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297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光能,以微藻为媒介的实现水循环使用、同时抑制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的水产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通以进行养殖水循环的两养殖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通过两个养殖子系统的合理搭配,形成了生物循环链,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基于微藻类的循环水将第一种水产品养殖中过剩的营养物带给第二种水产品,并作为第二种水产品的饵料,因此降低了水的消耗并且能将排出的“废物”变为有益的营养,还可以利用微藻分泌的天然抗生素抑制养殖水产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光能,以微藻作 为媒介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水产养殖业遇到了两大难题, 一是水资源及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环境 污染问题,另一个是水产品病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水环境的污染会导致有害菌的滋生,造成病害的频繁发生。传统养殖技术在大 幅提高了面积产量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养殖不仅是环境污染 的受害者,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鱼虾蟹贝养殖对水域的污染物包 括残饵、化肥、消毒药品等,特别是残饵溶解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成为养殖水域 富营养化的元凶。富营养化的水质是病原滋生的前提条件,甚而可能会诱发赤 潮,带来养殖的灾难性后果。对虾养殖一直以来是世界水产养殖业中的活跃角色,但是近年来我国的传 统的对虾养殖方式遇到不小的困难,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制约,每生产l千克对虫下大约需要消耗20000升的水(Timmons和Losordo, 1994)。另一方面是受到 重大的虾病困扰,198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暴虐的对虾养殖"瘟疫"(病毒性 疾病),从1993年开始在我国由北至南大面积蔓延,己造成数以百亿计的经济 损失。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中主要是基于细菌的系统,水循环的处理系统中是利 用细菌来去除过剩的营养物质。这样的系统所需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在内的成本都比较高,导致此类系统在推广应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Libey和Timmons, 1996)。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养殖水产品种,特别是对虾的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实 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还能抑制对虾病害的发生。同时能 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在内的成本,增加系统运行的效益。中国专利申请CN200410011209.4提供了一种全封闭海、淡水鱼类养殖、 囤养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独的水质净化系统,可以分别进行海、 淡水鱼类养殖,该净化系统由养殖池、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和增氧调温池自成 伴系,水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养殖池、沉淀池和生物净化池均设有排污管道, 沉积的固体污物由此排出。其系统内只能对单一的水产品进行养殖,适用范围 比较小,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循环水养殖中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费用高等技 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光能,以微藻为媒介的实现水循环使用、同时抑制水产 养殖品种病害发生的水产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养殖第一种水产品的第一养殖子系统,其包含多个养殖第一种水产品的第 一养殖单元,多个第一养殖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成养殖水循环网络,每个第一养 殖单元中均养殖有微藻,微藻在光照下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氮、 磷类污染物;养殖第二种水产品的第二养殖子系统,其包含多个养殖第二种水产品的第 二养殖单元,第二养殖单元通过管道与第一养殖单元连通以进行养殖水循环, 通过养殖水循环将第一养殖单元中养殖的微藻带入第二养殖单元,以作为第二 种水产品的饵料。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养殖单元,包括养殖第一种水产品的养殖池; .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中心的排污管;设置在养殖池壁的增氧曝气装置;与其他第一养殖单元连通,以进行养殖水循环,保持各第一养殖单元水位 平衡的连通管;养殖池向第二养殖单元输送养殖水的循环管;从第二养殖单元回收养殖水的回水管,回水管以切向方式回水,使得养殖 池形成一定的旋转水流。所述第一种水产品,包含鱼类、虾类等水产品,所述微藻包含硅藻等。每个养殖池外靠近增氧曝气装置,还设有气泵,其通过增氧曝气装置在夜 晚或阴天硅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时,给养殖池进行补充增氧。所述第一养殖单元还设有与养殖池相连的泡沫分离装置,其可除去养殖池 水中多余的微藻,再将处理过后的养殖水输送回养殖池,所述泡沫分离装置, 包括一分离筒;设置在分离筒上部的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导管连接微气泡发生器,微气泡 发生器向下伸入分离筒中;设置在分离筒上部的溢泡口;设置在分离筒中部的从养殖池进水和回水的进水口和回水口;设置在分离筒底部的排空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养殖单元,包括养殖第二种水产品的养殖池;设置在养殖池中的多个养殖桶;与第一养殖单元相连进行进水和回水的进水口和回水口。 所述第二养殖单元还设有排空所述养殖第二种水产品养殖池中养殖水的 排空口,以便于取出第二种水产品。所述第二种水产品为滤食性生物,如贝类、卤虫等。本专利技术中,为了增强整个水产养殖系统的养殖水循环,本系统进一步可包 含一集水器,所述集水器与每个第一养殖单元的循环管相连,汇集每个第一养 殖单元中的养殖水,再通过水泵与第二养殖单元的进水口相连,将养殖水输送 到第二养殖单元。为了避免多个第二养殖单元分别与第一养殖单元连通时造成系统结构复 杂,多个第二养殖单元的进水口和回水口可首尾相连形成单元组,首单元的进 水口连接所述水泵,尾单元的回水口与至少一个第一养殖单元的回水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通过两个养殖子系统的合理搭 配,形成了生物循环链,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基于微藻类的循环水将 第一种水产品养殖中过剩的营养物带给第二种水产品,并作为第二种水产品的 饵料,因此降低了水的消耗并且能将排出的"废物"变为有益的营养,而且利用微藻分泌的天然抗生素抑制养殖水产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感染病 毒性疾病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泡沫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 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第一种水产 品的第一养殖子系统和养殖第二种水产品的第二养殖子系统,第一养殖子系统 和第二养殖子系统通过管道连通进行养殖水循环。第一养殖子系统中养殖人们 食用的主水产品,如鱼类、虾类等,但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品的排泄物、残饵等 在水中会分解形成氮、磷类污染物,从而影响到养殖水体的水质。因此,本发 明是利用在光照下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溶解在第一养殖子系统水中的氮类污 染物,净化养殖用水,并通过养殖水的循环将微藻带入第二养殖子系统中,第 二养殖子系统中的滤食性的生物,如双壳贝类、卤虫等,滤食水中的藻类, 并及时的从系统中收获滤食性生物,形成一个生物循环链。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可以适用于养殖各种水产品的系统,优选的实施例是基于硅 藻用于海水对虾和双壳贝类养殖的系统,即第一养殖子系统基于硅藻进行对虾 养殖,第二养殖子系统中养殖双壳贝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只是以对虾和 双壳贝类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再参见图l,本实施例中,养殖对虾的第一养殖子系统,包括四个第一养 殖单元IOO,其分布在整个水产养殖系统的四周,彼此之间等距设置,每个第一养殖单元中放有海水、对虾和硅藻,并定时给对虾投放词料。四个第一养殖单元100两两通过连通管102将水路进行连通,保持每个第一养殖单元100之 间的水位平衡。参见图2,每个第一养殖单元100,包括养殖对虾的养殖池101、连通管 102、排污管103、循环管104、曝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养殖第一种水产品的第一养殖子系统,其包含多个养殖第一种水产品的第一养殖单元,多个第一养殖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成养殖水循环网络,每个第一养殖单元中均养殖有微藻,微藻在光照下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氮类污染物;    养殖第二种水产品的第二养殖子系统,其包含多个养殖第二种水产品的第二养殖单元,第二养殖单元通过管道与第一养殖单元连通以进行养殖水循环,通过养殖水循环将第一养殖单元中养殖的微藻带入第二养殖单元,以作为第二种水产品的饵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晃王兆凯陈军倪琦徐皓张宇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