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调色剂,其具有调色剂颗粒和无机细粉;所述调色剂颗粒使用特定极性树脂通过悬浮聚合法获得。所述调色剂为如下的调色剂:其中,在以9.8×10-6N/秒的加载速率将力施加至调色剂单个颗粒以测量在所述力达到4.90×10-4N的最大力的时间点时的位移量(μm)的微压缩试验中求得的位移量中,所述调色剂在25℃测量温度下的位移量由X(25)表示和所述调色剂在50℃测量温度下的位移量由X(50)表示,以及所述调色剂的数均粒径由D(μm)表示时,所述X(25)、X(50)和D满足以下关系:0.10≤X(25)/D≤0.35????????????????????(1);30≤[X(50)-X(25)]/X(25)×100≤15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图像记录方法如电子照相法、静电印刷法和调色剂喷墨记录法的调色剂,以及涉及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照相设备如打印设备中,从节能的观点寻求使得在低温下容易可定影至转印材料如纸的调色剂更先迸。同吋,随着图像分辨率的改进和为了使得图像具有与照片(照相机图片)或凹版印刷的图像品质接近的图像品质,需要控制图像光泽度,另外,在彩色机器的情况下,需要确保具有良好和宽范围的顔色混合的顔色再现性。例如,需要获得具有与照片图像品质的光泽度接近的高光泽度的图像。出于此目的,需要使得用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点(Tg)或使得具有较低的平均分子量。然而,如果仅使得用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具有较低的Tg 或较低的平均分子量,则在高速显影时或在使设备小型化可行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系统的情况下,该调色剂可能具有低的调色剂強度,从而由于调色剂熔融粘着(melt sticking)或蜡渗出而引起任何组成构件变得污染。另外,在极端情况下,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可能受到损害以使得可获得任何图像。更具体地,仅改进定影性能的尝试导致显影性能的损害。相反,如果对显影性能给予任何优先则可能落入定影性能得不到改进的关系中。特别地,从高清晰度和高图像品质的观点,调色剂具有有较小平均粒径的趋势,这使其难以实现对由调色剂熔融粘着或蜡渗出引起的构件污染的耐性和低温定影性能两者。作为重要课题,需要调色剂实现似乎相互矛盾的调色剂的显影稳定性和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两者。为了解决该课题,变得重要的是控制调色剂颗粒的内部结构,并且进行以下提议规定作为单位的调色剂单个颗粒的硬度(微压缩硬度),从而表明作为单位的调色剂单个颗粒的耐久性和定影性能。专利文献I和2公开了由具有低玻璃化转变点的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热熔融性中心部(核)和主要由非结晶性聚酯组成的外部(売)构成(即,具有核-壳结构)的胶囊调色剂。根据这些专利文献,报道可将在当施加力时压缩调色剂单个颗粒的情况下位移量(displacement level)和力之间的关系限定在特定范围内,这能够同时实现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耐污损性和耐应カ性(anti-stress properties)。然而,该胶囊调色剂具有将具有低玻璃化转变点的核用相对厚的壳层覆盖的结构。因此,尽管这在加热和加压下定影的步骤中是有效的,但是在轻负荷下定影的步骤中难以满足调色剂需要的低温定影性能和高图像光泽度。另外,核材料和壳材料相互之间可能低粘着以致调色剂的运行稳定性变差。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调色剂的提议,所述调色剂的特征在于通过进行调色剂颗粒的微压缩试验获得的力-位移曲线具有位移点,以及在此位移点处的カ大于调色剂在显影组件中接受的负荷。根据该专利文献,报道了控制力-位移曲线中的位移点能够获得如下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在定影步骤中可通过压カ而容易破裂,然而其具有良好的在显影组件中的耐久性和稳定的带电特性。该调色剂可以满足通常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性能。然而,在使得定影步骤轻负荷或高速度的情况下,调色剂难以享有充分的低温定影性能和高图像光泽度。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调色剂的提议,其中通过进行调色剂颗粒的微压缩试验获得的力-位移曲线具有肩,其中限定肩部中点位置处的最大值,另外力达至此肩的斜率大。结果,正如报道的那样,在在调色剂层厚度控制的部分、调色剂处于恒定压カ下的单组分显影中,可进行无油定影以及可获得没有任何背景污染的高等级图像。该调色剂在无油定影中是有效的。然而,通常定影方法中,调色剂难以满足充分的低温定影性能和高图像光泽度。专利文献5公开了如下提议,通过进行调色剂颗粒的微压缩试验获得的力-位移曲线中,规定在以恒定速率施加恒定カ时的位移量,由此实现显影时的耐应カ性以及转印和定影时的性能两者。然而,在使得定影步骤更加高速度或要获得高清晰度的全色图像的情况下,仍存在改进空间。引文目录 专利文献PTLl :日本专利 03003018PTL2 :日本专利 03391931PTL3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300937PTL4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9211PTL5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14595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能和运行性能并且保证良好的清洁性能的调色剂。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调色剂颗粒和无机细粉的调色剂;调色剂颗粒通过将至少包含可聚合单体、着色剂和极性树脂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添加至水性介质,将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在水性介质中造粒从而形成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颗粒,以及将在可聚合单体组合物颗粒中包含的可聚合单体聚合而获得;调色剂为如下的调色剂其中,在以9. SXlO-6N/秒加载速率将カ施加至调色剂单个颗粒以测量在カ达到4. 