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及导向辊,其导向辊1的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至少14倍,其工作部分为与钢筋纵肋2的两侧面5、根部基圆6和横肋的两端部7相接触的形状,且为分体的、可调节间隙的两个辊体4,辊体包括分体的辊片和辊片座8,辊片由三个镶块9组成。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导向辊外径比较大,故纵肋不会被切掉,可以连续利用钢筋纵肋导向,使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保证后续工步矫直出合格钢筋,能避免纵、横肋的损伤,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钢筋,其工作部分出现局部损坏后只需更换相应镶块,从而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材的矫直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及导向辊。
技术介绍
自从建设部、冶金部1995年联合下发文件重点推广应用热轧带肋钢筋(特别是400Mpa新III级钢筋)以来,热轧带肋钢筋盘卷开卷矫直后纵肋扭曲,纵、横肋严重损伤的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和冶金业一大难题,该难题虽经众多厂家数年努力,但一直未得到解决。热轧带肋钢筋是一种既有通常钢筋所具有的横肋、又有两条凸起对称的纵肋的线材,其是在900℃高温下被沿钢棒轴向旋转的轧辊挤压成形后,呈直线状出轧辊进入不断旋转的螺旋形“吐丝管”,沿该管划圈呈螺旋状前进,在由直线运动改变为螺旋运动时,朝一个方向作每圈360°的扭转,冷却后定形为热轧带肋钢筋盘卷。有关厂家在矫直这种钢筋时采用过多种方法有的按传统做法将盘卷放在转盘上,沿盘卷周围边缘展开后送入旋转框式矫直机构进行矫直,由于这种展开方法保持了钢筋原来的扭转,且矫直辊或矫直块在钢筋表面作螺旋式滚动,故矫直后纵肋扭转,纵、横肋损伤严重;有的将盘卷顺其每圈轴向展开后,经导向牵引机构送入固定架式矫直机构进行矫直,这种展开方法相当于从轧辊出来的钢筋由直线运动改变为螺旋运动的逆过程,矫直辊在钢筋表面顺钢筋运动方向滚动,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纵、横肋的损伤。但由于钢筋在热轧过程中由直线运动改变为螺旋运动时朝一个方向作每圈360°的扭转,使得冷却时已定形为每圈扭转360°的盘卷按此方法展开时,钢筋除在通常的弯曲应力外同时还存在较大的扭转应力,故仍然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在设计和制作导向辊时,只考虑导向辊及辊内机件的机械强度,并以其机械强度为依据来确定导向辊的直径一般在矫直Φ6-10毫米的钢筋时,便以矫直Φ10毫米钢筋所需的机械强度为依据而采用直径为100毫米的导向辊;在矫直Φ10-16毫米的钢筋时,便以矫直Φ16毫米钢筋所需的机械强度为依据而采用直径为150毫米的导向辊。即导向辊的外径通常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10倍左右。由于导向辊的外径比较小,其工作部分的曲面就趋于更曲,与纵肋的接触长度就短,接触面积就小,当不断前进且存在扭转应力的钢筋纵肋在通过不断旋转的导向辊对钢筋施加较大的反扭力以克服其扭转应力、纠正其扭转度时,导向辊工作面在钢筋两纵肋根部对较短的纵肋施加的横向切力偶尔会将纵肋切掉。只要有一段纵肋被切掉,钢筋便无法利用其自身的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而会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边前进边转动,而导致钢筋的纵肋扭曲,纵、横肋严重损伤;2.由于导向辊仅对钢筋的纵肋根部基圆施加夹紧力,施加的夹紧力大时容易损伤钢筋表面,施加的夹紧力小时又无法夹紧钢筋,存在扭转应力的钢筋仍会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边前进边转动,无法通过导向辊对钢筋施加反扭力使其消除扭转;3、由于导向辊为整体结构,一种规格的导向辊工作部分的形状尺寸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钢筋,矫直多种规格的钢筋时必须制备工作部分形状尺寸不同的多对导向辊;且在导向辊工作部分出现局部损坏后必须更换整个导向辊,从而影响了生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矫直钢筋时,利用钢筋自身的纵肋对钢筋进行导向,使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矫直钢筋时,通过导向辊对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施以足够的、使其不能在导向辊之间边前进边转动的夹紧力。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在矫直钢筋时利用其纵肋导向的导向辊。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导向辊的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至少14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向辊的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15-150倍。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向辊的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20-80倍。导向辊的工作部分为与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相接触的形状。导向辊为分体的、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两者之间间隙的两个辊体。辊体包括辊片和辊片座,辊片和辊片座可以是分体的。