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包括将风机设置在开湿式冷却塔的下部,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在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挡水部件以阻止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出风口。其中,挡水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由淌水板和集水槽构成的挡水结构;淌水板倾斜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喷淋水落在淌水板的上表面并从该上表面流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水被引流到设置在风机的外部的水池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风机的气流需要在其离开风机的出风口后作90°转弯成为从下往上的流动方向而造成风阻过大的问题,从而具有优良的节能效果,尤其适合用于地下建筑的开湿式冷却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机械系统的热交换
,尤其涉及ー种用于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木。
技术介绍
敞开式的湿式冷却塔(简称开湿式冷却塔)是ー种湿热交换的热交换设备,它利用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中的少量水(一般是1%左右)在冷却塔内蒸发吸热,从而降低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开湿式冷却塔具有尺寸紧凑、散热量大的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一般地,开湿式冷却塔的风机安装在冷却塔的顶部以进行抽风式工作,气流从冷却塔的下部进入,向上从冷却塔的顶部排出。气流在冷却塔内与从上往下喷淋的循环冷却水(喷淋水)相遇,并促使其蒸发。这种开湿式冷却塔的风机的安装方式具有尺寸紧凑的特点。随着地下建筑的高速发展,应用在地下建筑中的冷却塔的数量逐渐增加,例如目前已有数量甚多的冷却塔应用在地铁隧道中。由于地下建筑成本高的特点,冷却塔往往装在地下坑道内。但是由于地下坑道空间小,空间高度低,因此安装在狭窄矮小的空间内的冷却塔的风机无法保持抽风式工作,而只能将其工作模式从抽风式改为吹风式。即将风机安装在冷却塔的下部,风机吹出的气流从冷却塔的下部向上流动,遇到冷却塔内与从上往下流动的循环冷却水,促使其蒸发。但考虑到要避免喷淋水进入风机机壳内,风机出风ロ不能正对淋水方向,因此,这种以吹风式工作的风机的出风方向往往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相互垂直,即气流横向离开风机的出风ロ后作90°转弯成为从下往上的流动方向以与从上往下流动的循环冷却水相遇并促使其蒸发。可见,这种安装方式的风机吹出的气流需要在狭窄空间内作转弯,因此将导致流阻明显增加。对此有的单位将常用的轴流风机改为能提供较高气流压カ的离心式风机,但由于离心风机机壳尺寸大,会使气流腔内显得相当拥挤,从而使流阻成倍増加。因此可见,目前用于地下建筑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风机在工作时存在气流进出ロ流道流阻大、流场不均匀的弊端,由此严重影响了风机的做功能力,从而导致耗电显著增高。例如对于用于地下建筑的开湿式冷却塔,其使用的国外进ロ风机工作在吹风式模式下的耗电是其用于常规冷却塔工作在抽风式模式时的I. 8倍到3倍。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减少用于地下建筑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风机的工作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通过在风机的出风ロ处安装挡水结构,减小气流的流阻,降低能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特征在于,将风机设置在开湿式冷却塔的下部,所述风机的出风ロ朝向上;在所述出风ロ的上方设置挡水部件以阻止所述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所述出风ロ。进ー步地,所述风机是轴流风机或离心式风机。进ー步地,所述挡水部件包括至少ー个由淌水板和集水槽构成的挡水结构。进ー步地,所述挡水结构包括一个所述淌水板和一个所述集水槽,所述淌水板倾斜于所述喷淋水的下落方向,所述喷淋水落在所述淌水板的上表面并从所述上表面流入所述集水槽中。进ー步地,所述淌水板的顶部具有挡板,所述挡板阻止所述喷淋水落到所述淌水板的下表面。 进ー步地,所述集水槽的顶部具有开ロ,所述集水槽的型线为顶部开ロ的椭圆形。 进ー步地,所述挡水部件由多个排列在垂直于所述喷淋水的下落方向的平面上的所述挡水结构构成,相邻两个所述挡水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从所述出风ロ出来的气流的流道。进ー步地,对于所述气流,所述相邻两个挡水结构的所述集水槽的下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渐缩型流道,所述相邻两个挡水结构的所述集水槽的上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渐扩型流道。进ー步地,所述集水槽的所述开ロ处具有集水板,所述淌水板与所述集水板相连,所述淌水板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集水板的上表面构成凹槽,所述凹槽上具有孔隙;沿所述淌水板的所述下表面滑落的水滴进入所述凹槽并通过所述孔隙进入所述集水槽。进ー步地,所述风机的叶轮与所述吹风ロ之间具有导向叶片。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较佳实施方式中,实施了本专利技术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包括将开湿式冷却塔内的风机的出风ロ设置为朝向上,并在出风口上方设置挡水部件以阻止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出风ロ。