90X10_4N的最大力的时间点时的位移量(μπι)的微压缩试验中求得的位移量中,调色剂在25°C的測量温度下的位移量由X(25)表示和调色剂在50°C的測量温度下的位移量由X(50)表示,以及调色剂的数均粒径由D( μ m)表示时,X(25)、X(50)和D满足以下关系(I)和⑵O. 10 彡 X (25) /D く O. 35(I)30 く [X (50) -X (25) ] /X (25) X 100 く 150 (2)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能和运行性能并且保证良好清洁性能的调色剂。參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I]图I表示调色剂微压缩试验中的力-位移曲线。[图2]图2为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中的图像数据的ニ值化图像。[图3A]图3A为将利用高速剪切力的搅拌设备引入循环管线中的实施方案的示意性系统图。[图3B]图3B为图3A中所示搅拌设备的示意性放大截面图。[图4A]图4A为沿图3A中所示具有搅拌结构体的搅拌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实施方案垂直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B]图4B为图4A中所示搅拌结构体的示意性外观图。[图5]图5为示出图4A和4B中所示搅拌结构体中的组成部件配置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图。[图6]图6为将具有转子和定子的混合设备引入循环管线中的示意性系统图。[图7]图7为图6中混合设备的其沿线7-7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图8为定影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I :搅拌叶片2 :筛选构件(screening member)3 :搅拌结构体4:分散容器5:喷出口(expelling outlet)6 :夹套7 :保持槽8 :搅拌叶片单元9 :循环泵10:分散容器入口11:吸入 ロ12 :排出 ロ (discharge outlet)13 :热交換器14:流量计15:压カ控制阀16 :下部马达17 :上部马达18 :盖构件19 :支持筒20 :上部旋转轴21 :机械密封件23:隔板24 :下部旋转轴25 :压カ计26 :温度计62 :支持辊63 :支持体64 :低热容量线状加热介质64a :加热器基板 64b :通电发热电阻(加热元件)64c :表面保护层64d :温度检测器65 :耐热性膜101 :混合设备102 :壳体108 :保持槽109 :压カ计110:循环泵111 :热交換器112:温度计118:夹套121 :定子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31 JP 2010-0802651.一种调色剂,其包括调色剂颗粒和无机细粉;所述调色剂颗粒通过将至少包含可聚合单体、着色剂和极性树脂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添加至水性介质,将所述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在所述水性介质中造粒以形成所述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颗粒,以及将在所述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颗粒中包含的所述可聚合单体聚合而获得;所述调色剂为如下的调色剂 其中,在以9. SXlO-6N/秒的加载速率将力施加至调色剂单个颗粒以测量在所述力达到4. 90X10_4N的最大力的时间点时的位移量(μπι)的微压缩试验中求得的位移量中,所述调色剂在25°C测量温度下的位移量由X(25)表示和所述调色剂在50°C测量温度下的位移量由X(50)表示,以及所述调色剂的数均粒径由D( μπι)表示时,所述X (25)、X (50)和D满足以下关系⑴和⑵ O.10 ^ X (25)/D ^ O. 35(I)30 ( [X (50) -X (25) ] /X (25) X 100 ( 150 (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色剂,其用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测量的平均圆形度为O.960至I. 000,其中平均圆形度小于O. 960的颗粒数量为2个数%至30个数%和粒径小于2 μ m的颗粒数量为2个数%至20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极性树脂包括两种类型,即极性树脂A和极性树脂B,以及,当所述极性树脂A的酸值和羟值分别由Av (A)和OHv (A)表示,和所述极性树脂B的酸值和羟值分别由Av (B)和OHv⑶表示时,它们满足以下关系(3)的关系 Av (A) +OHv (A)〈Αν (B) +OHv (B)(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其中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量的所述极性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Mw(A)为8,000至50,000和所述极性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Mw(B)为5,000至25,000,并且 Mw (B) <Mw (A)。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极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点Tg(A)为80°C至100°C和所述极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点Tg⑶为60V至80°C,并且Tg⑶〈Tg (A)。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极性树脂A的酸值Av(A)为5mgK0H/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崎和已,谷内信也,胜田恭史,中山宪一,镝木武志,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