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包括上定位座、下定位座及上冲杆,下定位座设置在上定位座下方,下定座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上定位座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位置对应的连接管,上冲杆的上端嵌入连接管内且与连接管形成过盈配合,上冲杆的下端套设有圆柱状冲头,冲头的外侧壁构成多个颗粒状的凸起,冲头与定位管位置对应,上冲杆上缠绕有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和冲头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应用时能缓冲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可对压合汽车后消声器壳体的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进行保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后消声器生产线中的辅助设备,具体是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技术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汽车使用量也在增加。汽车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其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成为现今噪声污染中的主要噪声源。为了减小汽车产生的噪声污染,现今的汽车上都设置有消声器,因此消声器的生产量剧士豳>曰ο为了便于装芯,汽车后消声器的消声筒包括上下两层壳体,在装芯完成后通过压合的方式使上下两层壳体卷边来完成壳体边缘的封闭。现今在压合汽车后消声器的消声筒时,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分别固定在一块连接板上,固定下承压模具的连接板定位,固定上施压模具的连接板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消声筒的下层壳体放置在下承压模具上并由下承压模具进行定位,消声筒的上层壳体放置在其下层壳体上,再通过带动上施压模具来使消声筒的上下两层壳体咬合卷边,进而完成消声筒壳体的连接。现今在对汽车后消声器的消声筒进行压合的过程中,其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接触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这就易导致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损坏,而更换模具成本高,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缓冲压合汽车后消声器壳体时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可对模具进行保护的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包括上定位座、下定位座及圆柱状上冲杆,所述下定位座设置在上定位座下方,下定座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上定位座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位置对应的连接管,连接管和定位管均为圆管,所述上冲杆的上端嵌入连接管内且与连接管形成过盈配合,上冲杆的下端套设有圆柱状冲头,冲头的外侧壁构成多个颗粒状的凸起,冲头与定位管位置对应,且冲头横截面的半径小于定位管圆形开口的半径;所述上冲杆上缠绕有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和冲头的弹簧。本技术的连接管与上定位座及定位管与下定位座均可独立存在,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了增强连接管与上定位座和定位管与下定位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便于生产制造,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与上定位座集成为一体,所述定位管与下定位座集成为一体。所述冲头采用硬质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包括上定位座、下定位座及上冲杆,其中,下定座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上定位座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位置对应的连接管,上冲杆的上端嵌入连接管内,上冲杆的下端设有套设在上冲杆上的冲头,冲头与定位管位置对应,上冲杆上缠绕有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和冲头的弹簧,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本技术应用时上定位座连接在固定上施压模具的连接板上,下定位座连接在固定下承压模具的连接板上,当上施压模具靠近下承压模具时,本技术的冲头嵌入定位管内,且在弹簧的作用下缓冲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之间的作用力,进而使上施压模具与下承压模具之间的作用力逐渐下降,进而可有效的保护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2)本技术中冲头横截面的半径小于定位管圆形开口的半径,冲头的外侧壁构成多个颗粒状的凸起,本技术通过颗粒状凸起的作用,便于下冲过程中定位管内气体通过凸起之间的间隙外泄,且能避免冲头紧贴定位管内壁而影响而使冲头从上冲杆上脱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上定位座,2、下定位座,3、连接管,4、定位管,5、上冲杆,6、冲头,7、弹簧,8、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示,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包括上定位座I、下定位座2及圆柱状的上冲杆5,其中,上定位座I和下定位座2均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螺纹孔,下定位座2设置在上定位座I下方。下定座2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4,定位管4与下定位座2集成为一体,上定位座I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4位置对应的连接管3,连接管3与上定位座I集成为一体,连接管3和定位管4均为圆管,上冲杆5的上端嵌入连接管3内且与连接管3形成过盈配合。上冲杆5的下端设有采用硬质合金制成的圆柱状冲头6,冲头6的上端面内凹构成有与上冲杆5大小形状匹配的凹槽,上冲杆5的下端嵌入冲头6的凹槽内。冲头6的外侧壁构成多个环绕冲头6外侧壁设置的颗粒状的凸起8,冲头6与定位管4位置对应,且冲头6横截面的半径小于定位管4圆形开口的半径,上冲杆5上缠绕有弹簧7,弹簧7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3和冲头6。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应用时,上定位座I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上施压模具的连接板上,下定位座2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下承压模具的连接板上,上施压模具向下运动到靠近下承压模具时,此时冲头6嵌入定位管4内,当冲头6接触到下定位座2时,弹簧7对上冲杆5给冲头6的作用力进行缓冲,进而减缓上施压模具与下承压模具之间的作用力。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定位座(I)、下定位座(2 )及圆柱状上冲杆(5 ),所述下定位座(2 )设置在上定位座(I)下方,下定座(2 )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4),上定位座(I)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4)位置对应的连接管(3),连接管(3)和定位管(4)均为圆管,所述上冲杆(5)的上端嵌入连接管(3)内且与连接管(3)形成过盈配合,上冲杆(5)的下端套设有圆柱状冲头(6),冲头(6)的外侧壁构成多个颗粒状的凸起(8),冲头(6)与定位管(4)位置对应,且冲头(6)横截面的半径小于定位管(4)圆形开口的半径;所述上冲杆(5)上缠绕有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3)和冲头(6)的弹簧(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与上定位座(I)集成为一体,所述定位管(4)与下定位座(2)集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6)采用硬质合金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包括上定位座、下定位座及上冲杆,下定位座设置在上定位座下方,下定座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上定位座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位置对应的连接管,上冲杆的上端嵌入连接管内且与连接管形成过盈配合,上冲杆的下端套设有圆柱状冲头,冲头的外侧壁构成多个颗粒状的凸起,冲头与定位管位置对应,上冲杆上缠绕有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和冲头的弹簧。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本技术在应用时能缓冲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可对压合汽车后消声器壳体的上施压模具和下承压模具进行保护。文档编号B21D55/00GK202621740SQ20122030878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段宏英, 徐进 申请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后消声器壳体冲压模具中的压力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定位座(1)、下定位座(2)及圆柱状上冲杆(5),所述下定位座(2)设置在上定位座(1)下方,下定座(2)的上端面设有定位管(4),上定位座(1)的下端面设有与定位管(4)位置对应的连接管(3),连接管(3)和定位管(4)均为圆管,所述上冲杆(5)的上端嵌入连接管(3)内且与连接管(3)形成过盈配合,上冲杆(5)的下端套设有圆柱状冲头(6),冲头(6)的外侧壁构成多个颗粒状的凸起(8),冲头(6)与定位管(4)位置对应,且冲头(6)横截面的半径小于定位管(4)圆形开口的半径;所述上冲杆(5)上缠绕有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管(3)和冲头(6)的弹簧(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宏英,徐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