流动带出气泡。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混叠合塔的叠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浆管的底面上焊接环形密封钢板,并在环形密封钢板与钢结构底座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垫,在注浆孔的下方设置防冲板,防冲板放置在叠合段钢筋的顶面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龙,潘军,刘俊,牟翔,卜亚君,吴建波,陆平,李志龙,胡勇,单立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