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321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和一凸面圆弧相连,所述凸面与第一凸起圆弧相连,第一凸起的突出端形成102度夹角;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二凸起的突出端形成89度夹角,第二凸起另一端与一凹面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简化推针三角组件和连杆组件,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减少了故障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左下护山。
技术介绍
在电脑编织过程中,选针片作用于电磁选针器选出的所需要的针,并且把中间片推往进行编织时所需要的位置,即A位编织位和H位集圈位,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推针三角起作用,通过连杆机构将弹簧针推至上述工作位,其缺点是推针三角是通过连杆进行工作的,就容易发生卡死在三角模板内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可以起到推针三角的作用,从而简化横机的零部件。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和一凸面圆弧过渡相连,所述凸面与第一凸起圆弧过渡相连,第一凸起的突出端形成102度夹角;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二凸起的突出端形成89度夹角,第二凸起另一端与一凹面相连,所述凸起为三角状。本技术还具有两个螺孔和两个销孔,通过螺孔和销孔,可以将本技术固定安装在母板上。采用上述结构之后,在工作时,选针片针锺首先沿着左下护山的斜面进入其凸面,然后上升到第一凸起处,随后缓慢下落到与第一凸起相连的平面,针锺经过第一凸起的两边时推动弹簧针至集圈位;当针锺经过第二凸起后,可将弹簧针推至编织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简化推针三角组件和连杆组件,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减少了故障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个凸起的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母板上固定安装有左下护山,其包括一斜面1,斜面I与左下护山底边形成的角度小于5度,斜面I与向外突出的一凸面2圆弧过渡连接,凸面2与第一凸起圆弧过渡连接,第一凸起包括边3和边4,边3和边4形成102度的夹角;边4与平面5圆弧过渡连接,平面5与第二凸起圆弧连接,第二凸起包括边6和边7,边6和边7形成89度的夹角,边7与凹面8相连,凹面8与平面9相连。如图所示,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三角形状。 在左下护山上具有两个螺孔10,和 两个销孔11,用于将左下护山进行定位。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和一凸面圆弧过渡相连,所述凸面与第一凸起圆弧过渡相连,第一凸起的突出端形成102度夹角;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二凸起的突出端形成89度夹角,第二凸起另一端与一凹面相连,所述凸起为三角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两个螺孔和两个销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和一凸面圆弧相连,所述凸面与第一凸起圆弧相连,第一凸起的突出端形成102度夹角;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二凸起的突出端形成89度夹角,第二凸起另一端与一凹面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简化推针三角组件和连杆组件,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626505SQ2012202954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针织横机左下护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和一凸面圆弧过渡相连,所述凸面与第一凸起圆弧过渡相连,第一凸起的突出端形成102度夹角;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二凸起的突出端形成89度夹角,第二凸起另一端与一凹面相连,所述凸起为三角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