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宇林专利>正文

肢体康复协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682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康复协助结构,包括直接置于地面的底座,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因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所述旋转康复机构包括可旋转转动的中轴、安装于中轴两端的至少两根曲柄以及分别安装于两根曲柄一端的脚踏板。使用时,下肢体瘫痪者只需要踩动脚踏板即可通过中轴沿着四通管体内壁转动,带动下肢体运动,加速下肢体内部血液循环,达到肢体瘫痪者恢复功能。又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瘫痪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从而达到使用方便以及省事省力的有益技术效果。肢体瘫痪者可以通过使用此结构,配合人工按摩加快康复,从而达康复成本低的有益技术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肢体康复协助结构技朮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协助器械,特别是一种家庭或者医院或者康复中心或者社会医疗康复机构的肢体康复协助结构。背景技朮肢体运动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肢体瘫痪患者是由于部分肢体完全或者部分失去自主运动的能力,使得影响肢体内部的血液的良性循环和关节的灵活性,导致肢体内部的肌肉萎缩,同时也引起内脏功能逐步衰退以及血栓的形成,甚至引起对肢体控制的神经系统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提高极为不利。为此,肢体瘫痪者需要经常在外界力量的帮助下,做适当的被动运动,加速肢体内部的血液循环流动,达到瘫痪肢体恢复功能。然·而,目前现有肢体瘫痪者为了康复,而采用长期人工按摩方式或者利用医院康复中心的医疗设备进行康复两种方式。由于采用人工按摩方式实现康复功能,肢体瘫痪者或家属需费时费力。又由于采用医院康复中心中的医院设备实现康复,导致给肢体瘫痪者康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携带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省事省力以及康复成本低的肢体康复协助结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一种肢体康复协助结构,包括直接置于地面的底座,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旋转康复机构包括可旋转转动的中轴、安装于中轴两端的至少两根曲柄以及分别安装于两根曲柄一端的脚踏板。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脚踏板上还设置有可绑住与脚踏板接触的瘫痪者脚的绑带。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曲柄的截面为烟斗型的曲柄臂,该曲柄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脚踏板连接的脚踏连接孔。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用于收容中轴旋转的四通管体、安装于四通管体上端的扶手杆、安装于扶手杆与四通管体之间的双接头、分别安装于扶手杆下端面与双接头上端面之间和安装于双接头下端面与四通管上端的螺纹锁紧件、安装于四通管下端面的连接管以及安装于连接管上端面与四通管下端面之间的紧固件。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脚踏板的外侧端设置有可连接另一脚踏板的中间杆。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扶手杆上端还设置有用于瘫痪者扶手时使用的扶手手柄。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四通管或者连接管分别是由钢或铝管材料构成的。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底座包括直接接触地面的底座盘、安装于底座盘上端的底座盘盖以及安装于底座盘下面和底座盘盖上面的螺母。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底座盘是由橡胶或生铁材料构成的,所述的底座盘盖是由塑料材料构成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因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所述旋转康复机构包括可旋转转动的中轴、安装于中轴两端的至少两根曲柄以及分别安装于两根曲柄一端的脚踏板。使用时,下肢体瘫痪者只需要将踩动脚踏板即可,通过中轴沿着四通管体内壁转动,带动下肢体运动,加速下肢体内部血液循环,达到肢体瘫痪者恢复功能。又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瘫痪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从而达到使用方便以及省事省力的有益技术效果。肢体瘫痪者通过使用此结构配合人工按摩,加速康复,从而达康复成本低的有益技术效果。与现有康复医疗设备相互比较,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携带方便有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中肢体康复协助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肢体康复协助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例中肢体康复协助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I及图2所示,下面结合第一种实施例说明一种肢体康复结构,包括直接置于地面的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以及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所述旋转康复机构包括可旋转转动的中轴I、安装于中轴I两端的至少两根曲柄3以及分别安装于两根曲柄3 —端的脚踏板4。所述的脚踏板4上还设置有可绑住与脚踏板4接触的瘫痪者脚的绑带,所述螺纹件分别安装于中轴两端与脚踏板之间的。所述曲柄3的截面为烟斗型的曲柄臂,该曲柄臂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圆柱,该曲柄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脚踏板4连接的脚踏连接孔。所述的中轴I是由中碳钢和轴承构成的。所述曲柄3或脚踏板4分别是由钢或铝材料构成的。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用于收容中轴I旋转的四通管体5、安装于四通管体5上端的扶手杆6、安装于扶手杆6与四通管体5之间的双接头7、分别安装于扶手杆6下端面与双接头7上端面之间和安装于双接头7下端面与四通管体5上端的螺纹锁紧件8、安装于四通管体5下端面的连接管9以及安装于连接管9上端面与四通管体5下端面之间的紧固件10。所述扶手杆6上端还设置有用于瘫痪者扶手时使用的扶手手柄。所述四通管体5或者连接管9分别是由钢或铝管材料构成的。所述的四通管体5是由钢或铝管构成的。所述的双接头7或者螺纹锁紧件8分别是由不锈钢材料构成的。所述的连接管9是由圆管构成的。所述的紧固件10是由铁或铝材料构成的。所述底座包括直接接触地面的底座盘12、底座盘盖11以及安装于底座盘12下面和底座盘盖11上面的螺母13。所述底座盘12是由橡胶或生铁料构成的,所述的底盘盖11是由塑料材料构成的。所述螺母13是由中碳钢材料构成的。所述的四通管体5的下端面安装有连接管9,所述的紧固件10安装于四通管体5与连接管9上端面之间的。所述的所述连接管9的下端安装于底座盘盖11和底座盘12,所述的底盘盖11安装于底座盘12上面,所述的螺母13分别安装于底座盘盖11的上面和底座盘12下面的。所述的四通管体5上端面安装有双接头7,所述的螺纹紧固件8分别安装于双接头7上端与扶手杆6下端面之间的,或者四通管体5上端面与双接头7下端面之间的。所述的四通管体5内部安装有中轴1,所述的曲柄3的下端面安装于中轴I两端面,所述的曲柄3上端面分别安装有脚踏板4。使用时,脚踩脚踏板4上,则驱动中轴I沿着四通管体5旋转,同时,带动下肢体上下活动,实现康复下肢体的目的。请参考图3所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点为所述脚踏板的外侧端设置有可连接另一脚踏板的中间杆14。使用时,利用两个肢体康复结构通过中间杆14连接一起的,使得通过健康使用者踩动脚踏板,带动另一肢体康复结构中的中轴转·动,从而达到带动下肢体瘫痪者的下肢体活动,使得达到带动瘫痪者的下肢体康复活动的目的。综上所述,因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所述旋转康复机构包括可旋转转动的中轴I、安装于中轴两端的至少两根曲柄3以及分别安装于两根曲柄3 —端的脚踏板4。使用时,下肢体瘫痪者只需要将踩动脚踏板4即可,通过中轴I沿着四通管体5内壁转动,带动下肢体运动,加速下肢体内部血液循环,达到肢体瘫痪者恢复功能,达到使用方便。肢体瘫痪者通过使用此结构配合人工按摩,加速康复,从而达到省事省力及康复成本低的有益技术效果。与现有康复医疗设备相互比较,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携带方便的有益技术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肢体康复协助结构,包括直接置于地面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肢体康复协助结构,包括直接置于地面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和旋转的支撑主体,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可自助康复的脚踏旋转的旋转康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宇林
申请(专利权)人:袁宇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