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尤指一种可稳固连接线缆与端子的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常用的射频类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设有一绝缘盖,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以及一同轴线缆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同轴线缆的内导体与所述端子导接。为了保证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端子可靠的导接,习用的一种方式是将所述同轴线缆剥线,使所述内导体裸露出来而与所述端子焊接,但这种方式制造过程需要焊接,会增加整·个制造过程的流程步骤,对于制造及组装过程中的便捷性会带来不便,增加了成本支出。另一种方式是所述端子具有一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侧弯折向上延伸一压接部,整个所述端子弯折形成夹持式端子,所述内导体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绝缘盖盖设于所述压接部,当所述遮蔽壳体压紧所述绝缘盖,所述绝缘盖压接所述压接部,从而使所述压接部将所述内导体压紧至所述主体部上,实现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端子的导接,这种采用直接压接的方式制造过程简单,但所述内导体仅通过压接来定位,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压接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绝缘本体;???将一端子装入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具有一收容部;???在一线缆上开设至少一凹槽,所述线缆具有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第一部分和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二部分,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按压所述线缆,使所述收容部的侧边刺破所述凹槽处的所述线缆,所述端子与所述线缆的内导体导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绝缘本体; 将一端子装入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具有一收容部; 在一线缆上开设至少一凹槽,所述线缆具有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第一部分和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二部分,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按压所述线缆,使所述收容部的侧边刺破所述凹槽处的所述线缆,所述端子与所述线缆的内导体导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缆上开设所述凹槽前对所述线缆进行剥线,使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露出于外导体和外绝缘层。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设所述凹槽前,将所述线缆压平形成至少一平面。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筒状部及连接于所述筒状部的一板状部,所述绝缘本体装入所述筒状部内,当上述步骤完成时,弯折所述板状部使所述板状部覆盖所述筒状部的一开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锁持片,当上述步骤均完成时,铆压所述锁持片使其包裹所述第二部分。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造方法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槽; 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具有一收容部; 一线缆,具有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至少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凹槽与所述收容部对应设置,且于所述凹槽处所述端子与所述线缆的内导体导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是同轴线缆,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内导体,内绝缘层,外导体以及外绝缘层,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内绝缘层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处的所述内绝缘层露出于所述外导体和所述外绝缘层。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筒状部及连接于所述筒状部的一板状部,所述绝缘本体容置于所述筒状部内,所述板状部覆盖所述筒状部的一开口。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两侧设有至少一锁持片,所述锁持片包裹所述线缆以将所述线缆固定。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沿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凹痕,所述锁持片上设有凸肋与所述凹痕配合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尚儒,袁延显,李垚,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