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蒲兵专利>正文

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806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41
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设置有喷液装置及排气装置,排气装置设置于喷液装置的上部。喷液装置设置有主体,主体有进液端和主腔,主腔的输出端设置有凸环,凸环固定于主腔的输出端外壁面;排气装置设置有垫片和排气件;垫片套设于主腔外、凸环下部,垫片设置有排气孔;排气件设置有件体、连接环、透气架和通孔,相邻两个所述架脚之间设置有空槽,垫片卡于连接环,凸环卡于架面,凸环的外壁面与架脚的内壁面相贴。该自排气喷头装置还可为不设垫片,将凸环设置排气槽结构。该自排气喷头装置亦可将排气装置直接设置为主腔上的气孔。该自排气喷头装置自带排气结构,可在补液时实现排气功能,适应性强,补液器皿密封性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液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
技术介绍
喷液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喷液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喷液装置不仅要求其具有喷液功能,而且还要求其具有补液功能以实现重复使用。为了节约资源,实现喷液装置或容器器皿的重复利用,能够进行重复补液的喷液装置应运而生。具有补液功能的喷液装置通常包括喷头、容器器皿和补液装置,补液装置设置于容器器皿底部,喷头与容器器皿固定装配。为了能够有效进行补液和喷液,容器器皿需要设置一强排气结构,该强排气结构主要由设置于容器器皿内并穿出容器器皿底部的排气管构成。当进行补液时,液体进入容器器皿导致容器器皿内压强增大,气体必须通过排气管排出。强排气结构使得容器器皿中增加了一个排气管,不够美观,而且也容易污染瓶内液体,不能保证液体的品质。更为严重的是,排气管的设置不利于容器器皿的闭封性,封闭 效果较差,而且浓度大的液体不易充甚至不能够循环充液。另外,喷头与容器器皿固定装配的方式,适用性较差,喷头装置不能与更多的容器器皿进行配合。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该自排气喷头装置自带排气结构,使得补液器皿的密封性好,而且适用范围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设置有喷液装置及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喷液装置的上部。优选的,上述喷液装置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液端和主腔,所述进液端和所述主腔连通,所述主腔的输出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固定于所述主腔的输出端外壁面;所述排气装置设置有垫片和排气件;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主腔,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凸环下部,所述垫片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垫片的内环处;所述排气件设置有件体、连接环、透气架和通孔,所述透气架设置有架面和两个以上与所述架面固定连接的架脚,相邻两个所述架脚之间设置有空槽,所述透气架设置于所述件体内部,所述连接环外缘与所述件体内壁面连接,所述连接环内缘与所述透气架的架脚相连,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透气架的架面;所述垫片卡于所述连接环,所述凸环卡于所述架面,所述凸环的外壁面与所述架脚的内壁面相贴。上述排气孔的直径设置为I一2_,所述排气孔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垫片的内环处。另一优选的,上述喷液装置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液端和主腔,所述进液端和所述主腔连通,所述主腔的输出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固定于所述主腔的输出端外壁面,所述凸环的外壁面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装置设置有排气件,所述排气件设置有件体、连接环、透气架和通孔,所述透气架设置有架面和两个以上与所述架面固定连接的架脚,相邻两个所述架脚之间设置有空槽,所述透气架设置于所述件体内部,所述连接环外缘与所述件体内壁面连接,所述连接环内缘与所述透气架的架脚相连,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透气架的架面;所述凸环卡于所述架面,所述凸环的外壁面与所述架脚的内壁面相贴。上述排气槽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排气槽均匀分布于所述凸环外壁面。`以上的,上述架脚均匀设置于所述架面周围。另一优选的,上述喷液装置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液端和主腔,所述进液端和所述主腔连通,所述主腔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固定于所述主腔的输出端外壁面;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为气孔,所述气孔设置于所述主腔,所述气孔位于所述主腔的上部位置且位于所述凸环下部。上述气孔的直径设置为I一2_,所述气孔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主腔的外壁面。进一步的,上述喷液装置还设置有下管、导珠、下弹簧、液阀、上弹簧和上管,所述下管与所述进液端连接,所述进液端设置为漏斗状,所述导珠设置于所述进液端,所述下弹簧一端与所述导珠抵接,所述下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液阀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液阀的另一端和所述上管的下端部。 本技术的自排气喷头装置,设置有喷液装置及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喷液装置的上部。该自排气喷头装置自带排气结构,可在补液时实现排气功能,而且会使得补液器皿密封性好,适用范围宽。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的“ A-A ”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凸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至图6中,包括主体 110、进液端111、主腔112、凸环113、下管120、导珠130、下弹簧140、液阀150、上弹簧比0、上管170、垫片200、排气孔210、排气件3OO、件体310、连接环320、透气架330、通孔340、架面331、架脚332、空槽333、排气槽400、气孔50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如图I至图4所示,设置有喷液装置及排气装置,排气装置设置于喷液装置的上部。喷液装置用于进行雾化喷液,排气装置用于在补液过程中进行强排气。该自排气喷头装置,其是与具有补液功能的补液器皿配合使用,当补液器皿进行补液时,由于器皿内液体增多,补液器皿内压力会增大,为了实现继续补液,必须将补液器皿内的气体排出,气体即通过该自排气喷头装置的排气装置强行排出。具体的,喷液装置设置有主体110,主体110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液端111和主腔112,进液端111和主腔112连通,主腔112的输出端设置有凸环113,凸环113固定于主腔112的输出端外壁面。排气装置设置有垫片200和排气件300。垫片200套设于主腔主腔112,垫片200设置于凸环113下部,垫片200设置有排气孔210,排气孔210设置于垫片200的内环处,排气孔210用于气体排出。排气孔210的直径设置为I一2mm,以确保只能进行排气而液体不能通过。排气孔210设置三个,排气孔210均匀分布于垫片200的内环处。需要说明的是,排气孔210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个,也可以设置为气体数量,如两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具体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排气孔210优选设置为至少两个,可避免由于其中某个堵塞而影响该自排气喷头装置正常工作。排气件300设置有件体310、连接环320、透气架330和通孔340,透气架330设置有架面331和三个与架面331固定连接的架脚332,架脚332均匀设置于所述架面331周围。相邻两个架脚332之间设置有空槽333,透气架330设置于件体310内部,连接环320外缘与件体310内壁面连接,连接环320内缘与透气架330的架脚332相连,通孔340设置于透气架330的架面331。需要说明的是,架脚332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个,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垫片200卡于连接环320,凸环113卡于架面331,凸环113的外壁面与架脚332的内壁面相贴,排气时,气体可以通过凸环113外壁面与空槽333之间的空隙强行排出。该自排气喷头装置,可直接与补液器皿装配使用,装配方便,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排气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喷液装置及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喷液装置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兵
申请(专利权)人:蒲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