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更特别地是,有关于充电接点结构改良的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充电装置,其充电接点设计为具有往复移动的功能,当电子装置放置到充电装置时,可使充电接点产生位移,接触并导通电路而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部份的已知充电接点利用弹性金属线所制成并配置于充电装置的壳体通孔中,由于此弹性金属线的结构非常细薄,易由通孔的孔隙目视至内部机板,对于外观造型不甚美观时尚。并且,已知充电接点长时间接通于电路板,一旦导电异物掉入通孔的缝隙中,将导致长时间导通此接点,而使机板产生短路或过热损毁的现象。另一部份的习知充电接点利用实心金属所制成,但此设计的充电接点本身不具弹力,需搭配螺旋弹簧提供充电接点所需的回复弹力,以达到防尘效果及具有往复的功能。但由于此设计的充电接点的往复功能均通过螺旋弹簧提供并同步作动,在电子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时容易接触不良,并且此设计组件数繁多形成高成本的问题。综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思索并设计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已知技术的问题,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壳体,其外侧设有一容置槽;一电路板,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一电力传输单元,其设于该电路板上;至少一充电接点,其包含:一固定部;一导通部,从该固定部的一端伸设并弯折至少一圆弧部,且该导通部触压所述电力传输单元;一U型部,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弯折伸设,其弯折方向与所述导通部弯折方向分别弯向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一承载部,从所述U型部伸设,当外力抵压该承载部时,该承载部由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以及至少一遮板,其设置于该承载部;其中,所述充电接点的该承载部穿透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第四通孔而显露于所述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壳体,其外侧设有一容置槽; 一电路板,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 一电力传输单元,其设于该电路板上; 至少一充电接点,其包含 一固定部; 一导通部,从该固定部的一端伸设并弯折至少一圆弧部,且该导通部触压所述电力传输单元; 一 U型部,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弯折伸设,其弯折方向与所述导通部弯折方向分别弯向所述固定部的两侧; 一承载部,从所述U型部伸设,当外力抵压该承载部时,该承载部由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以及 至少一遮板,其设置于该承载部; 其中,所述充电接点的该承载部穿透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第四通孔而显露于所述壳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基座,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邻近所述容置槽处,且该基座周围设有至少一栓接孔,该基座是由所述至少一栓接孔以一栓接组件栓接于所述壳体内部;该基座更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所述U型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该U型部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套设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而定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穿设所述至少一第三通孔固定所述至少一充电接点于所述基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所述壳体设有至少一第三定位柱,所述U型部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套设至少一所述第三定位柱而定位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年伦,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