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11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一经纱层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所述纬纱层叠置在第一经纱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纱层中的各经纱与纬纱层中的各纬纱在结点处粘结固定,在所述纬纱层的下方还依次叠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二经纱层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经纱层中的经纱与第二经纱层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纬纱层中的各纬纱与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在结点处粘结固定,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与无纺布层粘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织物抗拉强度高,保温和隔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应用于墙体增强、外墙保温、屋面防水等建筑工程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材料,尤其是应用于墙体增强、外墙保温、屋面防水等方面的墙体用增强织物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墙体增强、外墙保温、屋面防水等方面的墙体用增强织物,通常采用以下二种结构,第一种采用的是以中碱和无碱玻璃纤维机织物为基材经耐碱处理而成的玻璃纤维网格布,这种网格布,由于其具有抗酸、碱性能及增强作用,因而在墙体增强及保温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使外墙外保温系统所受的应力均匀分散,与抹面胶浆一起共同组成外保温体系的防护面层,抵抗自然界温度和湿度变化,避免由于外力的碰撞挤压所造成的整个保温结构的变形或者意外撞击所引起的面层开裂;在屋面防水方面,由于浙青本 身没有强度,在四季温度变化和风吹日晒等外力作用下,浙青难免开裂、渗漏,以致起不到防水作用,而添加了含有玻璃纤维网格布或其复合毡的防水卷材,可以增强其抗风化性和抗拉力强度,使其能承受各种应力的变化而不致开裂,从而获得长久的防水效果,避免屋面渗漏给人们带来麻烦。但是,由于这种网格布是将经纬纱通过织机交织形成,在织造过程中,由于经纬纱受到反复的拉伸和弯曲,因而编织后的经纬纱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较编织前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这样降低了网格布所起的增强作用及效果,又由于经纬纱在受到损伤后易断裂,因而其使用寿命也较短。第二种采用的是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经纱层与叠置在其下方的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两者构成的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经纱层中的各经纱与所述纬纱层中的各纬纱在结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这种结构的网格布,由于经纱层与纬纱层呈上下叠置布置,因而这种网格布未经织造加工,从而保证了织物中经纬纱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与加工前的相同,但这种网格布在实际使用中同样也存在抗拉强度、保温和隔热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不甚理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拉强度更高、保温和隔热效果更好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的墙体用增强织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一经纱层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所述纬纱层叠置在所述第一经纱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纱层中的各经纱与纬纱层中的各纬纱在结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在所述纬纱层的下方还依次叠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二经纱层和由无纺布构成的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经纱层中的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纬纱层中的各纬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在结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所述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无纺布层粘结固定。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经纱层中的经纱与所述纬纱层中的纬纱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的经、纬纱均为玻璃纤维纱。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该织物由第一经纱层、纬纱层、第二经纱层和无纺布层依次叠置而成,经、纬纱在结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所述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无纺布层粘结固定,因而这种织物未经织造,避免了经纬纱在织造过程中受到反复拉伸和弯曲,从而保证了加工后的经纬纱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与加工前的相同,又由于第一经纱层中的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这种对应设置的结构能使经纱的承受力更大,而且,由于纬纱层下方依次叠置有第二经纱层和无纺布层,因而这种织物与现有的网格布相比,其抗拉强度更高,更不易断裂,保温和隔热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墙体用增强织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I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和3所示的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一经纱层I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2,所述纬纱层2叠置在所述第一经纱层I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纱层I中的各经纱与纬纱层2中的各纬纱在结点5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在所述纬纱层2的下方还依次叠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二经纱层3和由无纺布构成的无纺布层4 ;所述第一经纱层I中的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纬纱层2中的各纬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各经纱在结点6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各经纱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无纺布层4粘结固定。如图I至3所示,所述第一、第二经纱层1、3中的经纱与所述纬纱层2中的纬纱相互垂直设置。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经、纬纱均采用玻璃纤维纱,优选为中碱或者无碱玻璃纤维纱;本技术中的无纺布,可采用玻璃纤维无纺布或者合成纤维无纺布等,其单位面积克重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定,例如单位面积的克重设定为60 g/m2等。所述第一、第二经纱层1、3中的经纱密度与所述纬纱层2中的纬纱密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定,例如设定经纱密度为250根/米,经纱的号数为68 tex,纬纱密度为290根/米,纬纱的号数为300 tex等。本技术的织物经过试用,其具有抗拉强度高、保温和隔热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一经纱层(I)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2),所述纬纱层(2)叠置在所述第一经纱层(I)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纱层(I)中的各经纱与纬纱层(2)中的各纬纱在结点(5)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纬纱层(2)的下方还依次叠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二经纱层(3)和由无纺布构成的无纺布层(4);所述第一经纱层(I)中的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纬纱层(2)中的各纬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各经纱在结点(6)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各经纱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无纺布层(4)粘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墙体用增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经纱层(1、3)中的经纱与所述纬纱层(2)中的纬纱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的经、纬纱均为玻璃纤维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一经纱层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所述纬纱层叠置在第一经纱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纱层中的各经纱与纬纱层中的各纬纱在结点处粘结固定,在所述纬纱层的下方还依次叠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二经纱层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经纱层中的经纱与第二经纱层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纬纱层中的各纬纱与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在结点处粘结固定,第二经纱层中的各经纱与无纺布层粘结固定。本技术的织物抗拉强度高,保温和隔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应用于墙体增强、外墙保温、屋面防水等建筑工程领域。文档编号B32B7/12GK202623405SQ20122011544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王占洪, 肖叶, 梁峰 申请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用增强织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一经纱层(1)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纬纱构成的纬纱层(2),所述纬纱层(2)叠置在所述第一经纱层(1)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纱层(1)中的各经纱与纬纱层(2)中的各纬纱在结点(5)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纬纱层(2)的下方还依次叠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的经纱构成的第二经纱层(3)和由无纺布构成的无纺布层(4);所述第一经纱层(1)中的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经纱上下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纬纱层(2)中的各纬纱与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各经纱在结点(6)处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所述第二经纱层(3)中的各经纱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无纺布层(4)粘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肖叶梁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