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闸调器受力测试装置,属于闸调器受力测试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闸调器的启动力及实时受力情况进行测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承重板、调节杆、导向杆、蝶簧和力传感器,其结构为:所述的承重板位于支架的前方,承重板上有两个导向杆定位孔、四个角上有调节杆定位孔;所述的调节杆、力传感器、导向杆和蝶簧位于承重板和支架的之间;所述的蝶簧套装在导向杆上,导向杆的前段套装在导向杆定位孔中;所述的力传感器固定在支架上,且位于导向杆的正后方并紧密接触;所述的调节杆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三部分,前部套装在承重板上的调节杆定位孔中,后部与支架固定;该装置主要应用于对闸调器的受力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闸调器受カ测试装置,属于闸调器受カ测试
技术介绍
闸瓦间隙调整器(简称闸调器)是铁路车辆基础制动装置中的ー个重要部件,它可以在车辆运行中有效地自动调整闸瓦与车轮之间的间隙,保持制动缸鞲鞴行程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车辆必要的制动力,提高了列车行车安全的可靠性,同时它还可以减少因制动カ不均而发生的冲击。闸调器在一定的受カ情况下能否正常伸长对保证列车安全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合适的装置对闸调器在新造及检修测试中的受カ情况进行测试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目前没有一种合适的装置对闸调器在新造及检修测试中的受カ情况进行测试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闸调器的启动カ及实时受力情况进行测试的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ー种闸调器受カ测试装置,包括支架、承重板、调节杆、导向杆、蝶簧和カ传感器,其结构为所述的承重板位干支架的前方,承重板上有两个导向杆定位孔、四个角上有调节杆定位孔;所述的调节杆、力传感器、导向杆和蝶簧位于承重板和支架的之间;所述的蝶簧套装在导向杆上,导向杆的前段套装在导向杆定位孔中;所述的カ传感器固定在支架上,且位于导向杆的正后方并紧密接触;所述的调节杆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三部分,前部套装在承重板上的调节杆定位孔中,后部与支架固定。所述的调节杆为圆柱形,中部的直径大于前部和后部,且后部设有螺纹。所述的承重板与调节杆上的中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承重板与调节杆上的中部之间的间隙等于小于蝶簧的最大变形量。所述的导向杆的外形为“T”字形。所述的蝶簧数量为两对,总数四个,每对反向套装在导向杆上。所述的两个导向杆定位孔为上下对称布置于承重板上。所述的四个调节杆定位孔为对称均匀布置于承重板的四个角上。所述的承重板的侧面有螺纹孔,螺纹孔中安装有调节螺钉。所述的螺纹孔与调节杆定位孔相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对闸调器的受カ情况进行测试,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效的保护カ传感器免受损坏,在闸调器受カ测试时当受カ大于カ传感器量程时,其大于カ传感器的受カ由调节杆承受,避免了力传感器的损坏,因此可以选择量程较小,精度较高的カ传感器应用到测试中,从而提高测试精度。在力小于カ传感器的量程时,本专利技术也能实现测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的具体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中I为支架,2为承重板,3为调节杆,4为导向杆,5为蝶簧,6为カ传感器,7为螺纹孔,8为调节螺钉,9为调节杆定位孔,10为导向杆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ー种闸调器受カ测试装置包括支架I、承重板2、调节杆3、导向杆4、蝶簧5和力传感器6 ;其中支架I利用定位销和螺钉与实验装置的底座固定;承重板2位干支架I的前方,承重板2的四角有四个对称均匀布置的调节杆定位孔9和两个上下对称布置的导向杆定位孔10,调节杆3、力传感器6、导向杆4和蝶簧5位于承重2板和支架I的之间;调节杆3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三部分,调节杆3为圆柱形,中部的直径大于前部和后部,且后部设有螺纹,前部套装在承重板2上的调节杆定位孔9中,后部与支架I固定,承重板2与调节杆3上的中部之间的间隙等于小于蝶簧5的变形量,测カ试验时要将承重板2与四个调节杆3中部之间的间隙都应调为相等的间隙,可通过调节杆3的后部螺纹调节;导向杆4的外形为“T”字形,蝶簧5套装在导向杆4上,导向杆4的前段套装在导向杆定位孔10中,蝶簧5数量为两对,总数四个,每对反向对称套装在导向杆4上;力传感器6用四个螺钉器固定在支架I上,位于导向杆4的正后方,并与导向杆4后端紧S接触;在承重板2上有四个螺纹孔7,分别安装有调节螺钉8,螺纹孔7与调节杆定位孔9相通,可以通过调节四个调节螺钉8来调节承重板2与调节杆3的松紧度,当承重板2不垂直吋,也可通过调节螺钉8来调节。