采用的挡水部件是多个排列在垂直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的平面上的挡水结构,该挡水结构包括一个淌水板和ー个集水槽。其中,淌水板倾斜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集水槽的顶部具有开ロ,其型线为顶部开ロ的椭圆形;淌水板的底部连接到集水槽的开ロ处。这样,喷淋水落在淌水板的上表面并从上表面流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水经过排水管被引流到设置在风机的外部的水池内。另外,该挡水结构在其淌水板的顶部具有挡板以阻止喷淋水落到淌水板的下表面;该挡水结构在其集水槽的开ロ处具有集水板,集水板为弧形,其底部连接在淌水板的下表面。淌水板的下表面与集水板的上表面构成ー个凹槽,该凹槽的由淌水板形成的壁上具有通孔,这样沿淌水板的下表面滑落的水滴进入该凹槽中并从上述通孔进入集水槽。相邻两个挡水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从出风ロ出来的气流的流道,其中,相邻两个挡水结构的集水槽的下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渐缩型流道,相邻两个挡水结构的集水槽的上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渐扩型流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个较佳实施方式中,实施了本专利技术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包括将开湿式冷却塔内的风机的出风ロ设置为朝向上,并在出风口上方设置挡水部件以阻止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出风ロ。采用的挡水部件是多个排列在垂直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的平面上的挡水结构,该挡水结构包括一个淌水板和ー个集水槽。其中,淌水板倾斜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集水槽的顶部具有开ロ,其型线为顶部开ロ的椭圆形;集水槽的开ロ处具有弧形的集水板;在淌水板的下部通过焊点将淌水板的下表面连接到集水板的上表面。这样,喷淋水落在淌水板的上表面并从上表面流入集水槽中,集水槽具有足够的宽度,其中的水被引流到设置在吹风式风机的外部的水池内。另外,该挡水结构在其淌水板的顶部具有挡板以阻止喷淋水落到淌水板的下表面。淌水板的下表面与集水板的上表面构成ー个凹槽,在该凹槽的底部,上述焊点之间形成了缝隙,这样沿淌水板的下表面滑落的水滴进入该凹槽中并从上述缝隙进入集水槽。相邻两个挡水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从出风ロ出来的气流的流道,其中,相邻两个挡水结构的集水槽的下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渐缩型流道,相邻两个挡水结构的集水槽的上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渐扩型流道。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通过将开湿式冷却塔内的风机的出风ロ设置为朝向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开湿式冷却塔的风机的气流需要在其离开风机的出风ロ后作90°转弯成为从下往上的流动方向而造成风阻过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木通过在开湿式冷却塔内的风机的出风口上方设置挡水部件,实现了阻止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出风ロ,从而保障了风机的正常工作;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中采用的挡水部件的结构设计使气流由下往上流动经过挡水部件吋,在其从进入挡水部件到离开挡水部件的过程中,其流速变化表现为ー个缓变过程,流动阻カ不大。即该挡水部件的风阻不大,具有低阻特性。因此,本发 明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具有优良的节能效果,尤其适合用于地下建筑的开湿式冷却塔。对于用于地下建筑的开湿式冷却塔,使用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特征在于,将风机设置在开湿式冷却塔的下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挡水部件以阻止所述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所述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特征在于,将风机设置在开湿式冷却塔的下部,所述风机的出风ロ朝向上;在所述出风ロ的上方设置挡水部件以阻止所述开湿式冷却塔的喷淋水进入所述出风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中所述风机是轴流风机或离心式风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中所述挡水部件包括至少ー个由淌水板和集水槽构成的挡水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中所述挡水结构包括一个所述淌水板和一个所述集水槽,所述淌水板倾斜于所述喷淋水的下落方向,所述喷淋水落在所述淌水板的上表面并从所述上表面流入所述集水槽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中所述淌水板的顶部具有挡板,所述挡板阻止所述喷淋水落到所述淌水板的下表面。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中所述集水槽的顶部具有开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世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