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是具有2个表面层(a)及(b)、和夹在该表面层(a)及(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所述大孔层具有与所述表面层(a)及(b)结合的隔壁、和被该隔壁以及所述表面层(a)及(b)包围的且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500μm的多个大孔,所述大孔层的隔壁厚度为0.1~50μm,且具有平均孔径为0.01~50μm的多个细孔,所述表面层(a)及(b)的厚度分别为0.1~50μm,且其中至少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超过5μm且为200μm以下的多个细孔,另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为0.01~200μm的多个细孔,所述的大孔层的隔壁以及所述表面层(a)及(b)中的细孔彼此间连通、并进一步与所述大孔连通,所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总膜厚为5~500μm,空孔率为60~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多孔质聚酰亚胺膜被应用于电池用隔膜或电解电容器用隔膜用、集尘、精密过滤、分离等。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许多直径约为O. I 5 μ m的彼此连通的贯通孔的多孔膜聚酰亚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310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许多大孔的,该多孔质聚酰亚胺膜与以往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相比,气体等的物质透过性优良,空孔率高,两表面的平滑性优良,强度相对高,尽管具有高空孔率,但对膜厚方向的压缩应力的耐力优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I] 一种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是具有2个表面层(a)及(b)、和夹在该表面层(a)及(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上述大孔层具有与上述表面层(a)及(b)结合的隔壁、和被该隔壁以及上述表面层(a)及(b)包围的且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 500 μ m的多个大孔,上述大孔层的隔壁厚度为O. I 50 μ m,且具有平均孔径为O. 01 50 μ m的多个细孔,上述表面层(a)及(b)的厚度分别为O. I 50 μ m,其中至少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超过5 μ m且为200 μ m以下的多个细孔,另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为O. 01 200 μ m的多个细孔,上述大孔层的隔壁以及上述表面层(a)及(b)中的细孔彼此间连通、并进一步与上述大孔连通,所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总膜厚为5 500 μ m,空孔率为60 95%。[2]根据[I]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上述表面层(a)及(b)均具有平均孔径5 μ m超过且为200 μ m以下的多个细孔。[3]根据[I]或[2]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上述大孔层具有从上述表面层(a)侧和/或上述表面层(b)侧观察时在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 500 μ m的多个大孔。[4]根据[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上述大孔层的隔壁、以及上述表面层(a)及(b)的厚度大致相同。[5]根据[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葛尔莱透气度为10秒以下。[6]根据[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250°C、15分钟、O.5MPa的压缩应力载荷后的膜厚变化率为5%以下。[7]根据[I] [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在将上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相对于膜平面方向垂直切断时的截面中,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 500μπι的大孔的截面积为膜截面积的50%以上。[8]根据[I] [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在将上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相对于膜平面方向垂直切断时的截面中,60%以上的上述大孔在膜平面方向的长度(L)与膜厚方向的长度(d)的比(L/d)在O. 5 3的范围内。[9]根据[I] [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240 °C以上、或在300 V以上没有明确的转变点。[10] 一种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是[I] [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将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流延成薄膜状,浸溃或接触在以水为必须成分的凝固溶剂中,从而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其中,所述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含有包含由四羧酸单元及二胺单元构成的聚酰胺酸O. 3 60质量%和有机极性溶剂40 99. 7质量%的聚酰胺酸溶液(A);及相对于上述聚酰胺酸100质量份为O. I 200质量份的、具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B)或在侧链上具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C),以及对通过上述工序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从而酰亚胺化的工序;上述有机化合物(B)及上述高分子化合物(C)是促进水浸入上述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的薄膜状流延物中的有机化合物,上述热处理中在200°C以上的温度区域的升温速度为25°C /分钟以上。[11]根据[10]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聚酰胺酸是由选自由联苯基四羧酸二酐及均苯四甲酸二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四羧酸二酐和选自由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醚及双(氨基苯氧基)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得到的。[12]根据[10]或[11]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有机化合物(B)是苯甲酸。[13]根据[10]或[11]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高分子化合物(C)是聚丙烯腈。[14]根据[10] [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以水为必须成分的凝固溶剂是水、或5质量%以上且低于100质量%的水与超过O质量%且为95质量%以下的有机极性溶剂的混合液。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具有以下等优良的效果I)膜的截面结构大部分是对称结构,在作为各种平膜材料使用时,非常容易利用;2)可以得到较大的空孔率,例如作为绝缘基板使用时,可以降低介电常数;3)由于两表面及支撑层均具有从一个的表面至另一个的表面的连通孔,所以物质的填充或移动容易;4)由于具有大孔,所以可以增大物质的填充量;5)两表面的平滑性优良;6)由于两表面层和支撑部的大部分是梯子结构,所以与体积密度相比,强度相对高,尽管具有高空孔率,但对膜厚方向的压缩应力也具有耐力,尺寸稳定性高,2500C、15分钟、O. 5MPa的压缩应力载荷后的膜厚变化率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可以简便且高效地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附图说明 图I (a)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平面截面图,图I(b)是图I (a)的B-B线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侧面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侧面截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4是图3的蜂窝夹层结构的放大照片。图5是实施例I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6是实施例I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7是实施例2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8是实施例2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9是实施例3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0是实施例3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1是实施例4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2是实施例4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3是实施例4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侧面截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4是实施例5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5是实施例5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6是实施例5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侧面截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7是实施例6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8是实施例6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9是实施例7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空气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0是实施例7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基板侧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1是实施例8的多孔质聚酰亚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7 JP 2010-0890561.一种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是具有两个表面层(a)及(b)、和夹在该表面层(a)及(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 所述大孔层具有与所述表面层(a)及(b)结合的隔壁、和被该隔壁及所述表面层(a)及(b)包围的且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 500 μ m的多个大孔, 所述大孔层的隔壁的厚度为O. I 50 μ m,且具有平均孔径为O. 01 50 μ m的多个细孔,所述表面层(a)及(b)的厚度分别为O. I 50 μ m,且其中至少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超过5 μ m且为200 μ m以下的多个细孔,另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为O. 01 200 μ m的多个细孔,所述大孔层的隔壁以及所述表面层(a)及(b)中的细孔彼此间连通、并进一步与所述大孔连通, 所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总膜厚为5 500 μ m,空孔率为60 9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表面层(a)及(b)均具有平均孔径超过5 μ m且为200 μ m以下的多个细孔。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大孔层具有从所述表面层Ca)侧和/或所述表面层(b)侧观察时在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 500 μ m的多个大孔。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大孔层的隔壁、以及所述表面层(a)及(b)的厚度大致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葛尔莱透气度为10秒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250°C、15分钟、O.5MPa的压缩应力载荷后的膜厚变化率为5%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中,在将所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相对于膜平面方向垂直切断时的截面中,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 500μπι的大孔的截面积为膜截面积的50%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矢修生,岛崎宽史,马场园诚,渡边义明,横山大,藤井有一,松尾信,
申请(专利权)人: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