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容器或平底锅,其具有两个部分把柄,其包括通过柱栓连接至平底锅壁的燃烧防护凸缘部,和通过柱栓连接至燃烧防护部的手握部。燃烧防护部被分为上壳和下壳,其中,通过手握部促使上壳与平底锅壁有良好的热接触,且下部大体上配置为将上壳和手握部与来自烹饪中使用的热源的直接热量隔离。上壳优选为至少具有覆盖有热指示涂料的部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炊具,尤其是附帯包括可视容器温度指示器的把柄的壶和平底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指示炊具的温度的方法,例如,壶或平底锅配置有通过凸缘部连接至·平底锅侧壁的把柄,其包括热量传感器或指示器。随着把柄或凸缘部通过平底锅缓慢地加热,触发热量指示器对厨师可视地指示平底锅已达到阈值温度。现有技术的方法在把柄上使用热致变色墨水或涂料作为热量指示器。其他方法试图在把柄中内嵌数字和模拟类型的温度计以提供摄氏度或华氏度的实际温度显示。需要一种简单的方法提供一种热量指示器,其相当的精确,尤其不会报告高于平底锅实际的温度,从而造成厨师过早将食物放入平底锅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平底锅温度可视指示器。本技术的另ー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使用的平底锅温度指示器。进ー步的目的是以性价比高的方式提供一种作为平底锅把柄一部分的指示器。进ー步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牢固耐用的装置,用于通过热量指示器装置而不是以包括的任何方式连接平底锅把柄。在本技术中,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ー种包括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实现的,该炊具包括烹饪容器,其具有大体上的圆形底部烹饪表面和从底部烹饪表面大体上向上延伸并终止于至边框的环绕侧壁,其中,底部烹饪表面具有确定半径坐标系的中心,至少ー个柱栓,其连接至所述烹饪容器并大体上沿半径方向从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向外延伸,设置在所述柱栓的至少向上表面上的上壳且具有至少ー个上表面,其具有配置在其向上侧的第一热指示涂料,和至少ー个近边表面,其在所述柱栓附近匹配地与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接触,设置在所述柱栓的至少向下表面和包括连接部的上壳之下的下壳,当用于传热至底部烹饪表面时,下壳用来将所述柱栓和上壳与加热源的直接热量隔离,延伸的把柄,其具有在远端的手握部和近端,其被配置为,当其近端连接至柱栓时,其将至少所述上壳的近边表面压靠在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如上所述的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其中,上壳进一歩包括至少ー个匹配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至少ー个孔和在其中形成的一凹腔,该连接部大体上从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开始向下倾斜并耦接至其一部分,其中,所述匹配连接部的形状与容器的侧壁的形状匹配。如上所述的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其中,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互补轨道和槽结合装置彼此耦合。如上所述的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与热致变色指示器进行热量传导的热传导介质,所述热传导介质压靠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但与下壳隔热。如上所述的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其中,所述热传导介质是石墨箔。如上所述的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其中,所述容器的边缘由第二热致变色指示器覆盖。如上所述的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其中,随着温度从室温上升,所述第一热致变色指示器和第二热致变色指示器之间的对比度相应增加。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量指示炊具,该炊具包括a)烹饪容器,其具有底部烹饪表面和大体上从底部烹饪表面向上延伸至边缘终止的环绕侧壁,b)延伸的把柄,其具有在远端的手握部和与烹饪容器的侧壁耦接的近端,该近端具有在邻近于所述边缘的向上表面上的第一有色区域,其由第一着色介质形成,和由第二着色介质形成的第二有色区域至少设置在邻近于烹饪容器的所述边缘附近的把柄的向上部分上,其中,当其温度增加时,所述第一着色介质和第二着色介质之间的对比度増加。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位于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和所述把柄上第二着色区域之间的导热装置。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促使所述导热装置压靠烹饪容器侧壁的装置。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所述导热装置是石墨箔。