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530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吊篮,用于桥梁的施工,所述移动吊篮包括固定支架、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纵向支架的一端,所述横向支架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架的另一端且垂直于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移动吊篮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而悬挂于所述桥梁;所述纵向支架和所述横向支架分别由多根钢材制成的横杆、立杆和斜杆搭建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移动吊篮采用悬挂于梁下而非支撑于地面的方式,吊篮的尺寸不受桥梁标高的影响,适用于各种高度的桥梁,而且,在改变移动吊篮的位置时,无需重复搭拆吊篮,移动方便,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建筑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吊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桥梁施工中使用的脚手架,不管是扣件式还是碗扣式,都存在着诸多缺点。例如构件数量多,尺寸不一,现场不易管理;构件螺栓连接,容易磕碰和锈蚀,养护和维修比较繁琐;U形连接销、螺杆等构件容易丢失,造成支架不能正常使用;横杆、立杆为几种尺寸的定型杆,使构架尺寸受到限制;支架在桥梁每一跨内都需要重复搭设,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构件节点的连接质量受构件本身质量和工人操作的影响显著等。因此,亟需发展ー种维护简便,使用灵活,且成本较低的桥梁施工辅助设备来代替 现有的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吊篮,以ー种维护简便、使用灵活、成本较低的方式,代替脚手架供施工人员在桥梁施工中行走和高空作业。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吊篮,用于桥梁的施工,所述移动吊篮包括固定支架、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架的一端,所述横向支架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架的另一端且垂直于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移动吊篮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而悬挂于所述桥梁;所述纵向支架和所述横向支架分别由多根钢材制成的横杆、立杆和斜杆搭建而成。由于本技术中的移动吊篮采用悬挂于桥梁下而非支撑于地面,吊篮的尺寸不受桥梁标高的影响,因此ー个移动吊篮的成品适合于各种高度的桥梁,而不像传统支架和脚手架一祥,高度需要随着桥梁离地面距离来调整,常常需要重复搭拆。另ー方面,由于不需要重复搭拆,对本技术的移动吊篮的维护也较为简单,避免了零构件遗失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技术的移动吊脚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具有钩型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及第三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三固定臂相平行,且所述第一固定臂比所述第三固定臂长;所述第一固定臂固定子所述纵向支架且与所述纵向支架相垂直,所述纵向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形成了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桥梁的一部分。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上安装了多个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移动吊篮固定于所述桥梁。通过将固定支架制作为钩型结构,可以使得固定支架更稳固地扣住桥梁的侧缘,从而使得移动吊篮更稳定地固定于桥梁上。通过纵向支架、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及第三固定臂上的固定件从四个方向对桥梁的侧缘施力,更可达到紧固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由螺栓和第一滑轮组成,所述第一滑轮固定于螺栓之上;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通过设置滑轮和螺栓,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在需要改变移动吊篮的位置时,只需松动螺栓,凭借滑轮紧靠桥梁的表面,移动整个移动吊篮即可,相比于重复搭拆的传统支架和脚手架,操作简便,效率高,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強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所述螺栓分别通过螺孔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纵向支架和所述第一固定臂。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架还包括支架主体及收缩架,所述支架主体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架,所述收缩架沿着所述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通过在横向支架上设置收缩架,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移动吊 篮的横向尺寸,适用于对不同宽度的桥梁的施工。另ー方面,在需要将移动吊篮从ー跨梁移至下一跨梁时,只需将收缩架收至支架主体,即可直接通过桥梁的中间立柱,操作简便,进一步节约了人力物力。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第三滑轮,所述这些第三滑轮沿着所述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呈等间距布置,所述收缩架的底部的所述横杆由角钢制成,所述角钢的凹槽用作滑槽,与所述第三滑轮配合。通过滑轮与角钢的配合,可以简单地实现收缩架在支架主体上滑动。优选地,所述移动吊篮还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固定于所述横向支架上,所述纵向支架及所述横向支架皆呈长方体型,所述移动吊篮呈L型。本技术的移动吊篮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且成本较低,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強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移动吊篮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的移动吊篮的正视图。图3为图I中的移动吊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I中的移动吊篮的移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移动吊篮100主要由固定支架110、纵向支架120和横向支架130组成。固定支架110固定于纵向支架120的一端,横向支架130固定于纵向支架120的另一端,移动吊篮100从整体上看近似于L型。纵向支架120和横向支架130皆由多根横杆、立杆和斜杆组成三角形结构体系,这些横杆、立杆和斜杆分别由长条形槽钢及角钢制成,固定支架110由多根槽钢制成,因此移动吊篮100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固定支架110用于将整个移动吊篮100固定于施工桥梁之上,便于施工的进行,纵向支架120用作楼梯,供施工工人在桥梁和吊篮之间上下攀爬,而横向支架130则用作工作平台,供施工工人在桥梁下来回走动,进行高空作业。请同时參考图I及图2,固定支架110具有钩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固定臂111、第二固定臂112及第三固定臂113。第二固定臂112连接并垂直于第一固定臂111及第三固定臂113,第一固定臂111与第三固定臂113相平行,且第一固定臂111长于第三固定臂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臂111、第二固定臂112及第三固定臂113共用ニ根弯曲成钩型的槽钢,并各自具有一至多根长条形槽钢,固定于ニ根钩型的槽钢上。。纵向支架120及横向支架130皆呈长方体型,第一固定臂111固定于纵向支架120的一端,且与纵向支架120相垂直,从而在固定支架110与纵向支架1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Go横向支架130固定于纵向支架120的另一端,且也与纵向支架120相垂直。第一固定臂111的延伸方向与横向支架130的延伸方向相同。结合图I及图2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臂112及第三固定臂113上分別安装了ー对第一固定件114,第一固定臂111上安装了两对第二固定件115,纵向支架120上安装有ー对第二固定件115。第一固定件114由螺栓1141及第ー滑轮1142组成,第一滑轮1142固定于螺栓1141,井随着螺栓1141的螺旋运动而发生前后移动,螺栓1141分别通过螺孔安装于第二固 定臂112及第三固定臂113。第二固定件115为第二滑轮,其直接安装于第一固定臂111上。第一滑轮1142和第二滑轮位于容纳空间G中。横向支架130由支架主体131及收缩架132组成,收缩架132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架主体131内,以便于调整横向支架130的长度。如图2所示,在支架主体131的底部横杆上安装有多个第三滑轮1311,第三滑轮1311在横杆上沿着横杆的延伸方向呈等间距布置。收缩架132的底部横杆由角钢制成,角钢的三角形凹槽用作滑槽,与第三滑轮1311配合,从而使得收缩架132可沿着支架主体131移动。当收缩架132移动至适合位置时,可通过销子将收缩架132固定至支架主体1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收缩架132上设置滑轮而支架主体131上设置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吊篮,用于桥梁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架的一端,所述横向支架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架的另一端且垂直于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移动吊篮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而悬挂于所述桥梁;所述纵向支架和所述横向支架分别由多根钢材制成的横杆、立杆和斜杆搭建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凯张新国张志刚林超姜艳马忠民张萍沈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