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6124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工所述钛实心微针制备所需要的模具;将预处理后的钛板放置于模具间,采用微墩挤的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钛实心微针。所用模具的加工具体为:用线切割方法加工出平面凸模和带有凸台特征的凹模,然后对所述凹模和凸模进行磨削加工;所述带有凸台特征的凹模上设置了与所述钛实心微针尺寸相同的凹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纯钛或钛合金作为材料提高了微针的生物相容性;采用针头与基底一体,提高了微针使用的可靠性;利用模具成形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性成形技木,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的给药方式是ロ服和注射。ロ服药物由于在肠胃中的吸收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大大影响了药物对作用部位的实际效力,同时有些药物还会对肠胃带来伤害。注射不但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痛感,同时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甚至会出现皮肤的局部损伤甚至感染,不适应长期及需要精确控制的缓释给药。 经皮给药是ー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皮肤由外至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其中表皮中的角质层是药物经皮吸收的最大屏障。为此人们采用了多种物理化学的方法以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诸如离子导入、电穿孔等物理方法,经皮吸收效果显著,但多数需要依赖有能量来源的电控性设备,对皮肤的损伤较大,且用药者无法自行独立使用。而化学促渗剂则对大分子药物的经皮吸收效果不明显,且一般有较强刺激性。比较而言,微针透皮给药是一种介于皮下注射和透皮贴剂之间的给药方式。微针也属于物理促渗技术,是由不同方法制作而成的尺寸在微米级的针状结构,通过对皮肤进行无痛致孔处理,在皮肤角质层产生微小孔道来提高药物的滲透性,从而大大提高药物尤其是大分子的经皮吸收量;同时由于针尖尺寸较小,对皮肤几乎没有损害,且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加工所述钛实心微针制备所需要的模具;B、钛板预处理;C、将所述预处理后的钛板放置于模具间,采用微墩挤的塑性成形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钛实心微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加工所述钛实心微针制备所需要的模具; B、钛板预处理; C、将所述预处理后的钛板放置于模具间,采用微墩挤的塑性成形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钛实心微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加工具体为用线切割方法加工出平面凸模和带有凸台特征的凹模,然后对所述凹模和凸模进行磨削加工;所述带有凸台特征的凹模上设置了与所述钛实心微针尺寸相同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加工具体为用激光加工出平面凸模和带有特征的凹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透皮给药的钛实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模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为0.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昱曹常印杨枫于沪平董湘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