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操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3682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操作系统,主要解决现有康复仪需要患者调整自身位姿,重症患者不便使用的问题。它包括卷桶(1)、导索块(2)、电机(6)、平台(9)、摄相机(10)和监控器(11);平台(9)上连接有多根钢索(7),每一根钢索绕过定滑轮(8)穿过导索块,连接到卷桶(1)上;摄相机(10)固定在墙壁上,获取平台(9)的多幅示教图像发送给监控器(11);监控器根据这些示教图像的位姿及系统的标定参数,算出对每一根钢索(7)的控制量,再发送给电机驱动卷桶带动钢索(7)收放,控制平台(9)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工作空间大,且能进行定量康复训练的优点,可用于重症骨折后对病人的康复治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康复设备,特别是一种康复操作系统,可用于重症骨折后对病人的康复治疗。
技术介绍
不论是外伤性骨折,疲劳性骨折,还是病理性骨折,一旦骨折复位后,即开始进入康复治疗期。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避免造成病人骨折处关节僵硬,软组织沾黏,肌力丧失,功能不良等后遗症。骨折固定术后I个月内,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对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错过这一时期,功能恢复效果将大打折扣。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骨科医师SalterR B提出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CPM理论后,对于骨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临床应用,证实了 CPM对于减少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恢复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的康复主要有电疗、磁疗和运动疗法三种方案电疗,是通过两组电极交叉作用于人体患处,交叉部产生动态生物电场,在生物电场的作用下沿骨轴方向产生内生电流,激活骨和软骨细胞,增加细胞的代谢,促成骨痂形成。磁疗,是通过特制磁耦合器产生最合理的交变脉冲磁场,磁力线穿透患者骨折部位外的夹板、石膏及衣物,作用于皮下组织和骨骼,产生一系列磁场生物效应,形成内生电流,从而刺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康复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9)、驱动导索机构(20)、摄相机(10)和监控器(11);驱动导索机构(20),包括凸轮(3)、导索块(2)、卷桶(1)和电机(6);平台(9)上连接有n根钢索(7),8≥n≥4,每一根钢索(7)绕过定滑轮(8),穿过导索块(2),连接到卷桶(1)上;凸轮(3)推动导索块(2)移动,带动钢索(7)水平左右移动,反复换向,电机(6)驱动卷桶(1)旋转,带动钢索(7)收放;摄相机(10)固定在墙壁上,获取平台(9)的k幅示教图像,100≥k≥10,并发送给监控器(11);监控器(11)通过电机(6)驱动卷桶(1),带动钢索(7)收放,控制平台(9)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清娟殷磊杜敬利段学超华晨马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