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楼层结构的生态楼,所述生态楼内的上中下部分别设置植物种植室、特种水产养殖室和辅助鱼类养殖室,上述的植物种植室、特种水产养殖室和辅助鱼类养殖室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与地下沉淀集水池构成水路循环体。该生态温室是集水产养殖、作物种植和太阳能利用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生态温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
技术介绍
温室通常是指在露地作物不宜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特定的设施(调温、防雨、防虫等),人为创造出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以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蔬菜、花卉、水果等产品的环控农业。现在,温室技术与农业生态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多种新型的模式,以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222917. 5的生态温室模式,主要考虑和解决的是高海拔地区缺水少电、不同植物的光照要求问题,在控温和控制日照、收集雨水方面有较突出的特点。 有一种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模式,是以沼气能源为核心,以日光温室为基本框架,把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室都统统装入温室之中,使之多业结合,优势互补,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农业生产的循环系统,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目的。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8124574. 9的多功能立体菜畜养殖设施,在解决和处理温室中作物的种植、畜禽养殖及其相互利用的问题上有许多独特创新。但此种生态温室仅考虑到畜禽养殖与蔬菜栽培的生态关系,未把水产养殖纳入到系统当中。专利公开号为CN1171190的生态温室,它由具有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养蚓育蛆、自动调控、人员居住、能源利用,苗种繁育及贮藏加工等功能的众多间室组成。考虑和部分解决了耕地的利用、水产畜禽作物等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光能热能利用、普通土地种植的翻耕和除草、养殖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理等问题。但其主要缺点一是结构比较复杂,功能过于多样,不利于建造或改造,不利于有效管理使用及维护,因而不利于推广;其二是居住和生产混杂在一起,乍一看起似乎提高了效率和节约了能源,而实际上此温室环境并不适合人的居住,相反降低了人的生活质量。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127263. 3的多功能立体生态工程设施虽然思路独特,设施完备,功能全面,但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建造的难度更高,成本巨大,普通百姓根本无法修建和使用。总之,现有的温室模式或温室技术与农业生态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些新型模式,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不足,未能较全面、较长远、较彻底地综合解决目前生产及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紧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的技术方案,该生态温室是集水产养殖、作物种植和太阳能利用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生态温室。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包括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楼层结构的生态楼,所述生态楼内的上中下部分别设置植物种植室、特种水产养殖室和辅助鱼类养殖室,上述的植物种植室、特种水产养殖室和辅助鱼类养殖室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与地下沉淀集水池构成水路循环体。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楼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楼层板为现浇或预制件结构,所述生态楼上部外侧墙为透明塑料或玻璃墙,所述生态楼中部和下部外侧墙为塑料泡沫芯保温墙,所述生态楼顶部设有透明保温材料构成的天棚。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室包括通过水管连接的用于种植喜温、喜湿的水生或水培蔬菜、花卉、药材的植物种植床和调节水箱。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种水产养殖室包括通过水管连接的过滤池、消毒活化池和并联排列的用于养殖耐高密度、需水量少、商品价值高的特种水产品的特种水产品养殖池。 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鱼类养殖室内并联或串联设置一组用于能利用特种水产养殖室排出的残饵、动物粪便及其他有机物质的鱼类的辅助鱼类养殖池。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沉淀集水池设置于生态楼地下,所述地下沉淀集水池通过设置在生态楼上设置的集雨水管收集水。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水箱通过设置的第一循环水管连接地下沉淀集水池,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植物种植床通过设置的第二循环水管连接特种水产养殖室中的过滤池。