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排针引线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644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针引线缝合器,包括缝合器壳体、提拉连杆机构、环形针和引线锁止机构;所述缝合器壳体为筒状结构,在缝合器壳体内设置有提拉连杆机构,所述提拉连杆机构的主动操作端设置在缝合器壳体的上部,其从动执行端连接环形针设置在缝合器壳体的底板上,在所述缝合器壳体的底板设置有走针底孔,在所述缝合器壳体的底板外周与环形针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引线锁止机构。在肠道改道手术中,缝合器通过提拉连杆机构在腹腔外操作环形针对腹壁内腔组织进行穿针引线,可以同时将多条缝合线环开刀创口引出体外,提高了引线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了病患的手术痛苦,可广泛应用在肠道改道及其他外科手术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肠道改道的外科手术中,腹壁引线缝合的排针引线缝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外科手术中的肠道改道,在腹壁造口打孔时,需从皮肤层、皮下结缔组织膜层、腹腔内浆膜层用手术针引线,以便肠道改道时,将肠道壁与腹腔壁缝合固定。在进行肠道改道过程中,在腹腔壁打孔,需要用手术缝合针,一针一针穿过引线的各层膜,由于开刀创口的洞口小,且在切开腹壁后,其内层的组织膜会迅速回缩,针对皮下结缔组织膜层或腹腔内浆膜层进行引线操作不方便,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手术时,仅仅是引线的过程耗时较长,增加了手术难度,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给病患造成更多的痛 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肠道改道外科手术中,在腹腔壁打孔时,由于洞口小,引线操作不方便,耗时较长,手术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排针引线缝合器,在肠道改道手术时,能将腹腔皮层需引线的膜一次均匀引多条缝合线,操作方便,引线耗时短,降低手术的难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排针引线缝合器,包括缝合器壳体17、提拉连杆机构、环形针14和引线锁止机构;所述缝合器壳体17为筒状结构,在缝合器壳体17内设置有提拉连杆机构,所述提拉连杆机构的主动操作端设置在缝合器壳体17的上部,其从动执行端与环形针14连接并设置在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上,在所述缝合器壳体的底板设置有走针底孔16,在所述缝合器壳体的底板外周与环形针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引线锁止机构。所述提拉连杆机构包括有回针板4、起针板6、起针驱动臂7、走针推拉环8、走针连杆9 ;走针连杆9的一端与环形针14铰接,另一端与起针驱动臂7刚性连接,其连接处与紧贴缝合器壳体17内壁的走针推拉环8铰接,起针驱动臂7的中间与起针板6接触,在起针驱动臂7和起针板6的上方设置有回针板4 ;走针推拉环8通过走针推拉把手连杆5与走针推拉把手3连接,回针板4与回针杆I相连,起针板6与设置在回针杆I内部的起针拉栓2连接。所述环形针14的一端固设一环形针连杆18,所述环形针连杆18 —端与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铰接,与环形针14连接的另一端与走针连杆9铰接。所述环形针14上套装有引线套针13,在引线套针13尾部设置有套针孔10,在引线套针13的中部设置有呈倒钩状的锁针卡口 11及穿线孔12。所述引线锁止机构为弹性锁针扣15,弹性锁针扣15由两片弹性金属锁舌构成,两片锁舌合拢组成能让引线套针13穿过的孔。所述环形针14为圆弧形,其弧度大于或等于1/2个圆弧。所述环形针14至少为两个,所述环形针14以缝合器壳体17的轴线为中心轴均布在缝合器壳体17上。在手术时,将缝合线的尾端打成一个活结环,将活结环从引线套针13的穿线孔12穿入,绕过引线套针13的针尖锁在引线套针13上,再将锁有缝合线的引线套针13套在环形针14的针尖上,多余的缝合线从缝合器壳体17引出,并保持适当拉紧力度,以免引线套针13滑落,将缝合器由病人腹壁的开洞放入,将其底板紧密接触腹壁的最里层组织;然后向上提起起针拉栓2,起针板6推动起针驱动臂7向上向外运动,通过杠杆原理驱动走针连杆9带动环形针14起针,环形针14上的引线套针13由走针底孔16进入病人需要引线的组织,当环形针14上的环形针连杆18与走针连杆9的铰接连接点达到最高点时,再向下推动走针推拉把手3,通过走针推拉把手连杆5推动走针推拉环8向下运动,由走针连杆9驱动环形针14继续推动引线套针13彻底穿过病人需引线的组织,此时,引线套针13插入弹性锁针扣15,引线套针13的锁针卡口 11与弹性锁针扣15卡合。 