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刚性密封面的锥角α为45°<α<60°,阀板中部的装配孔以阀板中心位置偏向流体入口处,靠近流体入口一侧阀板为平板面,另一侧为导流锥面,平板面和导流锥面上均以半径为R1、R2、R3,且按11∶19∶27的比例径向均匀分布的三组梳齿,每组梳齿均向中心位置倾斜,倾斜角ω为60°<ω<66°,梳齿是顶部带有圆弧的圆锥体,圆锥角为5°~7°,组与组间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单偏心蝶阀的功能,在关、开阀门中,阀板外周围不规则地从各个位置逐渐压紧橡胶阀座产生过盈量,达到密封比压,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另外,流体经过阀板上的梳齿,降低阀门前后压差,降低阀门气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蝶阀,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
技术介绍
蝶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同时也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适用于发生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煤气、冷热空气、化工冶炼和发电环保等工程系统中输送各种腐蚀性、非腐蚀性流体介质的管道上,用于调节和截断介质的流动,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流体控制元件之一。伴随着近代工艺加工技术和材料工业的发展,蝶阀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传统范围,几乎可以全部取代过去常用的闸阀、截止阀、旋塞阀和球阀而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所以,开发适用于高参数工况、能够长周期运行的蝶阀产品,已经成为阀门制造业和使用部门 共同关注的问题。设计大口径蝶阀不仅需要解决使用材料的材质问题,而且需要精确了解阀门的水力特性,从而为阀门改进设计提供依据。而应用于这种特殊环境中的元件,必须具有相应的抗破坏能力来避免流体对密封面的腐蚀和瞬时冲击破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由于阀门开启或闭合时的液流冲击造成阀门密封部位极易损坏。另外,阀门一旦发生气蚀,就会降低阀门的承载能力,产生振动和噪音,造成零部件的破坏,影响阀门的正常运转。气蚀损坏常常发生在决定阀门主要性能的关键部位,如切断用阀门的关闭件,控制阀的节流阀瓣,有密封要求阀门的密封副等等。所以,研究阀门的气蚀现象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蝶阀阀体内部流动机理以及阀板部件的合理结构,以减小流体在蝶阀流道内部的局部能量损失和对阀板密封部位的冲刷破坏,提高蝶阀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蝶阀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阀门气蚀,提高阀门使用寿命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包括阀板圆周边缘有刚性密封面,阀板中部开有阀杆装配孔;所述的刚性密封面的锥角〃为45°〈〃<60°,阀板中部的装配孔以阀板中心位置偏向流体入口处,靠近流体入口一侧阀板为平板面,靠近流体出口一侧阀板为导流锥面,平板面和导流锥面上均以半径为凡、R2> R3,且按11:19:27的比例径向均匀分布的三组梳齿,每组梳齿均向中心位置倾斜,倾斜角《为60°〈《〈66°,梳齿是顶部带有圆弧的圆锥体,圆锥角为5° 7°,组与组间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所述的组与组间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为7.2° 9°。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具有单偏心蝶阀的功能,阀门在关闭和开启阀门过程中,阀板外周围不规则地从各个位置逐渐压紧橡胶阀座产生过盈量,达到密封比压,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另外,流体经过阀板上的梳齿结构作用,可有效降低阀门前后压差,主要目的是达到降低阀门气蚀现象产生的目的。另外,由于阀板表面整体呈抛物线形状,并且阀板中心位于偏心位置,压紧阀座时受力均匀,不集中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不会造成橡胶阀座(垫圈)翻折或撕裂;在开启阀门过程中,阀板逐渐脱离阀座,阀板与阀座之间不存在垂直方向力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密封副之间的摩擦热,降低了磨损,减小了操作扭矩,因此降低了阀板启闭的能源消耗。本专利技术可满足石油和化工等领域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是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 图3是图2阀板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图I中阀板的右视图。图中1、阀板启闭操纵机构,2、阀杆,3、阀体,4、垫圈,5、阀板,6、梳齿,7、分流倒角,8、导流锥面,9、刚性密封面,10、阀杆装配孔,11、阀板装配螺纹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包括阀板启闭操纵机构1,阀杆2,阀体3,垫圈4和阀板5阀板5上设有梳齿6。