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及用该系统进行种养的方法,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其包括水产养殖区和/或畜禽养殖区、生物饵料培养区、辅助水产养殖区、肥料添加区、农作物种植区、沉水植物栽培区、过滤区和消毒活化区,上述的水产养殖区和/或畜禽养殖区、生物饵料培养区、辅助水产养殖区、肥料添加区、农作物种植区、沉水植物栽培区、过滤区和消毒活化区通过设置的循环水道构成水体循环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集水产养殖、作物种植和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种养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农业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单一的农业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和水资源紧张,有机肥施用不足或优质有机肥供应不足,过分依赖化肥来提高产量从而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农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养殖业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大量动物排泄物、残饵及其它有机物质构成的养殖污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同时又难以从被污染的环境中获取生产所需要的优质洁净水源。这同样致使养殖动物病害增多且防治难度加大、产量及品质下降,养殖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制约了种植业和 养殖业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所以,如何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虽然已经有一些技术措施试图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实际使用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规模小、范围窄,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等。目前普遍使用制作沼气或生物肥的技术来对畜禽排放物进行处理利用,但这些技术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处理时间长,效率低。由此所形成的有机肥料因处理量、使用量大给运输和施用都带来不少困难。而且在制作生物肥的过程中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如何高效率、零污染地快速处理畜禽排放物是难点之一。又如使用物理化学方法的封闭循环水处理技术。此类技术的主要思路和特点是,通过网或砂石、紫外线臭氧、硝化细菌生物过滤及其他的物理化学装置和设备与水产养殖池组成一个封闭系统,分别对养殖废水进行过滤、消毒、去除其中的悬浮固体物、溶解性有机物、无机氮及二氧化碳等污染有害物质,增加溶氧、调节水温,使水质达到渔业养殖水质标准后以循环再利用或达标排放。这类技术仅考虑到对水产养殖水的处理和利用问题,而忽略了水中物质的有效利用。且这些技术包含着较多的机械设备和化学物质。因此其成本高、适用的范围窄、产品单一、总产量低、使用管理维护困难、综合效率低。第三类是简单的生态循环水处理技术,此技术一般方式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渠、微生物降解池等分别来对水进行处理,以期达到净化养殖废水并循环利用的目的。但这类技术同样存在仅局限和偏重于养殖水质的处理且水流量小、水质净化不够彻底,没有充分利用废水中的各种有机及营养物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出产产品单一等不足和缺陷。第四类是食物链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但是,在养殖和种植方面,目前存在局限和偏重于排泄物、粪便和残饵这类物质的循环利用,对水的处理、利用不足,同样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的技术方案。该系统是一种集水产养殖、作物种植和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种养系统。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产养殖区和/或畜禽养殖区、生物饵料培养区、辅助水产养殖区、肥料添加区、农作物种植区、沉水植物栽培区、过滤区和消毒活化区,上述的水产养殖区和/或畜禽养殖区、生物饵料培养区、辅助水产养殖区、肥料 添加区、农作物种植区、沉水植物栽培区、过滤区和消毒活化区通过设置的循环水道构成水体循环体。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区包括一组并联的水产养殖池塘。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养殖区包括一组并联的畜禽养殖圈舍。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饵料培养区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生物饵料培养池塘。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水产养殖区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辅助水产养殖池塘,每个辅助水产养殖池塘中均设有增氧设备。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添加区为肥料添加水泥池,所述肥料添加水泥池中设有肥料投料机。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种植区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农作物种植池塘,所述沉水植物栽培区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沉水植物栽培池塘。