辊片可以由若干个镶块组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在矫直钢筋时,本专利技术由于科学地利用了钢筋自身的纵肋对钢筋进行导向,同时,通过导向辊对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施以足够的夹紧力,使其不能在导向辊之间边前进边转动,使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可以连续为钢筋导向,以保证矫直出合格钢筋;2、由于导向辊外径比较大,其工作部分曲面趋于更直,与纵肋的接触长度就长,即工作部分曲面与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的接触面积就大。当导向辊通过纵肋对钢筋施加反扭力以克服其扭力、纠正其扭转度时,因为两个导向辊工作面是作用在一段较长的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所以这段钢筋纵肋能承受来自导向辊的扭力而不会被切掉,可以连续为钢筋导向,且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以保证矫直出合格钢筋;3、由于导向辊同时与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相接触,并对其施以足够的夹紧力,通过导向辊对钢筋施加反扭力使其消除扭转,使得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故而避免了纵肋扭曲,纵、横肋损伤;4、由于本专利技术导向辊为分体的两个辊体,两个辊体之间设有可调节间隙的调节机构,故本专利技术导向辊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钢筋;每个辊体又包括分体的辊片和辊片座,而辊片又是由若干个镶块组成的,故本专利技术导向辊工作部分出现局部损坏后只需更换相应镶块,从而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向辊工作部分与纵肋的接触情况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导向辊工作部分与纵肋的接触情况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向辊工作部分与钢筋的接触情况示意图;附图4、5为本专利技术可调节间隙的导向辊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向辊辊体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祥细内容作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在矫直Φ10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时,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的外径为200毫米,其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20倍(如附图1所示),比现有导向辊3的外径大一倍(如附图2所示),而现有导向辊3的外径为Φ100毫米,其外径仅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10倍。当不断前进的热轧带肋钢筋纵肋2进入不断旋转的一对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中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的外径明显大于现有导向辊3,它们与钢筋纵肋2的接触情况也有显著的差别,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的工作部分与钢筋纵肋2的接触长度比现有导向辊3的工作部分与钢筋纵肋2的接触长度要长,从而显著提高了两条纵肋对来自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克服钢筋扭力(横向切力)的承受能力,使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可胜任为钢筋纵肋2连续导向的任务。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为分体的两个辊体4(如附图3所示),在为钢筋纵肋2导向时,两个辊体4同时与钢筋两纵肋2的侧面5、两纵肋2侧面5的根部基圆6和横肋的两端部7接触,并对其施以足够的夹紧力,通过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对钢筋施加反扭力使其消除扭转,使得钢筋纵肋2无法在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之间边前进边转动,以避免纵、横肋的损伤。本专利技术导向辊1为分体的两个辊体4(如附图4、5所示),两个辊体4之间的间隙的可根据钢筋的规格通过调节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其特征是:在矫直钢筋时,利用钢筋自身的纵肋对钢筋进行导向,使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其特征是在矫直钢筋时,利用钢筋自身的纵肋对钢筋进行导向,使钢筋纵肋按照设定的直线轨迹在导向辊及后续工步的诸辊中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其特征是在矫直钢筋时,通过导向辊对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施以足够的、使其不能在导向辊之间边前进边转动的夹紧力。3.一种在矫直钢筋时利用其纵肋导向的导向辊,其特征是其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至少14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辊,其特征是其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15-150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向辊,其特征是其外径为被矫直钢筋直径的20-80倍。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导向辊,其特征是其工作部分为与钢筋纵肋的两侧面、根部基圆和横肋的两端部相接触的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导向辊,其特征是导向辊为分体的、可通过调节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光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