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对与第一有色区域热传导的把柄的部分进行隔热的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ー种炊具,具有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把柄,其中,该第一有色区域和第二有色区域都是热致变色指示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量指示炊具,该炊具包括a)烹饪容器,其包括底部烹饪表面和从底部烹饪表面大体上向上延伸至边缘终止的环绕侧壁,b)延伸的把柄,其具有在远端的手握部和与烹饪容器的侧壁耦接的近端,该近端具有在邻近于所述边缘的向上表面上的第一有色区域,其由热致变色的第一着色介质形成,且进一歩包括压紧把柄的与第一有色区域热传导的部分,以与容器的侧壁进行热接触的装置。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该把柄包括第二着色装置,以随着温度的增加该第一有色区域的顔色变化时,提供指示対比。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对与第一有色区域热传导的把柄的部分进行隔热的装置。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位于烹饪容器的侧壁和把柄上的第二着色区域之间的导热装置。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所述导热装置是石墨箔。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进ー步包括位于烹饪容器的侧壁和把柄上的第二着色区域之间的导热装置。如上所述的热量指示炊具,其中,所述导热装置是石墨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热量指示器相当的精确,尤其不会报告高于平底锅实际的温度,从而造成厨师过早将食物放入平底锅中。并且,具有简单、易于使用、性价比高、牢固耐用优点。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效果、特性及优点将结合附图在下面实施例的说明中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 图IA是烹饪容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而图IB是图IA的截面止视图,图IC是图IB中平底锅与把柄的连接部分的放大细节图,且图ID是图IC的外部止视图。图2A是图IA-图ID中的烹饪容器和把柄的分解透视图,且图2B是其相应部分的放大细节图,图2C是穿过把柄部的横截面视图并在图ID中显示(图ID中的B-B)。图3A-图3E示出了图I和2所示实施例中容器和把柄之间延伸的上壳和下壳,其中,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透视图,图3C是侧视图,图3D是截面图,和图3E是图3D的部分细节放大图。图4A-图4E示出了在容器和把柄之间延伸的上壳和下壳的另ー实施例,其中,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透视图,图4C是侧视图,图4D是截面图,和图4E是图3E的部分细节放大图。图5A是配置图4A-图4E中上壳和下壳的把柄和容器沿横向把柄轴的截面图,而图5B是其沿把柄的纵轴或主轴的截面图。图6A是配置图4A-图4E中上壳和下壳的另一实施例的把柄和容器沿横向把柄轴的截面图,而图6B是其沿把柄的纵轴或主轴的截面图。图7A是配置图4A-图4E中的上壳和下壳的另一实施例的把柄和容器沿横向把柄轴的截面图,而图7B是其沿把柄的纵轴或主轴的截面图。图8A是配置图4A-图4E中的上壳和下壳的另一实施例的把柄和容器沿横向把柄轴的截面图,而图8B是其沿把柄的纵轴或主轴的截面图。图9是配置有至少ー个热致变色指示介质的另一实施例的把柄和容器的截面图。图10是可选择地配置有热致变色指示介质的另一实施例的把柄和容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參考图I至10,其中,不同图中相同的參考序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示出的新的改进的带热源隔离件的集成了热量指示器的炊具把柄,通常在此命名为100。根据本技术,技术的炊具100包括容纳流体的烹饪容器110,其具有从容器壁101向外延伸的柱栓120。柱栓120设置在容器110的边缘113的下方。柱栓120用于将把柄150连接至容器壁101,其中,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热量指示把柄的炊具,该炊具包括:a)烹饪容器,其具有大体上的圆形底部烹饪表面和从底部烹饪表面大体上向上延伸并终止于至边框的环绕侧壁,其中,底部烹饪表面具有确定半径坐标系的中心,b)至少一个柱栓,其连接至所述烹饪容器,并大体上沿半径方向从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向外延伸,c)设置在所述柱栓的至少向上表面上的上壳,且其具有:i)至少一个上表面,其具有配置在其向上侧的第一热致变色指示器;和至少一个近边表面,其在所述柱栓附近匹配地接触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d)设置在所述柱栓的至少向下表面和包括连接部的上壳之下的下壳,当用于传热至底部烹饪表面时,下壳用来将所述柱栓和上壳与加热源的直接热量隔离,e)延伸的把柄,其具有在远端的手握部和近端,其被配置为,当其近端连接至柱栓时,其将至少所述上壳的近边表面压靠在所述烹饪容器的环绕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穗,T·汉,
申请(专利权)人:美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