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种水产品养殖池通过设置的第三循环水管连接辅助鱼类养殖室中的辅助鱼类养殖池。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上层为粒径I 2mm的细砂,中层为粒径3 4 mm的中砂,底层为粒径大于4mm的粗砂。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鱼类养殖池通过设置的第四循环水管连接地下沉淀集水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在采光、保温控温、防雨防虫的温室基本问题上有提高进步,而且重新定位、更加紧密地连接了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三者的生态互利共生关系;不仅在土地资源和空间的利用上更具特点,而且特别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处理;既考虑到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更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理念更先进,考虑得更全面、长远,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结构更加简洁,制造或建造或改造都极为方便易行,可操作性更强,成本更低,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内外生态环境更佳,各种产品产量更大更稳,质量更好,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更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植物种植室;2_特种水产养殖室;3_辅助鱼类养殖室;4_地下沉淀集水池;5_水泵;6_第一循环水管;7_调节水箱;8_植物种植床;9_过滤池;10_消毒活化池;11-特种水产品养殖池;12-辅助鱼类养殖池;13-集雨水管;14_天棚;15-生态楼上部外侧墙;16_生态楼中部和下部外侧墙;17_第二循环水管;18_第三循环水管;19_第四循环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所示,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包括三层或三层以上生态楼,生态楼可用现成的民居楼房改建,也可以新建。生态楼最好坐北朝南,生态楼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楼层板为现浇或预制件结构,生态楼上部外侧墙15为透明塑料或玻璃墙,生态楼中部和下部外侧墙16为塑料泡沫芯保温墙,生态楼顶部设有透明保温材料构成的天棚14。生态楼每层均开有门、窗,设置照明、排风系统以确保整个温室系统稳定的通风、光照和保温。生态楼内的上中下部分别设置植物种植室I、特种水产养殖室2和辅助鱼类养殖室3,上述的植物种植室I、特种水产养殖室2和辅助鱼类养殖室3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与地下沉淀集水池4构成水路循环体。循环水管包括第一循环水管6、第二循环水管17、第三循环水管18、第四循环水管19及设置于各个楼层中的水管。以三层结构的生态楼为例,其顶层为植物种植室1,中层为特种水产养殖室2,下层为辅助鱼类养殖室3。植物种植室I的顶部设置天棚14,天棚14为多拱形结构,天棚14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经济、轻便、采光且保温。天棚14下可根据需要设置遮阳网以便夏天适当遮阳降温。门窗安装纱网以防止虫害。植物种植室I包括植物种植床8和调节水箱7。植物种植床8可根据植物的特点或并联或串联,或立体或平面设置。每个植物种植床8内分别种植喜温、喜阳、喜湿的水生或水培植物如蔬菜、花卉或药材,让它们充分利用太阳热能、光能,利用水及其携带的营养物质,并同时对水体起净化处理作用。调节水箱7设置在此层的北端一角,调节水箱7的水位高于所有植物种植床8的水位。该调节水箱7 —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包括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楼层结构的生态楼,所述生态楼内的上中下部分别设置植物种植室(1)、特种水产养殖室(2)和辅助鱼类养殖室(3),上述的植物种植室(1)、特种水产养殖室(2)和辅助鱼类养殖室(3)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与地下沉淀集水池(4)构成水路循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包括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楼层结构的生态楼,所述生态楼内的上中下部分别设置植物种植室(I)、特种水产养殖室(2)和辅助鱼类养殖室(3),上述的植物种植室(I)、特种水产养殖室(2)和辅助鱼类养殖室(3)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与地下沉淀集水池(4)构成水路循环体。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楼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楼层板为现浇或预制件结构,所述生态楼上部外侧墙(15)为透明塑料或玻璃墙,所述生态楼中部和下部外侧墙(16)为塑料泡沫芯保温墙,所述生态楼顶部设有透明保温材料构成的天棚(14)。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室(I)包括通过水管连接的用于种植喜温、喜湿的水生或水培蔬菜、花卉、药材的植物种植床(8)和调节水箱(7)。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种水产养殖室(2)包括通过水管连接的过滤池(9)、消毒活化池(10)和并联排列的用于养殖耐高密度、需水量少、商品价值高的特种水产品的特种水产品养殖池(1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鱼类养殖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运和,李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翔海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