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金属丝矫直机,属于金属丝加工设备领域。包括机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前后送丝机构,及位于前后送丝机构之间的矫直机构,通过电动机带动。具有能够矫直较短的金属丝、且在矫直过程中对金属丝无损坏,通过矫直完全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金属丝矫直机,属于金属丝加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金属制品行业和电焊条制造业,在金属丝矫直切断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直度不合格的金属丝均无法修复,每年有数百万吨钢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出现了一种如图4所示的短金属丝矫直装置,该装置主要有滚筒14和圆弧板15组成,转动的滚筒14把金属丝10矫直,但这种矫直装置没有矫枉过正的作用,对一些弹性过大的金属丝矫直效果不好,而且所矫直的金属丝长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滚筒14和圆弧板15之间的空隙恰好是金属丝10的直径,所以,这种金属丝矫直机原理对金属丝的直径大小要求很严。不适合矫直直径公差范围较大的金属丝,而且容易将金属丝端部压坏。因此这种短金属丝矫直机只在小范围使用且效果不好。公知技术长金属丝矫直原理如图3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成盘的金属丝10放在放丝架13上,送丝轮3和8按箭头方向转动,带动金属丝10前进,矫直轴4作高速旋转运动。当金属丝10经过矫直轴4的时候,五对矫直模块5的力矩作用把金属丝10矫直,要获得力矩作用,矫直模块必须把金属丝推离矫直轴的回转中心形成一个偏心距h。由于偏心距h的存在,金属丝10开始进入矫直轴4,要通过各矫直模快5、6时,操作者必须把五对矫直模块处于中心位置的一组松开,金属丝10才能在送丝轮3的送进下通过各矫直模块5、6。矫直模块5对金属丝10的力中有一个分力是要带动金属丝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由于金属丝10是盘丝,放在放丝架13上,所以金属丝10才不沿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保证了矫直模块5的矫直作用。上述金属丝矫直器是金属丝矫直切断机的一个组成部分,送丝轮3的前面还有一个切断机构,在切断过程中,金属丝10必须有一个停留时间,当金属丝10停留的时候,送丝轮3在金属丝10上打滑。金属丝10矫直切断机的设计,金属丝10的前进速度和送丝轮3的线速度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必须设计一个合理的滑移系数,送丝轮3的压力对金属丝10不起止转作用。所以,当金属丝10脱离放丝架13时,金属丝10立即随矫直器高速转动。此时,矫直器对金属丝10已不起矫直作用。所以这种金属丝矫直器对短金属丝不起矫直作用,只能矫直盘状的长金属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填补该领域空白,设计一种能够矫直较短的金属丝,且在矫直过程中对金属丝无损坏、不变形,通过矫直完全能够成为合格产品,且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成本低的短金属丝矫直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短金属丝矫直机,包括机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前后送丝机构,及位于前后送丝机构之间的矫直机构,通过电动机带动。要实现矫直原理该短金属丝矫直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要保证金属丝在通过矫直轴时,金属丝不会随矫直轴转动,矫直模块才会对金属丝起矫直作用;2、金属丝在送丝轮的送进力作用下,金属丝必须能在不松动矫直模块的前提下,自由通过矫直轴,且产生足够的矫直力足以把金属丝矫直。本专利技术由于前后送丝机构及矫直机构的特殊设计结构,用高速转动的短金属丝矫直机矫直金属丝时,前后送丝机构的送丝方式带动金属丝前进,送丝机构压紧金属丝,保证金属丝不会转动,且使金属丝的前进速度和送丝机构的线速度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关键是矫直模块之间的距离必须保证金属丝可以在前送丝机构的推力下,自动通过矫直机构进入后送丝机构。前后送丝机构包括送丝轮、调节手轮,送丝轮与调节手轮相连,矫直机构包括在送丝轮之间的矫直轴,在矫直轴内设有矫直模块。通过对矫直原理的深入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途径,把矫直模块之间的距离H设计的尽量小一些,用加大矫直模块对金属丝的顶力,从而达到减小矫直模块之间的距离H的目的,(因为力乘力臂等于力矩)矫直模块的顶力大了,可以使力臂减小。为了达到金属丝不随矫直器转动的目的,设计了送丝轮与金属丝同线速度,加大送丝轮对金属丝的压力,使金属丝在通过矫直模块时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了矫直模块的矫直作用。送丝轮前后各为两对,四对送丝轮呈直线排列,分别设置在矫直轴的两端,上设有圆弧形凹槽,被矫直金属丝送入弧形凹槽内。前后送丝轮各为多对,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相连。其作用是带动金属丝前进并保证金属丝顺利通过矫直轴,除此外还起止转作用。