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涉及ー种具有壳体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的壳体多以螺丝锁固的方式组合,或辅以卡勾固定,抑或以其他更为复杂的卡合机构衔接,因此需要使用工具始能拆解壳体,颇为耗吋。在不需要常拆解壳体的使用条件下,则尚可容忍。但在需常拆解壳体的使用条件下,前述拆解方式除了耗时外,也十分不便。以笔记本型电脑主机的装饰盖为例,其主要作为装饰之用。因此,装饰盖的设计为可供使用者依其需要进行更换,故装饰盖需便于使用者替换,但装饰盖与主机间的衔接仍需稳固,以避免脱落。然而,以目前的壳体衔接机构,实难以兼顾壳体衔接的方便性与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陈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该壳体的衔接结构具有ー拆卸部,使用者直接操作该拆卸部以能拆解该壳体。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包含第一壳体构件及第ニ壳体构件。该第一壳体构件包含一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具有一卡合槽。该第二壳体构件包含一板体及一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二衔接结构固定于该板体上并包含一卡持部及与该卡持部连接的ー拆卸部。该第二壳体构件与该第一壳体构件衔接使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构件,包含一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具有一卡合槽;以及第二壳体构件,包含一板体及一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二衔接结构固定于该板体上并包含一卡持部及与该卡持部连接的一拆卸部,该第二壳体构件与该第一壳体构件衔接使得该卡持部卡入该卡合槽中;其中,该拆卸部能被移动以使该卡持部脱离该卡合槽。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1 TW 100121604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构件,包含一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具有一卡合槽;以及 第二壳体构件,包含一板体及一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二衔接结构固定于该板体上并包含一卡持部及与该卡持部连接的一拆卸部,该第二壳体构件与该第一壳体构件衔接使得该卡持部卡入该卡合槽中; 其中,该拆卸部能被移动以使该卡持部脱离该卡合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一衔接结构包含一引导槽,该引导槽具有一开口,该拆卸部是一柱体,在该第二壳体构件与该第一壳体构件衔接时,该柱体自该开口被导入该引导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二衔接结构呈一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该悬臂结构经由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板体上,该卡持部是一卡勾,形成于该自由端,该拆卸部位于该固定端与该卡勾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一壳体构件具有一凹槽,该引导槽位于该凹槽的一侧边,该柱体露出于该凹槽内,一物体能插入该凹槽以移动该柱体以使该卡持部脱离该卡合槽。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二衔接结构呈一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该悬臂结构经由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板体上,该拆卸部呈一板状,形成于该自由端,该卡持部是一卡勾,形成于该拆卸部与该固定端之间,该卡合槽是一通孔,当该卡勾卡入该通孔,一物体能穿过该通孔以移动该拆卸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一壳体构件具有一凹槽,该通孔连通该凹槽,该物体能插入该凹槽以移动该拆卸部。7.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一壳体构件包含一电池容置槽,该第二壳体构件部分及该拆卸部露出于该电池容置槽。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壳体,其中,该第一壳体构件包含一下盖及与该下盖衔接的一支撑盖,该第一衔接结构设置于该下盖,该第二壳体构件包括多个卡勾,固定于该板体上并相对应地卡入该支撑盖的多个卡合槽中。9.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底座,包含一第一衔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仪,陈弘智,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