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990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为,在从第一热交换器(22)流出的流体从第三热交换器(53)进行吸热的制冷运行模式向加热蓄热箱(55)内的热水的蓄热运行模式变换时,基于由配设于第一热交换器(22)的温度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的温度,决定使从第一热交换器(22)流出的流体向蓄热箱(55)流动,还是不经由蓄热箱(55)而返回第一热交换器(22),因此,可缩短蓄热箱(55)的加热时间,能够提高能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热泵进行向室内空间的冷、暖气设备及蓄热箱的蓄热的冷热水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具备对室内空间进行冷却的制冷运行模式和对蓄热箱进行加热的蓄热运行模式的冷热水供水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6表示进行室内空间的冷、暖气设备运行及向蓄热箱300的蓄热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压缩机111、四通阀112、第一热交换器113、膨胀部件114、空气对流体热交换器115利用配管被连接成环状。第一热交换器113具备制冷剂回路110、流体回路210。流体回路210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13、循环装置220、流路切换阀230。流过流体回路210的流体,通过流路切换阀230的切换,流入第三热交换器400或蓄热箱300。第三热交换器400为具备热交换器和送风扇的风机盘管机组(Fan Coil Unit)。为制冷运行模式时,在第一热交换器113生成低温的流体。该低温的流体经由流路切换阀230流入第三热交换器400,在第三热交换器400从室内空间吸热,对室内空间进行冷却,之后,返回第一热交换器113。为蓄热运行模式时,制冷循环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回路,其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部件和第二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并流过制冷剂;流体回路,其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并流过流体;储存热水的蓄热箱;第一切换配管,其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并联连接,使所述蓄热箱内的水与所述流体进行热交换;和控制部件,其切换所述流体向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流动和所述流体向所述蓄热箱的流动,该冷热水供水装置具备:蓄热运行模式,通过使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切换配管内流动,对所述蓄热箱内的所述水进行加热;和制冷运行模式,通过使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内流动,吸收空气中的热,所述冷热水供水装置设有: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4 JP 2011-1402181.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其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部件和第二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并流过制冷剂; 流体回路,其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并流过流体; 储存热水的蓄热箱; 第一切换配管,其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并联连接,使所述蓄热箱内的水与所述流体进行热交换;和 控制部件,其切换所述流体向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流动和所述流体向所述蓄热箱的流动, 该冷热水供水装置具备 蓄热运行模式,通过使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切换配管内流动,对所述蓄热箱内的所述水进行加热;和 制冷运行模式,通过使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内流动,吸收空气中的热, 所述冷热水供水装置设有 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流体的温度;和 第二切换配管,其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并联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切换配管并联连接,流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谏山安彦青山繁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