回针时,操作与走针正好相反,先用力提起走针推拉把手3,拉动环形针14回退并与引线套针13分离,当走针推拉把手3拉动到最高点时,再向下按压回针杆1,带动回针板4向下压起针驱动臂7,通过杠杆原理使走针连杆9推动环形针14回到起始位置;最后将缝合器从病人腹壁开洞中取出,引线套针13牵引缝合线从病人需要引线的组织中引出,并将引线套针13从弹性锁扣15上取下并解开缝合线。这样,缝合线从病人需引线的组织中穿过并引线到体外,方便后续的肠道改道缝合操作,本技术可一次同时引出多条缝合时待用的缝合线。由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极大的缩短在手术中手动依次对腹壁内层引线的操作时间,大大的简化了手术难度,减少了病患的手术痛苦,可广泛的应用在外科肠道改道手术中。附图说明图I为排针引线缝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引线套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提拉连杆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并不作为对本技术权利范围的进一步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缝合器壳体17为筒状结构,在缝合器壳体17内设置有提拉连杆机构,提拉连杆机构的主动操作端设置在缝合器壳体17的上部,其从动执行端连接环形针14设置在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上,环形针14大于或等于1/2个圆弧。结合参见图3,提拉连杆机构包括有回针板4、起针板6、起针驱动臂7、走针推拉环8、走针连杆9 ;走针连杆9的一端与环形针14铰接,起针驱动臂7朝缝合器壳体17内部与走针连杆9另一端呈135°刚性连接,其连接处与紧贴缝合器壳体17内壁的走针推拉环8铰接,起针驱动臂7的中间与起针板6接触,在起针驱动臂7和起针板6的上方设置有回针板4 ;走针推拉环8通过走针推拉把手连杆5与走针推拉把手3连接,回针板4与回针杆I相连,起针板6与设置在回针杆I内部的起针拉栓2连接。在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设置有走针底孔16,在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外周与环形针1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引线锁止机构,弓丨线锁止机构为弹性锁针扣15,弹性锁针扣15由两片弹性金属锁舌构成,两片锁舌合拢组成能让引线套针13穿过的孔。环形针14上设置有一个环形针连杆18,环形针连杆18 —端与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铰接,另一端与环形针14刚性连接,其连接处与走针连杆9铰接。结合参见图2,环形针14上套装有引线套针13,在引线套针13尾部设置有套针孔10,在引线套针13的中部设置有呈倒钩状的锁针卡口 11,在引线套针13中部设置有穿线孔12。具体参见图3,在手术时,将缝合线从引线套针13的穿线孔12穿入,绕过引线套针13的针尖锁在引线套针13上,再将锁有缝合线的引线套针13套在环形针14的针尖上,多余的缝合线从缝合器壳体17引出,并保持适当拉紧力度,以免引线套针13滑落,将缝合器由病人腹壁的开洞放入,将其底板对其腹壁的最里层组织;然后向上提起起针拉栓2,起针·板6推动起针驱动臂7向上向外运动,通过杠杆原理驱动走针连杆9带动环形针14起针,环形针14上的引线套针13由走针底孔16进入病人需要引线的组织,当环形针14上的环形针连杆18与走针连杆9的铰接连接点达到最高点时,再向下推动走针推拉把手3,通走针推拉把手连杆5推动走针推拉环8向下运动,由走针连杆9驱动环形针14继续推动引线套针13彻底穿过病人需引线的组织,此时,引线套针13插入弹性锁针扣15,引线套针13的锁针卡口 11与弹性锁针扣15卡合。回针时,操作与走针正好相反,先用力提起走针推拉把手3,拉动环形针14回退并与引线套针13分离,当走针推拉把手3拉动到最高点时,再向下按压回针杆1,带动回针板4向下压起针驱动臂7,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针引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器壳体(17)、提拉连杆机构、环形针(14)和引线锁止机构;所述缝合器壳体(17)为筒状结构,在缝合器壳体(17)内设置有提拉连杆机构,所述提拉连杆机构的主动操作端设置在缝合器壳体(17)的上部,其从动执行端与环形针(14)连接并设置在缝合器壳体(17)的底板上,在所述缝合器壳体的底板设置有走针底孔(16),在所述缝合器壳体的底板外周与环形针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引线锁止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力陈水章谭迪熬文宇苗雄鹰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