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53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包括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共同组成桁吊式结构;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实现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随拼装高度增加分阶段同步顶升,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系统主要构件均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效果显著。且该系统较之塔吊、浮吊等常规吊装设备受场地、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小,适用性强,值得在今后钢塔的拼装施工中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钢塔施工装置,特别适用于钢塔节段的起吊、安装。
技术介绍
钢塔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索塔具有工厂化加工、体积小、自重轻、施工进度快等特点,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钢塔施工多采用桥位散拼的方式,完成钢塔节段的起吊、安装设备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性等。在大型塔吊、浮吊等常规设备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不宜采用时,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为钢塔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达到弥补大型塔吊、浮吊等常规设备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不宜采用时缺陷。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包括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共同组成桁吊式结构;所述立柱系统包括至少4个立柱基础和设置在该立柱基础之上的立柱,每个立柱采用塔吊标准节/加强节构成立柱本体,横桥向相邻的立柱本体之间通过设置在其上部的桁架平联及成对角牵拉的内拉索联接,立柱本体外套设有上置式顶升系统;所述主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主桁架,且每一个主桁架横桥向布置,通过塔吊过渡节及十字梁与横桥向相邻的两个立柱顶部连接;次桁系统由设置在主桁架上并在该主桁架上行走的次桁架及设置在该次桁架上、沿该次桁架行走的次桁行走系统组成;提升系统由提升设备、提升行走系统和吊具组成,提升行走系统设置在次桁行走系统上方,提升设备设置在该提升行走系统上方,吊具通过钢绞线(钢丝绳)与该提升设备联接。上述顶升系统包括套设在立柱外的顶升框架和设置该顶升框架顶部的油缸。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实现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随拼装高度增加分阶段同步顶升,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系统主要构件均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效果显著。且该系统较之塔吊、浮吊等常规吊装设备受场地、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小,适用性强,值得在今后钢塔的拼装施工中进一步推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立面图;图2是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侧面图;图3是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平面图。图中1、立柱基础;2、桁架平联;3、顶升框架;4、主桁架;5、次桁架;6、次桁行走系统;7、提升设备;8、提升行走系统;9、吊具;10、内拉索;11、立柱;12、十字梁;13、过渡节;14、立柱本体;15、钢塔柱。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如附图说明图1、2、3所示,包括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其中,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共同组成桁吊式结构;立柱系统包括至少4个立柱基础I和设置在该立柱基础I之上的立柱11,每个立柱11采用塔吊标准节/加强节构成立柱本体14,横桥向相邻的立柱本体14之间通过设置在其上部的桁架平联2及成对角牵拉的内拉索10联接,立柱本体14外套设有上置式顶升系统,该顶升系统包括套设在立柱本体14外的顶升框架3和设置该顶升框架3顶部的油缸。主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主桁架4 (架桥机主梁),且每一个主桁架4横桥向布置,通过塔吊过渡节13及十字梁12与横桥向相邻的两个立柱本体14顶部连接;次桁系统由设置在主桁架4 (架桥机主梁)上并在该主桁架4上行走的次桁架5 (架桥机主梁)及设置在该 次桁架上、沿该次桁架行走的次桁行走系统6组成;提升系统由提升设备7、提升行走系统8和吊具9组成,提升行走系统8设置在次桁架5 (架桥机主梁)上方,提升设备7设置在该提升行走系统8上,吊具9通过钢绞线(钢丝绳)与该提升设备7联接。在实际施工时,首先根据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设计,施工立柱基础1,按首次拼装高度需要安装标准节/加强节11及顶升框架3,通过塔吊过渡节13及十字梁12将主桁架4与立柱系统连接,安装次桁行走系统6及次桁架5后,完成提升系统的安装,提升系统包括提升设备7、提升行走系统8和吊具9。次桁架5通过次桁行走系统6在主桁架4上移动,同时提升行走系统8可在次桁架5上行走,实现钢索塔节段的平面移位及提升,在将钢塔节段提升到位后,利用吊具9调节钢塔节段角度后焊接。随着钢塔拼装高度的增加,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控制安装在顶升框架3顶部的油缸实现同步顶升,同步安装桁架平联及内拉索10,增强自升门式液压系统的整体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的优点是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实现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随拼装高度增加分阶段同步顶升,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系统主要构件均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效果显著。且该系统较之塔吊、浮吊等常规吊装设备受场地、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小,适用性强,值得在今后钢塔的拼装施工中进一步推广。权利要求1.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包括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共同组成桁吊式结构; 所述立柱系统包括至少4个立柱基础和设置在该立柱基础之上的立柱,每个立柱采用塔吊标准节/加强节构成立柱本体,横桥向相邻的立柱本体之间通过设置在其上部的桁架平联及成对角牵拉的内拉索联接,立柱本体外套设有上置式顶升系统; 所述主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主桁架,且每一个主桁架横桥向布置,通过塔吊过渡节及十字梁与横桥向相邻的两个立柱顶部连接; 次桁系统由设置在主桁架上并在该主桁架上行走的次桁架及设置在该次桁架上、沿该次祐1架行走的次祐1行走系统组成; 提升系统由提升设备、提升行走系统和吊具组成,提升行走系统设置在次桁行走系统上方,提升设备设置在该提升行走系统上,吊具通过钢绞线与该提升设备联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系统包括套设在立柱外的顶升框架和设置该顶升框架顶部的油缸。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包括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共同组成桁吊式结构;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实现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随拼装高度增加分阶段同步顶升,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系统主要构件均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效果显著。且该系统较之塔吊、浮吊等常规吊装设备受场地、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小,适用性强,值得在今后钢塔的拼装施工中进一步推广。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610721SQ20122028272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松, 葛国库, 薛光雄, 张冬, 刘正军, 刘民胜, 柳鑫星, 沈良成, 孙艳明, 施津安, 魏国娜, 廖立勋, 彭武, 张雪松, 张艳荣 申请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塔节段起吊、安装的设备,包括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系统、主桁系统、次桁系统和提升系统共同组成桁吊式结构;所述立柱系统包括至少4个立柱基础和设置在该立柱基础之上的立柱,每个立柱采用塔吊标准节/加强节构成立柱本体,横桥向相邻的立柱本体之间通过设置在其上部的桁架平联及成对角牵拉的内拉索联接,立柱本体外套设有上置式顶升系统;所述主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主桁架,且每一个主桁架横桥向布置,通过塔吊过渡节及十字梁与横桥向相邻的两个立柱顶部连接;次桁系统由设置在主桁架上并在该主桁架上行走的次桁架及设置在该次桁架上、沿该次桁架行走的次桁行走系统组成;?提升系统由提升设备、提升行走系统和吊具组成,提升行走系统设置在次桁行走系统上方,提升设备设置在该提升行走系统上,吊具通过钢绞线与该提升设备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葛国库薛光雄张冬刘正军刘民胜柳鑫星沈良成孙艳明施津安魏国娜廖立勋彭武张雪松张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