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716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还包括第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其中:所述气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液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术后对于手术创面的引流作用,提高术后手术创面予以吻合口的愈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术后冲洗,并且换管方便,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数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尤其是用于胰腺手术中的器械,具体地,涉及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胰腺位于腹膜后,解剖位置深在,视野暴露困难,且紧邻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在根治性手术时很难完全避免对肿瘤的触摸和挤压,加上胰腺的血供和淋巴循环又极其丰富,势必会増加手术中肿瘤细胞向血管、淋巴道甚至腹腔以及腹膜后转移的风险,这可能也是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极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ー主要的胰腺癌手术操作的难点就在于胰瘘的预防以及处理。胰液由于较强的腐蚀性,无论是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还是残端关闭旷置,均存在胰瘘。胰瘘目前最常采用的胰空肠吻合方式包括胰管粘膜吻合、胰腺空肠套入式捆绑术、胰腺空肠端侧吻合等,手术方式各有不同,对于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报告不一。现有胰腺外科手术器械和手术以后创面引流存在着不足,由于胰腺手术的特殊性,牵涉的手术脏器范围较广,手术创面较大,术后需要放置较多的引流管。胰腺手术后的引流管容易因为炎症、血块、纤维化等引起阻塞,引起腹腔内的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ー种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还包括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其中所述气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液体弓I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优选地,所述气体引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前部。优选地,所述液体引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前部。优选地,所述管体上的引流孔仅分布于所述管体的前部。优选地,所述气体引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开关阀。优选地,所述液体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开关阀。优选地,所述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的外径均为3毫米,所述管体的外径为I. 5厘米。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管体管尾处的负压球。本技术能够提高手术中肿瘤的切除率;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是很好的手术器械,应用本技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本技术能够提高术后对于手术创面的引流作用,提高术后手术创面予以吻合口的愈合。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术后冲洗,并且换管方便,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数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I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1,还包括气体引导管21、液体引导管22、负压球3,其中所述气体引导管21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I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I外;所述液体引导管22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I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I外,所述负压球3连 接所述管体管尾19处。述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21的外径均为3毫米,所述管体I的外径为I. 5厘米。更为具体地,如图I所示,所述气体引导管21优选地位于所述管体I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I的前部11 ;所述液体引导管22位于所述管体I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I的前部11。本技术能够提高手术中肿瘤的切除率;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是很好的手术器械,应用本技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术后冲洗,并且换管方便,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数量。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管体I上的引流孔仅分布于所述管体的前部11。所述气体引导管21位于所述管体I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10。所述液体导管22位于所述管体I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20。更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210为开关阀。所述第二控制阀220为开关阀。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1.ー种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其中 所述气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 所述液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前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引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前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的引流孔仅分布于所述管体的前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开关阀。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管位于所述管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开关阀。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的外径均为3毫米,所述管体的外径为I. 5厘米。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管体管尾处的负压球。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还包括第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其中所述气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液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本技术能够提高术后对于手术创面的引流作用,提高术后手术创面予以吻合口的愈合。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术后冲洗,并且换管方便,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数量。文档编号A61M27/00GK202620452SQ20122025454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虞先濬, 徐近, 张波, 龙江, 刘辰, 倪泉兴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引导管、液体引导管,其中:所述气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液体引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先濬徐近张波龙江刘辰倪泉兴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