矫直轴中心通孔内设有金属丝定位装置,中间设有通孔便于金属丝通过,设有的矫直模块为多对,间隔均布。通过对金属丝的均匀挤压起到矫直作用。多对矫直模块之间的距离H=2-20mm。矫直轴中心的金属丝定位装置为一套筒。矫直轴上间隔设有走丝观察孔,便于在工作过程中观察金属丝的矫直状况。矫直轴通过支撑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相连。电动机的传动装置为链轮传动或皮带传动或齿轮传动中的一种。与现有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矫直长度200mm以上的非盘状较短的金属丝,短金属丝是指金属丝不是盘状的,不规则弯度的直条丝,不能放在放丝架上,供矫直器连续矫直。且在矫直过程中对金属丝无任何损坏,不变形,通过矫直完全能够使废品变成合格产品,按金属制品行业和电焊条制造业,每年浪数百万吨钢材费短金属丝计算,可节约因回收重新冶炼而损失的大量能源和人才物力。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安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填补该领域空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短金属丝矫直机的整体结构局部剖示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短金属丝矫直机的矫直轴结构剖示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金属丝矫直器的结构剖示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滚筒式金属丝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短金属丝矫直机的最佳实施例,其中1、9电动机 2、7调节手轮 3、8送丝轮 4矫直轴 5、6矫直模块 10金属丝 11定位套筒 12皮带轮13放丝架 14滚筒 15圆弧板 16支撑板 17调节螺丝H相邻两对矫直模块之间的距离 h矫直模块把金属丝推离矫直轴的回转中心的偏心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短金属丝矫直机做进一步说明该短金属丝矫直机,主要由机架、电动机,固定在机架上的前后送丝机构,及位于前后送丝机构之间的矫直机构组成,通过电动机带动实现对金属丝的矫直。如图1-2所示前后送丝机构包括送丝轮3、8、调节手轮2、7,送丝轮3、8与调节手轮2、7相连,矫直机构包括在送丝轮3、8之间的矫直轴4,在矫直轴4中心通孔内设有金属丝定位套筒11,中间设有通孔便于金属丝10通过,内设有5对上下成对的矫直模块5、6,间隔均布。矫直模块5、6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送丝轮3、8前后各为两对,四对送丝轮呈直线排列,分别设置在矫直轴4的两端,上设有圆弧形凹槽,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装置与电动机1相连。矫直轴4的中心通孔与四对送丝轮3、8的啮合孔同轴。矫直轴4上间隔设有走丝观察孔。5对矫直模块5之间的距离H=2-20mm。矫直轴4通过支撑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一端通过皮带轮12和皮带与电动机9相连。传动装置还可根据情况采用齿轮传动或其他传动方式。前后送丝轮3、8可设计为多对,矫直模块5、6也可根据需要设计为3-10对或多对。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1带动送丝轮3转动,送丝轮3带动送丝轮8转动,电动机9带动矫直轴4高速转动,金属丝10的矫直力来自矫直模块5,金属丝10进入送丝轮8的圆弧形凹槽内,当金属丝10通过矫直轴时,高速转动的矫直轴带动矫直模块5高速转动,五对矫直模块的矫直力作用在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短金属丝矫直机,包括机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前后送丝机构,及位于前后送丝机构之间的矫直机构,通过电动机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1.短金属丝矫直机,包括机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前后送丝机构,及位于前后送丝机构之间的矫直机构,通过电动机带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金属丝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前后送丝机构包括送丝轮(3)、(8)、调节手轮(2)、(7),送丝轮(3)、(8)与调节手轮(2)、(7)相连,矫直机构包括在送丝轮(3)、(8)之间的矫直轴(4),在矫直轴(4)内设有矫直模块(5)、(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短金属丝矫直机,其特征在于送丝轮(3)、(8)前后各为两对,四对送丝轮呈直线排列,分别设置在矫直轴(4)的两端,上设有圆弧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金属丝矫直机,其特征在于送丝轮(3)、(8)前后各为多对,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1)相连。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亦训,
申请(专利权)人:姜亦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