包括阀板圆周边缘有刚性密封面9,阀板中部开有阀杆装配孔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刚性密封面的锥角α为45° <σ <60° ,阀板中部的装配孔以阀板中心位置向流体入口处偏小,靠近流体入口一侧阀板为平板面,靠近流体出口一侧阀板为导流锥面8,平板面和导流锥面上均以半径为札、R2> R3,且按11:19:27的比例径向均匀分布的三组梳齿,每组梳齿均向中心位置倾斜,倾斜角ω为60°〈《〈66°,梳齿是顶部带有圆弧的圆锥体,圆锥角为5° 7°,组与组间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所述的组与组间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为7. 2° 9°。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阀板直径为300mm,厚度为112mm,采用刚性密封面9,密封面边缘锥角为α =60°,阀板中部的装配孔直径为35_,其中心位置向流体入口处偏小,偏心距离为25mm ;在靠近流体入口处采用平板面,阀杆装配孔与平板面的过渡区域采用大倒角结构,分流倒角7为R=50mm ;阀杆装配孔上分布三个装配螺纹孔11,其径向间距为L1=L2=UOmm ;平板面上以半径为&=55!11111、1 2=95111111為=135111111径向均匀分布三组梳齿,半径为R1的一组梳齿为24个,梳齿间距角为〃=15°,半径为R2的一组梳齿为22个,梳齿间距角为0=15°,半径为R3的一组梳齿为20个,梳齿间距角为0=15°,每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靠近流体出口一侧阀板为导流锥面,以蝶板装配孔中心与锥面倾斜角相交处为基面,在该基面上以半径为札=55111111、1 2=95111111為=135111111径向均匀分布三组梳齿,半径为R1的一组梳齿为12个,梳齿间距角为〃=15°,半径为R2的一组梳齿为18个,梳齿间距角为0=15。,半径为R3的一组梳齿为20个,梳齿间距角为〃 =15°,每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每组梳齿均向中心位置倾斜,倾斜角度为《=66°,梳齿是顶部带有圆弧的圆锥体,高度一致,锥角为β=&。,阀板两面的梳齿6不能过长,当阀板转动时,以免与阀体内壁产生干涉。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设计中包括阀板启闭操纵机构I、阀杆2、阀体3、垫圈4、阀板5、刚性密封面6、减压梳齿7、分流倒角8、导流锥面9、阀杆装配孔10、阀板装配螺纹孔11。阀杆下部与阀板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螺纹孔。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设计是一种具有密封和分流减压功能的阀门,尤其是其本身具有的带梳齿的分流减压阀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节流减压和密封结构,分流减压的阀板结构与阀体密封配合。其中,阀板刚性密封边的锥角为a (45° <a<m° ),分流减压阀板的板面一侧采用平板面和倒角为R (R=50mm)的过渡型结构,另一面采用锥体加梳齿6结构,各梳齿间以Θ (10°〈〃〈15° )角均匀分布,梳齿与导流锥面的夹角为《(60°〈《〈66° ),尺寸分别为1^、1 2、1 3、1^、1^。阀的优点在于该阀板具有单偏心蝶阀的功能,阀门在关闭和开启阀门过程中,阀板外周围不规则地从各个位置逐渐压紧橡胶阀座产生过盈量,达到密封比压,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另外,流体经过阀板上的梳齿结构作用,可有效降低阀门前后压差,主要目的是达到降低阀门气蚀现象产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结合分流减压及抗气蚀原理和刚性密封结构解决现代阀门的一些缺点。充分利用分流减压结构的抗冲击破坏以及刚性密封结构的可靠性能,研制了新颖的分流减压阀板结构的蝶阀,研发了相应的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包括阀板圆周边缘有刚性密封面,阀板中部开有阀杆装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密封面的锥角α为45°<α<60°,阀板中部的装配孔以阀板中心位置偏向流体入口处,靠近流体入口一侧阀板为平板面,靠近流体出口一侧阀板为导流锥面,平板面和导流锥面上均以半径为R1、R2、R3,且按11:19:27的比例径向均匀分布的三组梳齿,每组梳齿均向中心位置倾斜,倾斜角ω为60°<ω<66°,梳齿是顶部带有圆弧的圆锥体,圆锥角为5°~7°,组与组间的梳齿交错等距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减小气蚀损坏的蝶阀阀板,包括阀板圆周边缘有刚性密封面,阀板中部开有阀杆装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密封面的锥角α为45°〈〃<60°,阀板中部的装配孔以阀板中心位置偏向流体入口处,靠近流体入口一侧阀板为平板面,靠近流体出口一侧阀板为导流锥面,平板面和导流锥面上均以半径为凡、R2> 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宝玲,尚照辉,李征,林哲,石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