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为过滤水泥池,所述过滤水泥池中的上层为粒径I 2mm的细砂,中层为粒径3 4 mm的中砂,底层为粒径大于4mm的粗砂。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活化区为消毒活化水泥池,所述消毒活化水泥池内设有紫外线臭氧杀菌消毒机或微生物制剂投放机。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进行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水产养殖区中单养适合高密度养殖并且高价值的肉食性鱼类;在所述畜禽养殖区中集约化养殖鸡、鸭、鹅、猪、牛或羊;在所述生物饵料培养区中单一或混合培养水生饵料生物;在所述辅助水产养殖区中单养或混养草食、滤食或杂食性鱼类品种;在所述农作物种植区中单一种植水生农作物;在所述沉水植物栽培区中土植或盆植水生沉水植物; 2)水产养殖区或畜禽养殖区中产生的排泄废物、残饵和养殖污水通过循环水道的输送依次进入生物饵料培养区进行分解处理、进入辅助水产养殖区进行活化处理、进入肥料添加区进行肥料投加、进入农作物种植区进行净化处理、进入沉水植物栽培区进行净化处理、进入过滤区进行过滤处理、进入消毒活化区进行消毒处理,最后通过循环水道回到水产养殖区或畜禽养殖区中,依次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整体、全面的观点,长远的目光,设计了一种循环水养殖和种植系统,将水产养殖或畜禽生产与农业种植有机高效结合,能较彻底地用生态方法高效率处理养殖污水并循环利用,实现排放达标或零排放,保护并美化环境,解决了农作物种植有机肥提供和施用的问题,将化肥的使用降到最低。同时在各环节高效地产出多种渔农产品,大幅度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本系统能有效控制各种渔农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的传染传播范围和速度,既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或畜禽养殖的产量和成活率,改善水产品或畜禽产品品质,实现水产品或畜禽产品的健康绿色养殖,又能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绿色生态农业。本系统高效地利用了土地和水资源,运行安全、管理维护方便,便于大规模、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水产养殖区的系统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畜禽养殖区的系统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水产养殖区和畜禽养殖区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IA-水产养殖区;IB-畜禽养殖区;2_生物饵料培养区;3_辅助水产养殖区;4-肥料添加区;5_农作物种植区;6_沉水植物栽培区;7_过滤区;8_消毒活化区;9_循环水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所示,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包括水产养殖区IA和/或畜禽养殖区1B、生物饵料培养区2、辅助水产养殖区3、肥料添加区4、农作物种植区5、沉水植物栽培区6、过滤池7和消毒活化区8,上述的水产养殖区IA和/或畜禽养殖区1B、生物饵料培养区2、辅助水产养殖区3、肥料添加区4、农作物种植区5、沉水植物栽培区6、过滤池7和消毒活化区8通过设置的循环水道9构成水体循环体。水产养殖区IA由多个水产养殖池塘组成,并联排列,各水产养殖池塘中单养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产养殖区(1A)和/或畜禽养殖区(1B)、生物饵料培养区(2)、辅助水产养殖区(3)、肥料添加区(4)、农作物种植区(5)、沉水植物栽培区(6)、过滤区(7)和消毒活化区(8),上述的水产养殖区(1A)和/或畜禽养殖区(1B)、生物饵料培养区(2)、辅助水产养殖区(3)、肥料添加区(4)、农作物种植区(5)、沉水植物栽培区(6)、过滤区(7)和消毒活化区(8)通过设置的循环水道(9)构成水体循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产养殖区(IA)和/或畜禽养殖区(1Β)、生物饵料培养区(2)、辅助水产养殖区(3)、肥料添加区(4)、农作物种植区(5)、沉水植物栽培区(6)、过滤区(7)和消毒活化区(8),上述的水产养殖区(IA)和/或畜禽养殖区(1Β)、生物饵料培养区(2)、辅助水产养殖区(3)、肥料添加区(4)、农作物种植区(5)、沉水植物栽培区(6)、过滤区(7)和消毒活化区(8)通过设置的循环水道(9)构成水体循环体。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区(1Α)包括一组并联的水产养殖池塘。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养殖区(IB)包括一组并联的畜禽养殖圈舍。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饵料培养区(2)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生物饵料培养池塘。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水产养殖区(3)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辅助水产养殖池塘,每个辅助水产养殖池塘中均设有增氧设备。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添加区(4)为肥料添加水泥池,所述肥料添加水泥池中设有肥料投料机。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循环水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种植区(5)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农作物种植池塘,所述沉水植物栽培区(6)包括一组并联或串联的沉水植物栽培池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运和,林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翔海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