在闸调器受カ的试验过程中,支架I与试验台台面固定。闸调器通过连接装置与承重板2连接。当闸调器受カ吋,力通过连接装置的作用,首先作用于承重板2上,此时承重板2所受カ为压力,压カ由承重板2传递给蝶簧5,由蝶簧5传递给导向杆4,由导向杆4传递给力传感器6,即可测出所受カ的大小。由于承重板2与调节杆3上中部之间的间隙等于小于蝶簧5的变形量,当受カ小于蝶簧5的最大变形量程吋,不会对力传感器6造成损坏。而当受力超过蝶簧5的最大变形量程时,多余的カ将作用于调节杆3上的中部,传递到支架I上,避免力传感器6的损坏。实施例I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度,选用了量程小于闸调器在实验过程中所受最大力的传感器。在闸调器的试验过程中,将对闸调器进行启动カ测试,此时对闸调器施加约4000N的力,闸调器通过连接装置与受カ测试装置连接。当闸调器受カ时,力通过连接装置的作用,首先作用于承重板2上,此时承重板2受力,力由承重板2传递给蝶簧5,由蝶簧5传递给导向杆4和力传感器6,在测试启动カ时,由于启动カ约为4000N左右,组合蝶簧5发生的形变量小于四个调节杆3的中部与承重板2之间的间隙,所以调节杆3的中部不受轴向的力,所有受カ都作用于蝶簧5上,由蝶簧5作用于导向杆4,再由导向杆4传给カ传感器6。当启动カ测试结束后,闸调器进行其它的测试项目,但是此时连接关系与之前相同,受カ远大于4000N,即大于力传感器6的量程。当承重板2受カ超过蝶簧5的极限吋,蝶簧5到达最大压缩量,此时蝶簧5变形量与调节杆3的中部与承重板2之间的间隙值相等,所以蝶簧5与调节杆3的中部共同受力,由于蝶簧5的设计最大变形量时受カ为10000N,所以大于IOOOON的力都作用于四周的调节杆3上,从而保证カ传感器6的受カ不大于10000N,起到保护カ传感器6的作用。 以上实施实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參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做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闸调器受力测试装置,包括:支架(1)、承重板(2)、调节杆(3)、导向杆(4)、蝶簧(5)和力传感器(6),其特征是:所述的承重板(2)位于支架(1)的前方,承重板(2)上有两个导向杆定位孔(10)、四个角上有调节杆定位孔(9);所述的调节杆(3)、力传感器(6)、导向杆(4)和蝶簧(5)位于承重板(2)和支架(1)的之间;所述的蝶簧(5)套装在导向杆(4)上,导向杆(4)的前段套装在导向杆定位孔(10)中;所述的力传传感(6)器固定在支架(1)上,且位于导向杆(4)的正后方并紧密接触;所述的调节杆(3)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三部分,前部套装在承重板(2)上的调节杆定位孔(9)中,后部与支架(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闸调器受力测试装置,包括支架(I)、承重板(2)、调节杆(3)、导向杆(4)、蝶簧(5)和力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承重板(2)位于支架(I)的前方,承重板(2)上有两个导向杆定位孔(10)、四个角上有调节杆定位孔(9);所述的调节杆(3)、力传感器(6)、导向杆⑷和蝶簧(5)位于承重板(2)和支架⑴的之间;所述的蝶簧(5)套装在导向杆(4)上,导向杆(4)的前段套装在导向杆定位孔(10)中;所述的力传传感(6)器固定在支架(I)上,且位于导向杆(4)的正后方并紧密接触;所述的调节杆(3)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三部分,前部套装在承重板(2)上的调节杆定位孔(9)中,后部与支架(I)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闸调器受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杆(3)为圆柱形,中部的直径大于前部和后部,且后部设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闸调器受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承重板(2)与调节杆(3)上的中部之间留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凤宝利,白帆,张连成,张九天,杨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鹏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